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0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567篇
测绘学   323篇
大气科学   303篇
地球物理   282篇
地质学   1087篇
海洋学   213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284篇
自然地理   13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6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南京某砂岩风化土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法,对不同降雨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基于不同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来表征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坡体的饱和度、孔隙水压力和水平位移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降雨历时相同时(12h、18h、24h),随着瞬时降雨量的增大,坡面土体饱和速率和孔压变化越快;在同样的降雨等级下(小雨10mm/d、中雨43.2mm/d、暴雨77.6mm/d),随着持续降雨历时的增大,雨水入渗加深,土体饱和区范围增大。  相似文献   
992.
汶川地震和科学钻探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许志琴  李海兵  吴忠良 《地质学报》2008,82(12):1613-1622
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发生了震撼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及其余震尚在继续的特殊时期,快速实施汶川地震断裂带的科学钻探(WFSD),是认识地震发生的机制、继续对余震进行有效监控以及提高地震监视和预警的能力的极佳机遇。2008年11月6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开工典礼在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乡举行,标志着地震机制的研究跨上了新的台阶。通过对科学钻孔的直接取样,多学科观测和测试,揭示地震断裂带的深部组分、结构和构造属性,重塑地震断裂带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为提高未来地震的监测、预报或预警能力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93.
预制构件的精细化生产和精准化拼装是装配式桥梁工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利用已浇筑梁段的控制点坐标,研究建立了基于Helmert相似变换的坐标转换模型,从而精确计算出梁段匹配位置,从而进行下一梁段预制。与传统平面四参数转换方法相比,该方法避免了线性化引起的精度损失,理论上更加严密可靠,且更易于编程计算。最后,通过实测算例进行算法验证,结果表明:特征点的坐标转换残差均值在1 mm左右,证明了本文采用的平面坐标转换方法有效,将其应用于桥梁预制构件拼装过程可行。  相似文献   
994.
利用2006年湖北省宜昌市高空观象台基于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观测的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对流层顶高度、对流层内温度、风等要素的季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要素显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对流层顶高度在冬季最高,春、夏、秋依次减小;对流层顶温度夏季最低,冬季最高,春秋介于两者之间;对流层内的温度变化主要受太阳短波辐射的影响,不仅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日变化显著;对流层的底层风速基本在10 m/s以内,风速随高度递增,春秋冬季在12 km左右达到一个极值;近地面风向变化大,以上的对流层内夏季变化大,春秋冬盛行西风.  相似文献   
995.
许健民  谷美荣 《大气科学》1978,2(2):174-178
关于热带地区的环流特征,陶诗言等曾将东亚热带地区的环流分成经向和纬向两种环流型;大气所热带气象研究组根据月平均资料将西太平洋热带地区的环流分成辐合带强和弱两种类型。近年来,飞机报告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提高,并出现了从地球静止卫星推导的风。这两种新的资料来源,使得热带太平洋上对流层上层环流的分析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本文用这些新资料,分析了76年6-9月西太平洋热带地区这两种特征相反的环流型,并讨论了这两种流型的特征与台风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6.
利用TRMM/LIS 0.1°超高分辨率闪电定位产品, 分析了浙江省及周边地区(117.5~123.0°E, 26~32°N)卫星闪电资料的时空分布特点; 并结合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亚洲大陆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集, 分析了该区域闪电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内闪电平均密度为5.97 f1/(km2·a), 其中陆地闪电平均密度为7.94 f1/(km2·a), 海洋闪电平均密度为2.09 f1/(km2·a), 陆地闪电平均密度为海洋闪电平均密度的3.80倍; 平均闪电密度值逐月变化特征在陆地和海洋区域有很好的一致性, 夏季闪电密度最大, 冬季闪电密度值最小; 陆地闪电密度日变化呈现单峰结构, 海洋闪电密度日变化呈现双峰双谷波形。该区域陆地气温、地面辐射、比湿及降水率均与闪电密度的月变化成正相关, 其中地面降水率和闪电密度月变化相关系数最高, 为0.858 0;气溶胶光学厚度与闪电密度月变化呈现弱的负相关, 相关系数为-0.397 8。   相似文献   
997.
一次梅雨锋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吉  王元  许丽人 《高原气象》2012,31(6):1704-1710
利用区域大气数值模式RAMS 6.0,模拟了2008年6月9-10日发生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次梅雨锋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地再现这次大暴雨过程以及中小尺度系统的生消演变。在这次大暴雨过程中,高低空流场的恰当配置、三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的汇合及低涡沿切变线东移等都为大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低涡内生成的一系列中尺度对流系统沿梅雨锋稳定地向东北偏东方向移动并发展,是造成这次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暴雨的动力机制。孟加拉湾到我国西南地区稳定的南支低槽和副热带高压外围发展旺盛的西南气流输送,为这次暴雨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  相似文献   
998.
初边界条件不确定性对AREM模拟一次华南致洪暴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EM(advanced regional E-gridη-coordinates model)模式,针对2005年6月21日发生在华南的一次特大致洪暴雨过程,研究了模式初始场和边界场的不确定性对AREM模拟大暴雨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模式初始场和边界场对模式模拟降水的不同时段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初始扰动误差越大模式误差也越大;误差增长先在中小尺度内伴随着湿对流不稳定,且增长极其迅速,接着向大尺度传播,由于对流有效位能的逐渐释放,大气不稳定度降低,误差在大尺度上增长缓慢;在初始场和边界场相同精度的情况下,增加边界场的中尺度信息,尤其是400 km以下尺度的信息,比增加初始场的中尺度信息更能有效抑制误差的增长。  相似文献   
999.
利用NOAA卫星的AVHRR资料试分析云和雾顶部粒子的尺度特征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7  
该文利用NOAA卫星的AVHRR资料的通道3(3.55~3.93 μm)数据中所包含的太阳反射光信息,分析了云和雾中粒子的大小分布状况。把分析结果与地面观测资料相对比,发现具有CH3反射率小值的云中大粒子区与降水区间存在一定的关系,CH3反射率大值区与大雾覆盖区之间具有良好对应性。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卫星云图等,对2010年9月17日一21日山西北中部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了一些预报指标,为做好秋季连阴雨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