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通过对六盘山群中上部湖相沉积中一层黑色页岩年代(113.45~112.98 Ma)及其下部泥灰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黑色页岩形成于干热而相对湿润气候背景下的缺氧还原环境中,与典型缺氧事件黑色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说明该黑色页岩记录了六盘山地区对全球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OAE1b (约113~111 Ma)的响应,可能指示该期大洋缺氧事件是一次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事件。  相似文献   
52.
通过分析传统2维地图与3维虚拟场景在电力选线设计中的技术作用及特点,阐明了二者交互结合在电力选线中的必要性,并分别从2维地图模块设计与3维虚拟场景模块设计出发,实现了2维地图与3维虚拟场景的交互,最终为电力选线设计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53.
梁永科  赵杰  王德恭 《贵州地质》2017,34(4):255-261
文章总结了芙蓉钨矿的地质特征,并对其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找矿标志,明确下步的找矿方向,具有找矿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地震次生灾害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坏性地震大都伴随次生灾害发生,常引发的地震次生灾害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与扩散、爆炸、放射性污染、滑坡、泥石流、海啸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地震次生灾害研究现状,特别详细地讨论了次生火灾、水灾、毒气泄漏与扩散、爆炸、山地地质灾害和海啸等研究内容和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地震次生灾害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5.
简要介绍地震安全社区的实现途径以及防屈曲支撑的构成和性能参数。运用ABAQUS软件对有无安装防屈曲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总结分析防屈曲支撑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防屈曲支撑能大大降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使地震安全社区中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的建筑物能够抵御Ⅷ度罕遇地震。  相似文献   
56.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是综合地区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经济、行业统计、开展救援等相关数据的综合性数据库,在地震应急、震害防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更新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特点。随着互联网地图的兴起,产生海量的POI数据,具有覆盖面广、种类覆盖度高等特点,因此,考虑将其作为更新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一个重要数据来源。通过分析二者的数据结构特征,提出3种有针对性的更新模式。并以学校数据的更新为例,讨论数据更新的具体方法。经验证,该方法能对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进行查漏补缺,较好地完善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  相似文献   
57.
从自然环境、人为因素和观测技术系统等方面总结凤翔井水位在日常观测中可能遇到的干扰因素,分析不同干扰因素对凤翔井水位观测数据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凤翔井水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气压、降雨、人为干扰和供电故障等。气压变化引起井水位变化主要表现为气压升高或降低,该井水位出现降低或升高;降雨对水位的影响通常表现为一个向上的脉冲变化;供电故障导致水位缺数,恢复供电后会产生突跳干扰;人为干扰会导致固体潮畸变;不同影响因素引起的干扰特征各不相同。本次研究不仅有助于水位的异常识别和干扰排除,同时还能够促进对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的有效提取。  相似文献   
58.
堆拉灰岩的古地磁数据为重建碰撞前印度大陆北缘轮廓提供了重要制约,但也留下了一些疑点,为此,本文对该地区晚白垩世海相沉积开展了进一步的古地磁研究。通过对10个采点样品的系统退磁及统计分析,得到宗山组最下段经地层校正后的特征剩磁分量为D=168.2°,I=-7.3°,α95=7.5°。该分量与前人从该地区宗山组中、上段得到的古地磁结果无显著区别,并在95%的置信水平上通过褶皱检验,表明剩磁是褶皱前获得的。尽管如此,堆拉晚白垩世灰岩统一的负极性特征与其沉积期间(Turonian-Maastrichtian)对应的古地磁标准极性柱不符,表明该地区宗山组不同层位可能普遍遭遇了重磁化,不能用来约束喜马拉雅地体的古地理位置。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仅用前人从岗巴宗山地区获得的古地磁结果对晚白垩世期间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的古地理位置进行了计算和修正,结果显示该地体在宗山组上段沉积期间(约71~65Ma)的古纬度约为9°S,计算得到当时大印度的北向延伸量为1500km,与前人从宗浦组得到的古地磁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9.
2020年6月贵州出现4次具有明显夜雨特征的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以短时强降水为主,强度大,局地性较强。该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高空形势、东亚西风急流、低空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以及海温特征,并采用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指数分析冷空气强度,结合贵州区域自动站降水观测资料,分析暴雨成因,结果表明:2020年6月欧亚大陆上空呈现正—负—正的波型分布,有利于高纬地区高空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常年同期偏北偏西且稳定维持,有利于水汽输送到贵州;东亚西风急流强度较强,其西段位置较常年同期略偏南,贵州位于急流轴右侧且处于水汽辐合区、垂直速度负值区,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的有效配合,有利于贵州暴雨天气发生;贵州暴雨对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指数具有较好的响应,但暴雨发生时间比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指数滞后1 d;赤道西太平洋地区海温表现为偏暖,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温表现为偏冷,且印度洋呈现出西正东负的偶极子型海温异常,此类海温配置,有利于激发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反气旋环流,为水汽输送到贵州上空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0.
沂沭断裂是一条纵贯山东的深大断裂带。本文通过对该断裂带断裂构违岩显微变形研究,认为该断裂带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塑性变形,塑脆性变形,脆性变形3个阶段。本文主要对其脆性变形阶段进行了研究,认为断裂带在该变形阶段至少经历了6次较为强烈的构造变动,进一步确定了造成这些变动的主压应力方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