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7篇
  免费   542篇
  国内免费   659篇
测绘学   506篇
大气科学   410篇
地球物理   435篇
地质学   1664篇
海洋学   375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267篇
自然地理   436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首次系统地利用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牙形石化石, 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 获取牙形石微区原位元素含量信息.结果显示, 牙形石的Ce异常和稀土总量出现快速的波动, 它们均反映出P/T之交环境(氧化-还原、生态条件等) 的不稳定性.这些微量元素特征可以很好地与古海洋环境和生物绝灭事件耦合.这一研究将为系统探索全球古生代末生物大灭绝及其后生物复苏的过程、时限与古海洋化学及古生态变化性质等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并有望对这些重要科学问题提供有效的制约.   相似文献   
42.
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开展以来,东昆仑地区新发现了一系列矿床和找矿新线索,特别是白干湖钨锡矿床、肯德可克钴金铋多金属矿床和骆驼沟大型钴金矿床的发现,成为东昆仑地区地质找矿方面新的重大突破,同时,还发现了具大型远景规模的大场蚀变岩型金矿床,使得东昆仑地区成为我国又一重要的铜钴金多金属成矿带,已成为我国重点支持的铜钴金多金属矿产勘查地区之一。结合且末县、若羌县南部山区地质矿产特征、化探异常及区域内矿床实例,为新疆紫金地质勘查院2010年优选找矿靶区,指导登记探矿权。  相似文献   
43.
内蒙古索伦山地区是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其中关于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限以及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拼贴时空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出露于内蒙古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的中酸性侵入岩,其深入研究对探讨古亚洲洋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内蒙古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TTG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获得哈尔博格托尔TTG岩的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为(266.7±3.7) Ma,表明该侵入岩形成于中二叠世。地球化学主量元素分析表明,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TTG岩的岩石系列主要为含钠较高的钙碱性准铝质系列。其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呈现轻稀土元素(LREEs)相对于重稀土元素(HREEs)弱富集的特征,Eu异常不明显;微量元素呈现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的特征,与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类似。结合索伦山TTG岩体地质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笔者认为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TTG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即中二叠世期间古亚洲洋壳向华北板块还存在俯冲作用,因而古亚洲洋至少应在中二叠世以后才闭合。内蒙古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TTG岩是洋壳俯冲的岩石学记录,为索伦山缝合带及古亚洲洋构造域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44.
河南冷水北沟铅锌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冷水北沟铅锌矿床赋存于元古界栾川群和管道口群内,矿体受断裂破碎带及矽卡岩带的控制。矿石类型可分为热液脉型和矽卡岩型,矿体围岩蚀变强烈。根据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铅和硫同位素组成及成矿年龄、包裹体成分及特征,认为该矿床的矿源为岩浆岩,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溶液,矿床成因类型属中高温条件下形成的热液脉型-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45.
中美INDEPTH项目第一阶段先导性试验,提供了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和反射信息非常丰富的近垂直反射剖面。其中主喜马拉雅滑脱界面(MHT)和深达70—80km的Moho,清晰可见;Moho以下仍有反射信息。事实证明.采用井深50m、药量50kg和50s超长记录长度3个技术措施后,近垂直反射技术可以取得深部反射信息。在工作中井深和激发岩性是影响记录质量的两个互相依赖的重要因素。资料分析表明.井深大于25m的单孔爆炸,其记录质量较好,而井深大于25m组合的炮记录,几乎接收不到深反射信息。钻井所采用的泥浆固井和装炸药后填井等技术措施,对提高记录质量有较大帮助。在地震数据处理工作中,针对激发岩性沿线变化剧烈,我们做了地表子波一致性处理和去噪处理,极大地提高了深反射叠加剖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46.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牛鼻子梁铜镍矿矿床特征及其发现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鼻子梁铜镍矿产于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古陆块上,其成矿与基性-超基性层状杂岩体有关。共发现3个岩体,其中以Ⅰ号岩体规模较大,出露面积近7km2,其余2个岩体较小。岩体岩石堆晶结构明显,具层状和纹层状构造。Ⅰ号岩体出露岩性以层状淡色辉长岩、闪长岩为主,局部夹超基性岩,代表层状杂岩体上部层序。Ⅱ、Ⅲ岩体以超基性岩石为主,代表层状杂岩体下部层序,是主要的含矿层位。通过槽、钻探验证,在Ⅱ、Ⅲ岩体已发现硫化物铜镍矿体9条,其中,一条矿体的视厚度达41.1m,Ni平均品位为0.5%,最高1.57%。其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等,属岩浆熔离改造型矿床,有后期热液叠加。该类型矿床是在柴达木地块周缘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为今后在柴达木盆地周缘寻找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7.
青海索拉沟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拉沟地区位于青海省东昆仑东部与西秦岭造山带的接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较强烈,成矿背景条件良好,是青海省贵金属、铜多金属重要的成矿带之一。根据矿床产出的地质构造环境、成矿特征、矿物组成、电子探针、流体包裹体温压测试及元素组合等特点分析,推测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热水沉积成矿和热液叠加改造成矿,索拉沟银多金属矿为热水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  相似文献   
48.
渤海地壳厚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渤海地壳厚度研究刘光夏,赵文俊,任文菊,吴岫云,嘉土旭,李志雄(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郑州450003)(海南省地震局,海中570003)渤海及周边陆地的结晶基底是太古界和下元古界的深变质杂岩,盖层则是中、上元古界、古生界(缺失上奥陶统和志留泥...  相似文献   
49.
安徽巢北地区五通组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扬子地区广泛发育泥盆系五通组地层, 因为处于海侵初期, 地层中陆相和海相特征共存, 导致对该组沉积环境认识上的分歧;安徽巢北地区泥盆系五通组为一套厚层砂岩夹泥岩组合, 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一直不清。为此, 在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剖面实测基础上, 采用沉积学、地层学等方法, 结合室内磨片和粒度分析方法, 对其厚层砂岩段进行了详细分析, 研究发现巢湖地区五通组形成于海相沉积环境, 即具滚动组分和跳跃组分组成的多段式的后滨-前滨, 跳跃组分和悬浮组分组成的两段式的前滨-上临滨, 有跳跃组分和悬浮组分组成的两段式的沙泥混合坪, 结合沉积序列特点和沉积特征, 最终确定五通组的观山段下部为滨岸相的后滨-前滨的砾石海滩沉积, 观山段上部为滨岸相的前滨-上临滨的砂质海滩沉积, 擂鼓台段下部为滨岸相的混合坪粉砂岩泥岩沉积, 擂鼓台段中部为滨岸相的泥坪、海湾、滨岸沼泽沉积间有前滨的砂质海滩沉积, 擂鼓台段上部为滨岸相的含铁质的混合坪沉积。该文不仅具有理论价值, 也具有一定的教学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0.
云南鹤庆蜡硅锰矿的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天蓝 《矿物岩石》1992,12(3):13-16
对云南省鹤庆锰矿的物质组成及工艺矿物学研究中首次发现,也是国内第一次发现的锰矿物—蜡硅锰矿[Mn_5Si_4O_(10)(OH)_6],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现就蜡硅锰矿的矿物学特征作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