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3篇
  免费   1052篇
  国内免费   3487篇
测绘学   386篇
大气科学   1675篇
地球物理   2406篇
地质学   5213篇
海洋学   724篇
天文学   324篇
综合类   682篇
自然地理   1072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385篇
  2005年   427篇
  2004年   435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434篇
  2000年   446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354篇
  1992年   291篇
  1991年   386篇
  1990年   350篇
  1989年   385篇
  1988年   439篇
  1987年   363篇
  1986年   258篇
  1985年   353篇
  1984年   287篇
  1983年   211篇
  1982年   165篇
  1981年   123篇
  1980年   173篇
  1964年   89篇
  1960年   55篇
  1959年   120篇
  1958年   125篇
  1957年   1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中国东部1974年和1979年溧阳地震是两次中强地震,但属破坏性地震。第一次地震(M_s=5.5)于1974年4月22日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地区。第二次地震(M_s=5.7)于1979年7月9日几乎在同一地区发生。两次地震震中位于两断层的交汇附近,在晚中生代到晚第三纪的沉积拉张盆地内。本文利用2°和90°之间的长周期P波、SH波及短周期远震PD波波形,确定两次地震具有逆冲分量的走滑震源机制。这一机制与较早用P波初动解得到的结果有明显不同。后者得到两次地震的走滑分量和正滑分量。本次研究的结果是,1974年地震机制是走向126°,倾角71°,滑动角33°。震源深度、地震矩和应力降分别为12km,8.4×10~(23)dyne-cm(1dyne=10~(-5)N)和41bar。1979年地震机制是走向41°,倾角64°,滑动角147°。震源深度、地震矩和应力降分别为7.5km,1.6×10~(24)dyne-cm和152bar。地震学资料与实地调查表明,1974年地震是WNW走向断层破裂所致。1979年地震的断层面很难求解。溧阳地震的逆冲断裂,在中国东部的较大地震中是很少见的。这可能表明在现代的E-W到ENE-WSW向压应力场作用下,构造盆地下方断层重新被激活,而且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32.
I.INTRODUCTIONReseri,oirsonoverloadedriverswillreachthestateofrelativeequilibriumwithcontinuousdevelopmentofsedimentation.Insuchcase,thereisdePOsitinfrontofthedam.Thereforethesiltpressureonthedambodyisconsiderablylarge.Sedimentationelevationinfrontofthedamisoneofthefactorsofcalculatingthesiltpressure.Inaddition,tokeeplong-termworkingstorageinreservoif,itisnecessarytoinstallbottomoutlets.Asthereisapressureconduitinfrontoftheoperatinggateofthebottomoutlet,thesedimelltenteredtheconduitwill…  相似文献   
133.
地壳形变的研究在评估地震危险性和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地震预报试验场地壳形变观测包括大地测量、GPS卫星观测、光测距仪、形变仪和倾斜。大地测量和卫星测量形变值为10-4~10-5单位,光测距形变为10-7单位,形变计达10-8单位。根据大地测量资料,预测卡什切克、契里克和扎拉纳什—丘普三个地区有地震危险。此地区地表垂直运动速度与过去比较现在达到了最大值,约5mm/a,而通常为2~3mm/a。1992~1995年GPS卫星测量资料也证实伊塞克湖南部的水平和垂直形变增高。根据土尔根站和伊日维什特科维依站形变观测资料的谱分析结构认为,形变值的周期成分既反映了外在因素(气压、气温、降水)又反映了内在作用的异常变化。1978年3月25日扎拉纳什—丘普地震时各条测线形变就出现异常高值。前兆异常可达10-5单位,震中距超过50km。异常时间表现在震前1个月内。  相似文献   
134.
1.IntroductionUntilnowTibetisstillthearchetypalregionwithcontinentalcollisiongoingoninit,henceitisanidealnaturallaboratoryforstudyingthegeologicevolutionofintracontinentalorogenicbeltandthecrust-mantledeepprocesses,aswellastheinteractionbetweenthemandthesupracrustalmovements.Forthisreason,forseveraldecadesgeologistsandgeophysicistsfromvariouscountrieshavemadeunremittingeffortsinthisregiontoprobeintotheoriginandprocessoftheplateauformation,withavarietyofcognitionsproposed.TheCMPresultsoftheSi…  相似文献   
135.
