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实施,迫切地要求作为生产力载体的城市走相可持续发展之路,文章综述近几年来我国城市经济,生态,地理学者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同时也概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最后展望了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趋向。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城镇发展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许学强  黄丹娜 《地理科学》1989,9(3):197-203
  相似文献   
23.
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及企业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城市总体上朝可持续方向发展,但多呈现弱可持续发展状态。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牺牲了部分环境,具体表现在生活用水浪费、工业用水重复率低、工业粉尘排放量大、物质利用率低。企业是城市经济的实体单元,其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已转向利润最大化,但环境意识较薄弱。广州企业的环保行为表现出被动的特点,且环保投入比例过低,环保机构作用弱,多进行末端处理,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4.
广东省市际金融排斥度综合评价及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国俊  周春山  许学强 《地理科学》2014,(12):1409-1417
从金融服务的渗透度、使用度、效用度3个维度构建了省域尺度金融排斥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鉴人类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对广东省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市际单元的金融排斥度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Arc GIS的空间分析模块,对广东省市际金融排斥度的空间格局演化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广东省金融排斥度的市际差异大且相对稳定,珠三角的金融排斥度远远低于外围区;2市际金融排斥度呈现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珠三角与外围区的金融排斥度空间差异显著,且演变格局基本保持稳定态势;3广东省金融排斥度区域差异格局演化受金融供给主体的战略选择、实体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政府经济行为的诱导、社会文化与制度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25.
转型时期广州城市户籍人口新贫困的地域类型和分异机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袁媛  许学强  薛德升 《地理研究》2008,27(3):672-682
本文把新城市贫困度量指标从经济领域拓展到社会文化等领域,利用广州市2005年最低保障统计和五普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街道层面贫困主因子和综合贫困得分,并对得分大于全市平均水平的街道进行聚类,划分出"外围工人相对集中的贫困区、邻近核心就业不理想的贫困区和内城核心住房设施匮乏的贫困区"三种类型。结合三类代表社区的问卷访谈、综合调研和社区发展分析,发现计划和转型两个时期,体制和市场的双重因素共同作用,深刻改变或影响了社区的物质和社会特征,最终导致贫困地域产生明显的特征分异。  相似文献   
26.
转型时期中国城市贫困地理的实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辨析了综合贫困(Multiple Deprivation)与贫困概念、总结综合贫困的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评述国外地理学对综合贫困空间的研究内容.再利用广州市最低保障数据和五普数据构建综合贫困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总结贫困主因子,并求得各街道综合贫困得分.发现广州市内城区和外围局部地区存在综合贫困累积型分布的状况,呈现"圈层 局部放射"的综合贫困空间总体形态,内外城贫困特征有一定差异,是历史、政策和市场等多种力量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对拓展中国转型期贫困地理研究视角和指标体系有一定的裨益.  相似文献   
27.
广州流动人口特征及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广州市典型区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对流动人口的人口属性、迁移、工作、经济状况特征及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广州市流动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已/未婚比例相当,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为主,户籍来源以广东、湖南、广西、湖北、江西、河南、四川等7省区最多.迁移特征表现为来广州时间1月至1年居多,以赚钱为主要目的;来广州途径以亲戚朋友介绍为主.工作特征以工人居多,大都就业于私营企业,合同率很低,且工作变动频繁.经济状况表现为以中低收入为主,整体消费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28.
西方人口迁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口迁移研究在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体系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西方人口迁移研究的系统梳理.将研究重点概括为6点:人口迁移机制、人口迁移途径、人口迁移模型、人口迁移过程中的文化适应、国际移民研究和国内人口迁移研究。最后,归纳了西方人口迁移研究中重要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9.
技术流的动力机制、渠道与模式——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许学强  王欣  阎小培 《地理学报》2002,57(4):489-496
技术流是一个与人流,物流,信息流相并广泛使用的词汇,但学界极度缺乏对技术流概念,机制,渠道以及模式等基本理论的探讨。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通过城市,交易会,企业三个层次的多案例实主研究,提出了技术流的要领,技术流动力机制-深圳新二元结构,技术流的新型渠道-高交合的复合嵌套平台模式,以及企业间技术流模式与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30.
阎小培  许学强 《地理学报》1999,54(4):299-308
本文采用统计年鉴和第三产业普查数据,以及问卷调查数据,深入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广州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揭示了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策动经济增长的功能,并对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