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56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侯淑梅  孙敬文  孙鹏程  谷山青  邱粲  刘程 《气象》2020,46(2):200-211
利用2008—2017年4一10月山东省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简称全部站)和国家气象观测站(简称国家站)逐小时1 mm以上降水量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探究不同分辨率数据对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的刻画效果。结果表明如下:全部站小时降水量的偏态特征比国家站明显,若分析小时降水量的平均状态,两者均具有代表性,若分析短时强降水的极端性,全部站数据更具有优越性。将各站第99.5%分位数作为极端短时强降水的阈值最合理,全部站和国家站对于30~45 mm阈值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45 mm以上的阈值,全部站的数值和范围均大于国家站。山东省大部地区的极端短时强降水强度集中在40~60 mm·h~(-1),全部站和国家站在此区间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国家站数据不能刻画40 mm·h~(-1)以下和60 mm·h~(-1)以上的极端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极端短时强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密切相关。鲁东南地区的极端短时强降水强度、日最大降水量及夏季降水量、年降水量均居山东省之首,鲁西北地区虽然强降水频次高、强度大,但与年降水量和夏季降水量没有正相关关系。全部站与国家站极端短时强降水频次的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一致,但国家站不能完全代表山东省极端短时强降水强度的月变化和日变化平均状况,全部站数据能更准确地反映山东省的时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92.
谷永新  白长青 《地震》1996,16(3):303-30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地电台站的的观测受到大面积施工破坏形成大面积干扰源,给地电为干扰,文中对地电台站观测环境干扰 的影响作了一定的理论推导,对其引起的干扰电位进行了计算;同时对干扰电位与观测电流关系,环境保护距离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3.
利用1961--2007年滨州市所属7个县(区)气象站逐日降雨资料,分析了暴雨、大暴雨和局部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滨州暴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性,其年代际分布特征呈波浪型起伏变化,暴雨站次数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十分相似;滨州暴雨的分布特征为南北多、中间少,而大暴雨则呈由西南向东北增多的趋势。另外,暴雨局地性很强,全市性暴雨较少且主要发生在7,8月份;以单日暴雨为主,连续性暴雨以2天居多。  相似文献   
294.
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精细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拔、坡度、坡向以及周围地形遮蔽作用,造成山区各部位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有很大差异.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前的模型进行了一些改进,考虑了坡度、坡向和地形相互遮蔽作用对复杂地形下天文辐射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研制了以复杂地形下天文辐射为起始数据的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的分布式模型,在模型中还考虑了散射辐射的各向异性及坡地反射辐射对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的影响.应用100 m×100 m分辨率的DEM数据及气象站常规观测气象资料,计算了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100 m×100 m分辨率的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结果表明:(1) 局地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地形遮蔽等对太阳总辐射影响显著,地形对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2)在缺乏复杂地形下坡面考察资料的情况下,建立以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为主的物理经验统计模型是实现细网格辐射资源计算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95.
李金叶  谷明娜 《干旱区地理》2018,41(5):1097-1105
农产品贸易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通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结构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及其增速存在区域间与区域内国家间双重差异性和阶梯性特征,东盟地区是沿线与中国农产品贸易额最高的区域,中亚地区是沿线与中国农产品贸易占比较低但增速较快的区域;改善贸易结构、优化贸易环境是实现沿线国家互动共赢共享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96.
极细颗粒黏土渗流离子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谷任国  房营光 《岩土力学》2009,30(6):1595-1598
采用常规固结仪对孔隙液离子浓度对极细颗粒黏土渗流固结特性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进行了4组孔隙液含NaCl浓度不同的膨润土试样固结性质的测试,得到了各试样的固结曲线,求得相应的固结系数,再由固结系数求得相应的渗透系数。通过对各组试样的渗透系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孔隙液离子浓度对土体的渗流性质有重要影响,土体的渗透系数随孔隙液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存在明显的离子效应。试验结果分析认为,黏土颗粒表面的扩散双电层厚度随离子浓度变化而变化,可能是产生离子效应的主要原因。试验结果有助于分析土体渗流离子效应的起因,对改进和完善现有渗流固结计算理论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7.
近年来江陵凹陷因深层富钾卤水及钾盐矿物的发现受到各界的关注。而钾盐的形成与古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石盐包裹体均一温度的研究,对江陵凹陷早始新世古气候进行了初步探讨,力求为确定江陵凹陷成钾有利期提供一定依据。通过对石盐样品中的单一液相流体包裹体采用冷冻法进行均一温度测定,测温结果显示其均一温度范围是14.9~32.3℃,均值23.7℃,且各样品间温度数据波动不大。由此说明,江陵凹陷早始新世新沟嘴组中段的古气温较高,且比较稳定,属于温暖干旱的气候。此外,还通过分析比对前人研究成果,发现该区域古气温自沙市组至新沟嘴组下段有明显降低的趋势,这可能与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之后的降温期有关。  相似文献   
298.
月壤是月球科学与工程探测的主要目标物和承载物,也是人类认识月球的主要信息来源。太空风化作用是决定月壤形成,特别是演化过程的关键因素。本文系统总结了近两年来围绕嫦娥五号着陆区月壤的太空风化改造特征所取得的阶段性研究进展,特别是单质金属铁的多种成因机制、硫化物的风化改造特征和太阳风成因水等。上述研究成果的取得,为准确认识月壤特性,反演月壤形成与时空演化历史以及评估月壤资源特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结合我国后续月球探测工程规划,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与目标。  相似文献   
299.
常本春  陈锁忠  陈玲  徐网谷 《水文》2006,26(2):43-47
本文在研究孔隙地下水流可视化模拟系统框架的基础上,较详细地阐明了基于GIS的孔隙地下水流模拟概念模型的构建、模型的时间与空间离散、计算参数的自动赋值、模型的可视化拟合、模拟结果的可视化表达等的技术路线与实现的具体方法,基本实现了GIS与孔隙地下水流模拟模型的紧密集成以及孔隙地下水流模拟过程的可视化,为其它类型的地下水流可视化模拟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一些探索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300.
胶州湾滨海湿地的水禽多样性特征及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利用相对数量法进行水禽种群调查基础上,研究胶州湾滨海湿地水禽区系的构成及多样性特征.研究区共有水禽9目20科140种,区系的地理成分以古北界鸟类占绝对优势,季节型成分以冬候鸟和旅鸟为主,生活型成分以涉禽为主;在不同季节研究区水禽的优势种群不同,夏季鸥科和鹭科为优势种群,春、秋季鴴科、鹬科、鹭科为优势种群,冬季雁鸭类、鸥科为优势种群.与青岛市陆禽、鸣禽、猛禽、攀禽等鸟类相比,胶州湾滨海湿地水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高,说明胶州湾滨海湿地对青岛市鸟类多样性保护非常重要,生境破坏是当前水禽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水禽生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