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为探明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 Dnmt2 (DNA methyltransf-erase2, Dnmt2)启动子对Dnmt2转录的调控作用, 本研究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得到脊尾白虾Dnmt2启动子, 使用在线软件预测该基因启动子区域的转录调控元件及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通过构建一系列缺失表达载体, 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技术鉴定了该基因核心启动子区, 并对其启动子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克隆的脊尾白虾Dnmt2启动子长度为1315 bp, 转录起始位点“A”位于ATG上游236 bp, 启动子区域含有多种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包括STAT3、SOX、NF-κB、E2F、GATA-1等, 但缺乏CpG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 Dnmt2核心启动子区位于–196~+81 bp, 对启动子区域进行活性检测发现, 在该基因启动子–640~–452 bp区域内可能存在促进基因表达的转录调控元件, 而在–1160~ –640 bp区域可能存在抑制该基因表达的转录调控元件。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Dnmt2启动子的表达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103.
根据缅甸硬玉岩的化学成分,利用相平衡热力学模拟硬玉岩的成因理论,采用对称溶体的模型表达式:RTlnγi=-∑∑(X0K-Xk)(X0j-Xj)Wkj,根据Holland等的热力学数据库,计算得出硬玉岩中4种端元矿物硬玉(Jd)、普通辉石(Acm)、透辉石(Di)与钙铁辉石(Hed)的Wkj值.  相似文献   
104.
光照强度和温度对智利江蓠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智利江蓠(Gracilaria chilensis)为实验材料,分别研究了智利江蓠在不同光照强度(20μmol·m-2·s-1,72μmol·m-2·s-1,108μmol·m-2·s-1,180μmol·m-2·s-1)和不同温度(12、15、18、21、24和27℃)条件下的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适合智利江蓠生长的光照强度为72μmol·m-2·s-1,温度为21℃。在适宜光照强度和温度条件下,智利江蓠不仅具有较高的生长速率(RGR),而且藻胆蛋白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也相应的达到最高值,而丙二醛(MDA)的含量却降到最低值,说明智利江蓠受到外界的胁迫较低。可溶性糖(SS)的含量随着光强的升高而增加,在21℃条件下出现最低值。总体来说,智利江蓠适合在低光照强度和适中温度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105.
沉积物成岩作用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和溶解直接关系到岩石孔隙体积及其连通性,对石油、天然气等的储集和运移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纵向对比分析发现库车坳陷的克拉2气田储集岩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值与碳酸盐含量呈反相关关系,即碳酸盐含量越高,孔、渗值越低。引起碳酸盐含量变化的正是其中的方解石胶结物的变化。岩石显微结构表明,方解石随深度的变化是通过粒间胶结物的早期沉淀、深埋时的溶解及晚期再胶结而发生的,并且导致本区K 201井3 800 m深处的孔、渗高异常带。伴随方解石在深度上的含量变化,地下水也呈现出纵向上的分带性。基于水岩作用热力学相平衡及质量守恒理论,利用相关的热力学数据库和溶液模型,模拟方解石的溶解度与水型之间的关系得出,方解石的溶解度与地下水中[ΣCO2]-[C a2 ]值密切相关,该值越小越有利于方解石的溶解,否则发生沉淀。克拉2气田中N a2SO4型水的[ΣCO2]-[C a2 ]≈0,是典型的方解石饱和溶液,方解石与这种溶液呈平衡态,既无大量的沉淀,也无明显的溶解;N aHCO3型水的[ΣCO2]-[C a2 ]>0,是一典型的过饱和溶液,这种地下水所在的岩石中出现大量方解石胶结物的沉淀,孔、渗值很低;C aC l2型水的[ΣCO2]-[C a2 ]<0,代表了典型的欠饱和溶液,与其对应的储层内不但无方解石沉淀,而且早期的方解石胶结物也要被彻底溶解,形成大量的次生孔隙,导致孔、渗值增高,从而成为本区天然气的最有利储集层段。  相似文献   
106.
胶南隆起含榴辉岩高压变质带为大别超高压带的东延部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主要矿物共生组合为Grt+Ky+Rut+Jd+Q;Sp+Zo+Ab±Grt±Omp;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为T=600~700℃,P=23~26GPa。超高压岩石及高压岩石均经历了两期退变质作用,且具有相似的顺时钟P—T演化轨迹。  相似文献   
107.
