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结合苏浙沪高程控制网及上海水准控制网观测项目,论述了基于Windows平台的水准测量记簿软件的开发与功能模块介绍,并对其在项目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32.
胶州湾海水中氮的地球化学(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循环一般要素的循环 T℃:胶州湾中 T℃(水温)的年变化,趋势极为清楚。总的来说,是夏季8月最高,入秋后逐渐递减,而至冬季2月达最低,入春后又趋于增加。但深于10m的站,底层最高值常在9月。湾口N_1及38站则仅0m或5m以上最高值在8月,在此深度以下最高值均偏于9月。湾口外也是如此。图17表示重点站的T℃年变化。  相似文献   
33.
伊洛河下游的夹河地区,位于河南省偃师县中部,西起马庄,东至岳滩,南临伊河,北依洛水,总面积约90.64平方公里。区内村落棋布,人多地少。在农业生产上急切要求改良土壤,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但土壤多盐碱、下湿,轻者減产,重者弃耕,所以改造利用盐碱、下湿地,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4.
暴雨过程的物理诊断和水汽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暴雨发生的物理成因进行了分析诊断,计算了与降水有关的各种物理量,讨论了各种物理量的特征,建立了物理模型.结论指出,随着大气环流由春末夏初向盛夏季节的过渡,松嫩流域东北冷涡暴雨过程的降水性质由初夏的连续性降水发展成盛夏的以对流性降水为主;暴雨区的水汽辐合中水汽平流的作用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暴雨的水汽分别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部低纬热带地区和孟加拉湾.两支水汽分别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直接向北方输送,或是分别向西或向东在我国南海合并再向北输送.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可追溯到印度洋赤道以南洋面,水汽先沿马克斯林高压东侧经索马里急流穿越赤道进入印度季风槽.关键是水汽最终能否输送到较高纬度的嫩江、松花江流域.  相似文献   
35.
利用MM5和η坐标等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嫩江、松花江流域东北冷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可以肯定这两个模式对这类暴雨有一定的预报能力,能揭示暴雨过程中的一些中尺度特征,在业务上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潜力;数值试验表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形对嫩江、松花江流域的暴雨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暴雨落区和范围的影响;切变带上升运动的强迫来自中层偏南气流与偏东干冷气流间强风向切变形成的动力抬升作用;阻塞高压的减弱会导致其底部偏东气流的减弱及后部偏南气流在高层减弱、在低层增强,使高层辐合增强及低层辐散增强,从而使降水减弱,并使系统偏南、偏东。  相似文献   
36.
37.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青海省农牧业区划研究所和青海省科委等单位十八名地貌和地图专业人员组成的“中国地貌图西宁幅样图制图试验工作组”,在完成了1981年年五月—九月野外地貌调查与地貌制图的任务以后,同年10月份开始进入了室内地貌制图研究和样图制印的试验。  相似文献   
38.
39.
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活动与陆壳纵向生长   总被引:97,自引:3,他引:97  
韩宝幅  洪大卫 《地质论评》1998,44(4):396-404
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活动强烈。Nd、Sr和Pb同位素资料表明,在330~250Ma的后碰撞期间,有大量的幔源花岗岩类和少量的镁铁—超镁铁杂岩在上地壳侵位。与加里东、海西和喜马拉雅等造山带起源于再循环陆壳的花岗岩类不同,新疆北部后碰撞岩浆岩一般表现出ε_(Nd)(t)值高、(~(87)Sr/~(86)Sr)值相对较低、Nd和Pb模式年龄年轻等特点。阿尔泰山和天山的一些后碰撞花岗岩类可能具有陆壳源区的特点或表现出地壳物质对幔源岩浆及其分异产物有不同程度的混染,东、西准噶尔花岗岩类很少甚至没有受到陆壳物质混染。新疆北部后碰撞花岗岩类和镁铁—超镁铁杂岩主要是幔源岩浆及其分异产物在上地壳侵位的结果。这些幔源花岗岩类代表了新生的初始地壳,其时代可代表地壳形成时代。在后碰撞阶段,新疆北部的陆壳以纵向生长为特征。  相似文献   
40.
2007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20日-22日在福建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来自全国31个研究所、大学等单位的86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杨小平研究员主持.福建师范大学生态文明所所长廖福霖教授致辞.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主任许炯心研究员做了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