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为研究生态系统对环境大气气体调节的贡献,应用碳税法和造林成本法,该文对2000—2010年黑龙江省农田、草地、灌丛等7类生态系统的大气调节功能价值进行估算,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0年黑龙江省净初级生产力逐年退化,下降的面积为127 811km~2,占总面积29.79%,在伊春市、哈尔滨市东部、牡丹江市等地表现得尤为明显;2000—2003、2004—2007、2008—2010年3个时段年均大气调节功能价值分别为1 366.16、1 342.45、1 275.68亿元,呈下降趋势,2008—2010时段较前两个时段价值下降幅度增大;空间上呈现出西南和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的趋势;价值构成上表现为阔叶林落叶针叶林草地针阔混交林农田灌丛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43.
根据实地考察和相关参考资料,运用历史文献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垂直自然带景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垂直自然带的形成,地形地貌因素起着主导作用,纬度起着次要作用,受地形地貌因素制约的水热条件是形成各垂直自然带景观特征的最重要的物质和能量来源,随着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从低山带至高山带有规律的出现暖温带荒漠带、温带荒漠草原带、山地草原带、亚高山草甸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垫状植被带和高山冰雪带.东西走向的天山山脉,南北向深切的冰川和流水地貌,对来自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湿润气流起了显著地屏障作用,致使托木尔峰南、北坡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南坡形成了暖温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自然景观以温带荒漠、荒漠草原和草原为主,植物种类贫乏,具有耐旱特点,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植物的荒漠成分逐渐减少,草原和草甸成分逐渐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碳酸盐的淋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44.
1911年2月16日,写于成都 中国人有自己的许多特点,似乎包裹在迷信之中:他们虽然看见过外国的方式和事物,但仍不能解脱迷信。他们的宗教(佛教为主)毫无道理,那些使教者自己也不知道他们崇拜什么和为什么膜拜它们。这里也有其他宗教,但更多的是膜拜偶像。前几天我看到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向一个假人和一只纸牛鞠躬——祭春神。他们葬礼时放鞭炮以驱“鬼”;有时尸体停放多日才下葬,说是要等“黄道吉日”;屋顶要修成尖形,以便鬼摔下来。人们 相似文献
45.
扎龙湿地火烧严重度分析及火灾对丹顶鹤生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ETM 遥感影像资料,分析了扎龙湿地火烧严重度及火灾对扎龙湿地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生境的影响。采用火灾前、后的ETM 影像数据,计算差异性归一化燃烧率(dNBR)和制作扎龙火烧严重度分布图,用综合燃烧指数(CBI)分析植被死亡率对生境变化的影响程度,并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利用两种燃烧指数与对应的高程、植被类型、坡度、功能分区和丹顶鹤巢位等因子叠加分析作为火烧区的评价指标;再根据火烧严重度分类图定量化分析火灾对丹顶鹤生境和巢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BI与dNBR之间有非线性关系(n=59,R2=0.8724);判定高程在148.3~154.6m和坡度在0°~0.185°之间,且分布有大量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的核心区低洼地易发生火灾;在火烧强度较高的情况下,迫使丹顶鹤选择次适宜的栖息环境,降低了丹顶鹤对隐蔽条件和食物资源的标准,导致丹顶鹤重新选择巢址的位置,其种群数量迅速减少。研究结果对扎龙湿地动物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寒区平原水库土坝护坡冻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年来冻土力学、冰工程学等研究成果,简述了寒区原水库土坝护坡构筑物冻害防治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平原水库土坝护坡工程冻害破坏规律,给出了土坝护坡冻害防治措施、防冰措施、抗冻胀设计参数的确定、抗冰推护坡稳定计算等,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7.
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采集的水体、土壤、苔藓、粪便和生物介质中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考察了不同环境介质中PAHs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行为。结果表明,水体、土壤、苔藓、粪便和生物中∑PAHs浓度分别为34.9—346 ng·g-1(mean=184)、68.9—374 ng·g-1(mean=188)、122—894 ng·g-1(mean=251)、197—293 ng·g-1(mean=245)和137—443 ng·g-1(mean=265)。与其他地区相比,5种介质中2+3环PAHs的比例超过0.5,而5+6环PAHs的比例则0.2,说明大气传输是菲尔德斯半岛地区PAHs来源的主要途径。通过PAHs在土壤-苔藓(logQSM)、生物-海水(logQOW)和企鹅肌肉-企鹅粪土(logQPD)中的浓度比值与其理化参数的研究发现,logQSM与logpoL和logKOA成显著线性关系,logQOW和logQPD与logKOW成显著线性关系,表明不同环境介质间污染物浓度比值可以看作PAHs在极地偏远地区气-固分配行为以及在生物体内分配行为的镜像。 相似文献
48.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当地居民对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的响应。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态输水与自己、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希望继续输水的人数比例达到82%以上; 90%以上的被调查者赞同生态输水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利益。至少76%的家庭收入在输水后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当地居民对输水后生态环境变化感知的明显程度与输水的持续时间相吻合;90%以上的当地居民对生态输水的效益给予高度的肯定和期望, 97%左右的被调查者有强烈愿望实现长期输水。问卷调查的民意结果说明塔里木河下游居民的环境意识增强了,体现出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的明显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9.
以通辽地区为研究区,统计3 943个聚落并作矢量点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分析法对研究区聚落1635年以来的空间分布模式及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 通辽地区聚落从1795年开始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莫兰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分布模式在整体上从1723年开始从随机分布越来越趋于显著的集聚分布。从不同年份的Ripley’s K函数看出,局部上1635—1723年一直处于集聚与离散不均衡的情况,所有距离段内从1795年呈现出显著集聚分布模式。② 1635—1840年,聚落点的几何中心呈现出西南-东北-西北的演变轨迹。核密度分析表明,聚落点在1635年是南部离散分布,1723—1840年南部密度最高。1840—1912年中部出现大量聚落,分布格局变为中部密度最高,1947年至今,西南部和中部都有大量的增长,北部也有一定增长,分布格局变为中部与西南部河流流域最密集。③ 聚落空间格局的演变是人地关系规律、宏观与微观的人文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条件中地形、水文、气候等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产和居住,进而影响聚落的分布格局。聚落的增长速度及空间演变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人口迁入规模关系密切,土地政策及行政区划调整、人口迁徙等因素是主要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50.
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是国际海洋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1992年PICES成立以来,中国海洋领域科学家积极参与PICES发起的各项科学活动,促使中国海洋人才的科研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文章回顾了中国参与PICES科学活动历经的3个重要发展阶段,从初期参与到深入参与再到目前的全面参与阶段,总结了各阶段PICES中国工作取得的进展与可喜成绩;阐述了参与PICES科学活动对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对未来PICES中国工作的重点方向提出了建章立制、统筹协调、群策群力、发挥所长和加大宣传力度等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