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1篇 |
免费 | 165篇 |
国内免费 | 19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8篇 |
大气科学 | 162篇 |
地球物理 | 264篇 |
地质学 | 550篇 |
海洋学 | 234篇 |
天文学 | 31篇 |
综合类 | 74篇 |
自然地理 | 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45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58篇 |
2005年 | 96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86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Robert J.Geller 《国际地震动态》1999,(7)
Wyss在这次争论的第五周的信中说我在第三周的文章里出现了一个“重大错误”。我在这里解释为什么对此断言不能接受,并用更通俗的内容摆出我的反驳意见。需要可检验的算法无疑所有读者都学过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现了这个定律... 相似文献
102.
全球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图6)显示了地壳厚度的双峰标度。海洋盆地的地壳厚度为6~7km(不包括4~5km的水层),而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39.7km。在海洋一大陆边缘的典型地壳厚度是30km,并向大陆内部逐渐增厚到40~45km。厚度超过50km的地壳局限在几个地区,包括中国西部的青 相似文献
103.
据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太平洋海底环境实验室主任E.Bernard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北部以西近海12月26日M9.0级地震随后的毁灭性海啸“据我们所知是第一次全球性的海啸。” 相似文献
104.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地震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地震之一。此次地震的震级Mw=9.3(根据Stein和Okal以简正模式振幅修订,http://www.earth.northwestern.edu/people/seth/research/sumatra.html),是自1900年以来记录到的第二最大地震。它发生在苏门答腊岛北部以西100千米的近海处, 相似文献
105.
在地球表面观测到的磁场并不具备稳态特征,而是具有非常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从毫秒(微脉动)一直到数百万年(地磁场倒转之间的时间间隔)不等。周期为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时间变化与地球的外核起源有关,而当涉及更短一些的时标时,则往往借助于一种外来成因(如太阳活动)。 相似文献
106.
我们的地震学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12月26日的苏门答腊一安达曼毁灭性地震比最初报告结果大2.5倍,其震级仅次于1960年智利地震。该地震沿1200km长的断层滑动缓慢释放其能量,产生的长破裂引发了随后的海啸。既然整个破裂区已经滑动,由印度板块向缅甸小板块下俯冲所积累的应变也被释放,因此在该部分板块边界上暂时没有产生类似海啸的危险,虽然南段大地震的威胁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7.
J.Langbein R.Borcherdt D.Dreger J.Hetcher J.L.Hardebeck M.Hellweg M.Johnston J.R.Murray R.Nadeau M.J.Rymer J.A.Treiman 申彤 《世界地震译丛》2005,(4):14-31
引言 2004年9月28日17时15分14秒(协调世界时)加州中部帕克菲尔德发生了一次 Mw6.0级地震。震中位于圣安德烈斯断层靠近戈尔德希尔附近的帕克菲尔德镇东南 11 km的地方(图1)。加州综合地震台网 (CISN)报告说,震源位于北纬35.819°,西经120.364°的8.8 km深的地下。根据余震的分布状况以及此次地震的地震图、应变变 相似文献
108.
穿过波特兰市区西部图拉丁山脉(波特兰山)的高分辨率重力测量,展现出以前根据地表地质学和航磁测绘识别出的断层的证据。本次重力测量是在1996年沿着长4.5km的双孔隧道进行的,该隧道在当时的建设中及现在一直在波特兰市区与波特兰山以西的居民区之间通轻便火车。在隧道内的重力从西到东逐渐增加,这种情况反映了隧道位于西边的图拉丁盆地低密度沉积物与其东边高密度大部分隐蔽的始新世玄武岩之间。叠加在这一梯度之上的是几个阶梯状异常,我们将其解释为密度明显差异的岩石之间断续接触的证据。这些异常的最大值发生在西尔万克里克之下,这里存在一条以前测绘出的断层。另一异常发生在距西洞口1200m处,大约是隧道与航磁异常相交汇的部位,航磁异常与西尔万断层(原来称为奥特菲尔德断层)有关。以这些重力资料为依据的岩石学横剖面显示出阶梯状异常与陡倾逆断层相一致,虽然走滑位移也许同样重要。与上方地形洼地相对应的3个重力低异常可能反映存在着剪切带。几个中等地震(M≥3.5)1991年发生在隧道当前的位置,说明这些断层中的几条或波特兰山断层带的其他断层是地震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109.
日益丰富和完善的地震数据在过去几十年里促进了地震学的长足发展。我们收集、处理和分析地震数据的能力借助于电子和数字计算机的发展得到迅速提高。几十年前地震图主要是模拟记录。现在除了一些基本的用途外,模拟记录由于其动态范围低、记录系统的时间精度差以及数据处理不方便等因素而很少使用了。 相似文献
110.
天主教耶稣会作为一个社会公共机构,通过下属自己的学院和大学,以及通过其个别科学家成员,对地震学所做的贡献,在地震学这门科学的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特别体现在这门科学发展的早期阶段。有几篇论文,如Sanchez Navarro-Neumann(1928,1937)、Heck(1944)(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都花在美国的耶稣会方面)以及Linehan(1970,1984)的文章,有趣而简短地描述了耶稣会会士在地震学方面的部分工作。然而他们最近的或者综合性的工作却不涉及这个题目,关于这方面新近的成果或者综合性的研究都是一个空白。另外,最近许多耶稣会的地震台站被关闭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