下庄铀矿田构造特征及与热液铀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庄热液铀矿田位于贵东印支-燕山复式花岗岩体的东部,主要有北西西、北北东和北东-北东东向3组断裂。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论文着重对断裂构造进行了野外考察和显微构造分析,初步查明了不同方向断裂自印支期以来的活动历史、性质以及所反映的区域应力场。运用花岗岩的原地重熔原理,提出了下庄铀矿田构造控矿规律。北西西向断裂由晚侏罗世剪切发展成早白垩世追踪张性活动,主要控制辉绿岩浆侵入,晚白垩世时转化为压性,形成北西西向挤压破碎带。北北东向断裂由晚侏罗世剪切发展成早白垩世张剪性活动,控制了粗、细晶石英脉及多种蚀变分布,早白垩世晚期发生了韧性剪切变形,晚白垩世时部分北北东向断裂控制了辉绿岩浆侵入。北东-北东东向构造侏罗纪主要发生褶皱、逆冲,早白垩世主要为左旋压剪活动,晚白垩世转化为拉张,控制了晚白垩世红盆发育。早、晚白垩世之交,主压应力方向由北西 南东转化为北东 南西。贵东岩体经印支、燕山早、中期的多次重熔,为铀的活化迁移及富集成矿准备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早、晚白垩世两次铀矿化,与花岗岩层的两次重熔相关。重熔界面上升时,花岗岩层熔化,断裂切割深度小,构成了岩浆热液的通道;重熔界面下降时,花岗岩层固结,断裂深切至重熔层下方,成为基性岩浆上侵的通道。北西西向断裂拉张强度大,是基性岩浆的主要通道,北东-北东东向断裂规模较小,构成容矿构造,而北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大,在早、晚白垩世主要作张剪性活动,构成含矿热液主要运移通道,是下庄矿田重要的导矿构造。沿北北东向断裂向上运移的含矿热液遇到北西西向基性岩脉时,铀被还原而富集,含矿热液进入北东-北东东向断裂时,铀被“拥堵”而滞留,两者均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层状花岗岩+“成矿壳层”+断裂构造,是下庄铀矿田下一步“攻深找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8.
基于图斑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分辨率影像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相对不足的特点,传统基于像元的变化检测方法在高分辨率遥感变化检测中显示出不足。研究一种基于图斑的多时相高分辨率影像变化检测方法,以光谱特征为依据,对影像进行分割,然后以图斑为基本分析单元进行变化检测研究。引入概率统计学中的t检验方法,并与相关系数法相结合,采用区域内的光谱、纹理特征进行变化检测。选取城市区域的高分辨率影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高分辨率影像的变化检测,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基于融合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融合分类后比较法和差异影像法的多时相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以相关系数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差异影像直方图,确定未发生变化的区域,保证两个时相间样本的一致性.分类后比较法能够提供变化类型信息,差异影像法能够有效检测变化区域,二者的有效融合能够产生一种精确且有变化类型信息的变化检测方法.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图斑为基本分析单元,结合差异影像法和支持向量机分类后比较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差异影像的引入能够有效去除分类后比较法产生的伪变化信息,支持向量机分类后比较法能消除因成像条件差异而产生的伪变化信息,两种变化检测结果的有效结合能够提高变化检测结果精度,准确反映变化类型.  相似文献   
110.
团山异常是一个由小比例尺到大比例尺逐次开展化探扫面、缩小找矿范围并最终圈定的一个土壤测量地球化学异常。团山异常位于早白垩世灵山岩体东南部,为一个高温及稀有金属元素组合(Mo-Nb-Ta),以Mo为主,伴有Nb、Ta的异常;Mo异常呈近似等轴状,面积0.258km2,强度高,规模大,已达到二级浓度梯度,具浓集中心。团山异常地表未见矿化,蚀变仅在局部发育,但验证钻孔中钼矿化发育,钼矿化受区域性NE向剪节理控制,且沿节理面及两侧无蚀变作用,与已知的钼矿床相比,属于细脉型钼矿床。依据异常特征和查证结果显示,团山Mo-Nb-Ta异常具有较大的钼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