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33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吴明清  宋云华 《沉积学报》1991,9(1):129-135
本文应用化学热力学的观点分析讨论了具有正磷酸盐、方解石和文石三种矿物成分的介壳生物化石的形成顺序.从理论上清楚地解释了在介壳生物的演化过程中,磷酸盐介壳形成在先,方解石介壳形成在次,文石介壳形成在后这一地质事实。在此基础上根据活度-pH图解,定性分析了具不同矿物组合的介壳生物化石所处地质时代的海水pH条件,指出元古代末磷酸盐介壳发育时,海水的pH可能接近于6,而古生代碳酸盐介壳广泛发育时,海水的pH可能己接近或超过6.45。  相似文献   
22.
23.
24.
我国东部第四纪的海陆过渡相地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四纪期间我国海区的海面升降,以及东部沿海第四纪海侵的研究,近年来已经引起地质工作者的广泛注意。有孔虫、介形虫、孢粉等微体化石的运用,在海侵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寻找海侵地层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那就是把凡是找到一点海相化石(如有孔虫)的地层,统统叫做海相层,一概划在海岸线之外。  相似文献   
25.
十三万年来南海北部陆坡的浮游有孔虫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V36-06-3柱状样采自南海北部陆坡下部水深2809m处,长12m许。浮游有孔虫分析,CaCO_3含量分析,袋拟抱球虫壳氧同位素分析(δ~(18)O)的结果表明,此处近130000年来表层海水古温度变化趋势与各大洋一致,而碳酸钙溶解旋回的表现却与太平洋相反,与大西洋一致,即冰期时溶解作用加强,CaCO_3含量偏低,间冰期则相反。其原因在于冰期有大量陆源碎屑物进入深海与次深海区,“冲淡”碳酸钙沉积并使其溶解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26.
日前,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教授、遗传学家张伯斯通过DNA技术研究,证明南太平洋毛利族及其他波里尼西亚人均源自中国大陆,他们是数千年前百越人漂洋过海来到这里定居的后代。我国古代远洋航行历史悠久。500年前,郑和带领船队在中国沿海与印度洋之间广阔的海面上纵横驰骋,半个多世纪之后,当欧洲人才能沿着非洲西海岸到达好望角;欧洲人进入印度洋的时候,中国人反而从这里销声匿迹了……  相似文献   
27.
陈钧材  赖良魁 《水文》2001,21(Z1):50-51
通过对典型洪水事件的考察、分析,从洪水对土壤侵蚀、泥沙输移和水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洪水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根据1992年和1995年两期GPS测量结果所获得的位移场和应变场,结合丰富的地质资料,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华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为NEE,其边界力除受NE55°~SW235°方向的压应力作用外,同时还受到SE120°~NW300°方向的拉张力作用,其中NE-SW的压应力量值较大,约为SE-NW向拉应力的两倍,这个结果与震源机制解所获得的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这一应力场状态是两种动力学过程的叠加:一是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其中来自印度板块的作用力最大,约为太平洋板块作用力的1.5倍;另一个是因地幔隆起而产生的NW-SE向的水平拉张力。  相似文献   
29.
结合红外精密测距在信阳市燃气混气站场区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大气对红外测距的影响;在数据处理中采用了验后方差估计的自由网平差模型,使结果获得了亚毫米级的精度,并将F检验方法应用于变形分析中,得到了同观测结果相一致的结论,从而提高了工程岩土体稳定性定量评价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30.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在阿尔泰南缘额尔齐斯构造带东段、额尔齐斯活动断裂与富蕴-锡泊渡断裂之间发育了一套未变形的酸性岩墙群。岩墙群侵位于海西期片麻岩化花岗岩和上石炭统深变质的额尔齐斯组岩层中,薄片鉴定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确定为具有细晶结构的流纹斑岩。岩石的SiO_2含量为70.9%~75.38%,K_2O Na_2O含量为7.55%~8.99%;大部分样品Na_2O>K_2O,里特曼指数值为1.8~2.5之间,Al_2O_3=12.80%~14.53%,A/CNK=0.9~1.1,NK/A=0.7~0.9,具有准铝质—弱过铝质、低镁、高钾钠、低钙和锶、高(Fe)_(mol)/(Mg)_(mol)特点,具A型花岗岩类特点,属于亚碱性脉岩。岩石轻稀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具有明显的中等负铕异常,壳源特征明显。锆石U-Pb二次粒子微探针测年显示岩墙群形成于277~286Ma。推断岩墙是阿尔泰海西期造山运动结束后,在拉张构造环境下的地壳局部熔融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