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7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509篇
测绘学   281篇
大气科学   189篇
地球物理   274篇
地质学   943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1944年   3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本文以台州市椒江景元花园康居工程为例,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基本原理、设计理论进行论述,通过静荷载试验及建筑物沉降数据分析,证明新型复合地基在沿海深厚软土地区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2.
始于65 Ma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作用是地球演化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构造事件,其演化过程相继经历了主碰撞(65~41Ma)、晚碰撞(40~26 Ma)和后碰撞(25~0 Ma)三个阶段,形成了以雅鲁藏布缝合带为边界的冈底斯主碰撞构造带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前陆冲断带,并伴随着一系列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83.
王澄海  李健  许晓光 《高原气象》2012,31(1):126-136
利用全国98个测站的年和冬季气温资料,采用Marr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0年(1961—2009年)中国8个气候区的年和冬季气温变化,研究了中国气温变化的周期性,并对未来20年(2010—2029年)气温的可能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我国8个气候区气温的年际变化以高频变化为主,普遍存在着准3~4年周期变化,尤其是冬季气温的准3年周期变化显著,而且这种周期变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年气温的周期特征存在显著的南北差异。周期叠加外推的结果表明,未来20年,中国将继续保持增暖趋势,北方地区和青藏高原的升温要大于除西南地区外的南方地区。如果按照线性趋势升温,2010-2029年气温上升幅度不会超过1℃。  相似文献   
84.
Intensity vari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s(TCs),especially that of coastal or landfalling TCs,is of great concern in current research.Most of the research papers,however,focus on intensification processes of TCs;only a few discuss decay processes in the lifetime of a TC.In the daily weather operation related to TCs,it is challenging when a TC weakens and/or disappears suddenly,because it brings more difficulties than the forecast of intensifying TCs does.Overestimation of a decaying landfalling TC would lead to over-preparation of defensive measures and result in"crying wolf"mentality with adverse effects.This study summarized physical mechanisms that dominate the decaying process of TCs and listed several possible dynamical factors:reduced level of air temperature,too large or too small speed,contraction of TC size amplification of TC’s core,and lightning number in a TC.  相似文献   
85.
半透明云风矢量高度指定是卫星风矢量算法的重要部分,需要来自半透明云体的辐射和云下背景辐射两个变量。云下背景辐射发生在云层下面,未被卫星直接观测到,为了在半透明云风矢量高度指定算法中更精确地获得云下背景辐射,使用风矢量附近无云区的红外/水汽散点图,估计云下背景辐射。分析表明:在追踪区域里存在无云区的情况下,追踪区的最高红外亮温可代表红外通道的背景辐射;而水汽通道的背景辐射,却在红外亮温高值区段内水汽亮温相对较低区段。追踪区内找不到无云区时应扩大搜索范围,找到无云区后可估计云下背景辐射。在半透明云风矢量高度指定算法中使用云下背景辐射估计的改进算法前后,计算FY-2气象卫星进行风矢量,并将结果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分析场进行对比表明,在半透明风矢量高度指定算法中使用云下背景辐射估计,FY-2气象卫星风矢量误差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6.
利用秦都气象站196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和Mann-Kendall法,分析了咸阳市气候资源的变化趋势和突变情况。结果表明:咸阳市近50年以来,气候整体有向干暖化转化的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明显;气温呈缓慢上升趋势,突变点出现在2006年;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年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均呈减少(小)的趋势。咸阳市全年盛行东北风,在风速较小的9月至次年1月以静风为主。  相似文献   
87.
多普勒雷达探测“艾利”台风风场不对称结构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8月25日, “艾利”台风在靠近我国台湾东北部海域后不同于正常路径, 先后发生两次左折, 先是西北转偏西, 再偏西转西南, 这种路径在历史上极为罕见。通过“艾利”台风的雷达观测事实, 从单多普勒雷达和双多普勒雷达均发现在台风前进方向的右前方, 即西北象限风速极值大于其他象限, 进一步证明了“艾利”台风的风场分布遵循波数为1的非对称性, 从位于台风不同象限的福州长乐和厦门两站雷达资料, 以及常规的地面观测、高空探测资料和NCEP数值预报再分析资料都得到证实。研究表明, “艾利”台风处在大陆高压东南侧, 台风外围存在一支7 m/s左右的环境风场引导气流。因此, 西北象限风速极值大于其他象限的不对称分布可能是由环境风场和台风本身两方面共同造成的, 这种不对称分布有利于维持“艾利”台风向西南方向移动。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由于单部多普勒雷达不可能同时探测到台风的西北、东北和西南3个象限的风速极值, 而双多普勒雷达或多多普勒雷达联合探测台风, 则可以同时探测到3个象限的风速极值, 根据风速极值可能存在的不对称分布情况来预测台风的路径转折趋势, 因此重视双多普勒雷达或多多普勒雷达联合探测对于提高监测预报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8.
马氏距离判别模型在矿井突水水源判别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矿井水质资料,建立了该矿判别突水水源的数学模型,利用VB程序开发了马氏距离判别软件。选择了K+、Na+、Ca2+、Mg2+、HCO3-、SO42-、总硬度、碱度、pH、矿化度11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选取20个典型水样作为距离判别方法的训练样本,获得了判别模型,并用样本数据的回判处理进行验证。应用该模型对6个待测水样进行判别,并与Fisher判别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9.
塔里木盆地显生宙古隆起的分布及迁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里木盆地属于多期叠合盆地,存在多期不整合与古隆起构造,二者的形成及发育密切相关。利用钻井、地震、野外露头等综合资料,开展了盆地尺度的构造层、不整合结构构造、累积最小生长指数分析,进一步了解盆地内多个古隆起的分布、成因及隆升过程,特别是和田、塔中、塔北、巴楚、塔东古隆起及其内部的形成演化。发现盆地内不同时期古隆起构造变形和展布与盆地周缘造山带构造作用相响应。早古生代以来盆地内古隆起经历了6次大的迁移,每次迁移的动力来源于该时期盆地周缘的板块边缘或造山带的构造活动。根据隆起形成的主控因素,塔里木盆地古隆起主要可分为4种成因类型,包括断控隆起、继承性隆起、前陆盆地前缘隆起和构造古地理隆起等。古隆起隆升的差异还体现在隆起区内不同部位上,对油气成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
塔什库尔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帕米尔高原东北部,是中国境内唯一属于帕米尔弧形构造带的地区。然而,对于东北帕米尔地区新生代岩浆作用的研究相对青藏高原主体的研究薄弱得多。我们对东北帕米尔塔什库尔干地区新生代岩浆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什库尔干新生代岩体中锆石U-Pb年龄约为10 Ma。所有样品显示高钾、碱性特征:K_2O(4.39%~11.86%)、AR值为3.07~6.36及A/CNK为0.57~0.81,为高钾碱性岩。塔什库尔新生代高钾碱性岩相对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岩石具有高的Sr/Y比值,Eu异常不明显。富集LREE,(La/Yb)_N=40.26~287.59。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塔什库尔干高钾碱性岩可能来源于榴辉岩相加厚下地壳。岩石的ε_(Hf)(t)为-0.83~-8.90,范围较大,说明其源岩物质主要来自地壳。推测新生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后,印度板块持续向北推进引起帕米尔地壳快速增厚,由于地壳增厚不均以及喀喇昆仑断裂的向北扩展作用,在中新世中期塔什库尔干地区局部范围内岩石圈重力失稳并发生垮塌,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高钾碱性岩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