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7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1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针对车载序列影像中所包含的具有大量重复纹理的建筑立面区域给现有匹配方法带来的误匹配率高、匹配点不足等不适应性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POS辅助及KLT(Kanade-Lucas-Tomasi)角点特征跟踪的新匹配方法。通过充分利用POS信息所能够建立的局部近似建筑立面分层平面及DEM信息,获取KLT跟踪算法中所需的初始位移信息,并将建筑立面及路面区域进行分开追踪匹配,以保证匹配点的良好分布特性,最后利用RANSAC结合核线约束进行误差剔除得到最终匹配结果。试验证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解决车载序列影像中重复纹理区域的匹配问题,可高效获取分布均匀、数量充足的匹配特征点,为后期空中三角测量提供更稳健的同名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22.
四川境内成昆铁路泥石流致灾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境内成昆铁路沿线泥石流活动频繁,严重危害和威胁着铁路安全。泥石流致灾原因如下:对泥石流认识不足,造成漏判、错判,从而处置不当;桥梁结构设计欠妥,在泥石流流通区设中墩;桥涵孔径过小,泥石流排泄不畅;建筑物位置不佳,排导设施不良;傍河铁路,对泥石流的间接危害重视不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甘洛县泥石流活动十分活跃,曾造成摧毁场镇、冲毁桥梁、颠覆列车、淤埋农田等严重灾害。据现有资料,该县有泥石流沟50条,主要分布在断裂带两侧、背斜轴部和河流峡谷段。预防措施是结合农业改革,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和合理开发地下矿藏;治理措施是生物与工程相结合,拦挡与排导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4.
四川境内成昆铁路泥石流数据库应用系统包括泥石流信息管理系统和泥石流预测预报系统。前者是将四川境内成昆铁路367条泥石流沟的41种信息,用汉字dBASE Ⅲ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的自动编辑、检索、统计和报表打印;后者根据泥石流预测预报模型,用泥石流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储的数据和有关信息,在CCDOS 4.0的支持下,再输入有关泥石流的动态信息,在微型计算机上作出泥石流的预测预报,这一系统是用Turbo PROLOG语言完成的。  相似文献   
25.
为了支持车载移动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的高效管理与快速可视化,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车载海量点云的数据组织方法。该方法将原始点云数据分段后生成轨迹信息用于快速索引,分别对每段数据建立基于八叉树结构的LOD(levels of detail)索引,并采用多线程动态调度技术实现基于视点的海量点云渲染与漫游,显著提高了车载点云数据的调度效率。实验结果证明该点云数据组织方法是一种适合车载点云数据的高效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6.
资勒沟泥石流灾害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7年6月5日晨,资勒沟暴发了一场灾害性泥石流,沟口的公路桥和凉红道班被摧毁,致使5名道班工人死亡。该沟是一条暴发频率很低的泥石流沟。这场泥石流是由局地暴雨激发而引起的,雨强为55.2毫米/小时。泥石流为粘性,容重2.18吨/立方米,最大流量352.1立方米/秒,最大流速10—12米/秒,总冲出物方量约8万—9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27.
28.
小秦岭金矿区人为泥石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94-07-11小秦岭金矿区西峪内发生重大人为泥石流,造成51人死亡,数百人失踪,经济损失巨大.西峪内集体和个体矿点乱弃废石,堵塞沟道,在暴雨激发下,形成泥石流.目前矿区滥采、乱堆仍十分严重,部分沟段又被废石所堵塞,可能会再发生人为泥石流.  相似文献   
29.
岷江上游汶川县佛堂坝沟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分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佛堂坝沟为岷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100a来多次发生过严重的泥石流灾害。该沟发育干青藏高原边缘的高山峡谷区,流域相对高差达2470.7m,又处于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内,沟内松散固体物质丰富,激发泥石流的高强度局部暴雨时有发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充分;通过野外调查和取样试验分析确定,泥石流具有粘度低、固体物质颗粒粗大、重度高,活动频率低、规模大的特征。根据泥石流的特征进行了泥石流分类,对该沟下游和沟口地带按泥石流危险性大小,分出泥石流一级危险区、二级危险区和安全区三级共3个区,并提出减灾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30.
泥石流最重度危险区内泥石流危害最严重或危害能力最强.论述了长江上游泥石流最重度危险区的泥石流形成条件,活动特征及发展趋势,总结了区内泥石流的防治现状,并提出了区内泥石流防治的原则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