1 前  言已工作的地区和目的:胡沙河谷位于马沙布如姆山峰(7921m)S-SE方向约45km。从沙约克河谷(印度盆地)汇合处约7km联结萨特如河谷。萨特如河在与胡沙河交汇之前曾急遽转弯,所以,最后的一条支流看起来是胡沙河谷的直接延续物。胡沙河的全部水系盆地位于北纬35°15′—35°40′和东经76°10′—76°35′之间。本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胡沙与马沙布如姆河谷地质和岩石的新资料。事实上,在L.巴尔布秀领导下,阿布鲁齐地质工作者的探险是企图征服K6山口,由D.亚历山大采集了55块标本,那些标本后来由米兰大学的E.G.曼辛尼进行过研究1。…  相似文献   
136.
根据西藏卫片解译 ,最新构造似乎是近南北走向的正断层。西藏高原中部的 1 4个地震断裂面扩散表明 ,主要为正断裂作用。这些解释不都完全受到限制 ,但最可信的一个解释是 :T轴指向近东西的时候 ,仅在标高较低的高原的边缘处 ,按断裂面的扩散才表现出活动的逆断裂作用。这些观测意谓着现代西藏的大部份皆呈东西向扩展。这种格局与印度和欧亚大陆的碰撞以及特别脆弱的西藏地壳和上地幔的形变有关。印度向欧亚大陆施加压力以维持西藏位居一个均一的高度上 ,而被此抬升作用所导致的静压力前锋向北传递其压力。因此西藏是亚洲的压力计量表。同时 ,微呈东西向扭张的 (流动 )西藏的下部壳层和上地幔 ,将拉张其表层。现在西藏与印度的相对位置 ,类似被一个刚性块体 (印度 )嵌入塑性物质中的死三角的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137.
The chemical leaching method is used for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cid-soluble and acid-insoluble REE and other trace elements from the Luochuan loess deposit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acid-insoluble phase in loess and palaeosol is a stable component of old aeolian dusts and 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ovenance; the acid-soluble phase is the unstable component in the weathering pedogenic process and reflects rock-forming features after accumulation of aeolian dusts. The acid-insoluble REE and acid-soluble Sr and Pb can be used as geochemical indicators respectively to trace the proven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weathering pedogenic process.  相似文献   
138.
毛洋头铀(银,钼)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洋头铀矿床的(H、O)同位素特征表明:早期矿化热液主要为岩浆水,而晚期矿化热液则主要为大气降水。铅同位素组成反映该矿床中铅为不同来源的混合铅。C、S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小,且与火成岩的C、S同位素组成相当,说明矿床中的碳和硫主要淋取于火成围岩或源于地壳深部。  相似文献   
139.
I.m~UCrIONBedloadisthesedimentwhichmovesalongtheriverbedintheformofrolling,slidingandsaltation.BedloadmaycreatemanyproblemsintheoperationandmaintenanceofnavigationchannelandinthedevelOPmentofhydroelectricity.Dataofbedloaddischargearealsorequiredinthedesignofreservoir,inwhichtheinflowbedloadareallactuallytrapped.Thewaysofbedloadmotionaredifferentfordifferentsizes.Thus,itisextremelydifficulttodeterminethebedloaddischargeaccurately.Manyequationshavebeenproposedtocalculatethebedloaddischarge.H…  相似文献   
140.
马厂箐铜矿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体系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对马厂箐斑岩型铜矿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的氦、氩同位素研究表明,在~3He/~(36)Ar-~(40)Ar/~(36)Ar和~(40)Ar/~4He-Rc/Ra空间,流体包裹体的氦.氩同位素组成呈明显的正相关.由这种相关性确定出,成矿流体为地壳和地幔两个端元流体的混合物.其中,前者为富含地壳氦但具空气氩同位素组成特征、贫硫和碳等挥发份的大气成因低温地下水,后者为由形成马厂箐富碱斑岩体之壳慢混合岩浆分异出的富含硫和碳等挥发份的高温岩浆流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