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202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了新疆306个煤样中钴含量,结果表明新疆煤中钴含量均值高于世界煤和中国煤均值,新疆早侏罗世煤中钴含量远高于中侏罗世。统计分析揭示,准东和准南煤田煤中钴主要以无机结合态存在,库拜和伊犁木斯乡煤中钴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其他新疆煤中钴为有机和无机结合态共存。综合分析认为,新疆煤中钴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沼泽中地下水位和源区母岩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2.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对地震、钻井、测井、实测露头剖面综合分析,将伊犁盆地伊宁凹陷水西沟群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在连井层序地层剖面基础上建立水西沟群层序地层格架。以层序为单元分析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演化及聚煤特征。煤层主要发育在湖扩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基底构造沉降和物源供给是决定聚煤中心迁移的重要因素,共同控制着煤层的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173.
配合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工作,在西藏它日错地区开展了大地电磁测深工作。根据测量结果对盆地边界、基底埋深和盆地基本构造格架给出了初步解释,认为断裂主要分布在南部隆起区,并结合地质资料提出了中部白垩系地层向北仰冲,可能覆盖在北部的侏罗系地层之上的新认识。测量结果对认识措勤盆地结构构造,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有意义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4.
通过分析冀西北坝上地区石墨矿地质背景、含矿带、矿体、含矿建造、变质变形及混合岩化特征,总结得出该区石墨矿的成矿特征。通过对比区域典型石墨矿床与同一成矿带相邻石墨矿床的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规律,总结了石墨矿的成矿模式。按照“三位一体”找矿理论,总结了石墨矿的成矿地质体及构造特征,构建了石墨矿综合找矿模型。该区石墨矿呈似层状赋存于红旗营子岩群含石墨变粒岩中,矿带分布受大型复式褶皱控制,含矿建造的沉积时代为古元古代早期,变质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中期,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该区为浅覆盖区,“低阻-高极化”物探异常是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地质-物探-钻探相结合是石墨找矿快速、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5.
分析现今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得到几点结论性认识:1)从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期的时间韵律特征和第5活动期的持续时间、地震次数等指标来看,现今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第5活动期已经结束,2018年、2019年吉林松原5.7级、5.1级地震,或标志着中国东北地区进入了第6活动期。2)2013~2019年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主体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和大兴安岭地区,2个地区具有以大兴安岭与松辽盆地的分界线为轴迁移对跳的活动特征。分析5组迁移对跳轨迹认为,未来的地震具有向大兴安岭地区迁移的可能。3)以松辽盆地南缘为界,形成中国东北地区成对地震与非成对地震活动的分界线。1900年以来中国东北地区的成对地震主要发生在松辽盆地和大兴安岭地区,成对地震时间间隔为0.1~37.0个月,距离间隔最远至309.0 km,震级差最大为0.7级。松辽盆地和大兴安岭地区共发生27次5.0级以上地震,其中24次地震具有成对活动性质,成对地震发生率约为89%。成对地震中,发生在松辽盆地的占71%,发生在大兴安岭地区的占29%。成对地震活动规律在松辽盆地和大兴安岭地区具有普适性特征,可作为该区域的预测指标。4)对比2013~2015年和2015~2018年中国东北地区的面应变率结果可见,变化最为显著的区域位于松辽盆地中部,这个区域也是整个中国东北地区变化最为明显的区域,未来仍需关注该区域的地震危险性。5)松辽盆地仍将是中国东北地区浅源地震活动的主体地区。  相似文献   
176.
新疆准东煤田东部层序地层学及聚煤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以准东煤田东部煤矿勘查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钻井岩心描述资料、地震和测井资料为基础,运用层序地层学、煤田地质学和沉积学等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建立了准东煤田东部层序地层格架,重点研究了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层序地层特征,探讨了聚煤作用和聚煤规律.研究区内侏罗系可划分为两个二级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西山窑组可划分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6个准层序组(4级)和19个准层序(5级).层序地层研究表明,西山窑组可采煤层主要发育于湖扩体系域(TST)末期和高位体系域(HST)早期,该时期较快的可容纳空间增加速率和较快的泥碳堆积速率间相平衡,有利于厚煤层的聚集.  相似文献   
177.
运用因子分析将冀东平原多目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的54项指标凝缩为5个指标来研究区域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及其成因。5个指标即为5个因子:F1因子主要由Fe、Al、Si等造岩元素,Ti、V、Cr、Mn、Co、Ni、Sc等铁族微量元素及Th、Ce、La等稀土元素组成,代表成壤过程中形成的自然元素组合;F2因子由Cl、S、Br、I、Na、Ca、Mg元素组成,为与海相沉积环境有关的元素组合;F3因子由碱土元素Sr、Ba及碱金属元素Na组成,主要反映了唐山市铁矿的地质背景环境;F4因子由C、有机碳(Corg)、Se组成,属成煤因子;F5因子由K和Rb组成,反映区内一中生代花岗岩体。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的5个指标客观、清晰地反映了研究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景观全貌,不同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单元是控制元素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该研究所揭示的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及其成因对区域环境与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8.
什么是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的法定实施规则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从事测绘生产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测绘生产领域,过去之所以出现不少产品质量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很好的研究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79.
冰川地震学结合了冰川学和地震学的综合优势,形成一门年轻的交叉学科.冰震是指冰川运动和破裂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包括从微小的嘎吱声到相当于7级地震的突发性破裂或滑动.当前,根据冰震发生的位置以及发生机理的不同,将冰震大概分为五类:冰川表层破裂、冰川终端崩解、冰内水力压裂、冰腔水流震荡、冰层基底黏滑.冰震研究除了可以采用传统地震学方法外,也可以结合GPS、数值模拟、冰川物性等多学科综合方法来研究,进一步可以探究冰崩的发生过程及危险性评估.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冰川地震学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我国研究人员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展的冰川地震研究工作,综合探讨了冰川地震对天然地震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0.
利用南极地区40多个GPS跟踪站2010年全年的实测数据,实现了极区电离层TEC建模,对多项式模型、广义三角级数函数模型、低阶球谐函数模型、改进的球谐函数模型以及球冠谐函数模型等五种电离层经验模型进行了比较,并评估了其在极区的适用性情况。结果表明,各个模型在极区都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拟合精度,残差均值在0.1TECU以内,均方根误差在2 TECU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