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基于不同计算窗口大小的改进局部方差方法, 判定地震后遥感影像上的目标物, 如损毁建筑物、 完好建筑物的最佳空间尺度。 对航片、 QuickBird影像进行了系列实验分析, 得到了在QuickBird影像中城区完好建筑物最佳空间分辨率在2~3 m, 损毁建筑物最佳空间分辨率2~4 m, 航片中城区完好建筑物最佳空间分辨率为3~4 m。 最佳空间分辨率与目标地物的尺度紧密相关, 不同尺度大小的地物具有不同的最优空间尺度。 最佳空间尺度的选择在处理海量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时通过重采样选取最佳空间分辨率, 可以有效减少图像运算时间, 在地震灾害快速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3年4月22日在赤峰—开原断裂中段发生了内蒙古通辽5.3级地震,对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地震形势产生双重影响。基于K值、G-R关系、能量释放比例RE和M-T等指标判定通辽5.3级地震为主震-余震型。根据1900年以来东北地区中强地震时空演化规律分析认为,大兴安岭和松辽盆地5级以上地震具有基于时间相依的空间对跳现象,通辽5.3地震是继2008年6月10日阿荣旗与鄂伦春交界5.2级地震之后,对跳发生于松辽盆地东南边缘的一次中强地震;对比东北地区以往震例分析认为,通辽5.3级地震既具有符合历史统计规律的普遍性,又具有不同于历史统计规律的特殊性。根据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9.0级强震前后东北地区中等以上地震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认为,海拉尔盆地及大兴安岭过渡带、环渤海地区至开鲁盆地的"菱形"区域是日本9.0级地震之后我国东部地区响应最为强烈的地区。由于同时受到日本9.0级地震和鄂霍次克海8.2级深震前所未有的双重影响,2013年东北地区的松辽盆地史无前例的发生了8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未来东北地区很可能将重启新的地震活动格局。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甘肃"十五"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本次地震的震源性质为逆冲兼走滑型,矩震级MW6.1,震源矩心深度为7km。最佳双力偶节面Ⅱ走向304°,倾角64°,滑动角44°,其走向与附近的临潭-宕昌断裂的走向一致;倾角和滑动角,表现为左旋走滑的特性与临潭-宕昌断裂的性质相符合,判定该节面代表了主震的发震断层面。分析认为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发生与该断裂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遥感在汶川、玉树地震中的有效应用,突出了重大自然灾害对遥感技术的需求。针对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的特殊性,详细分析了地震发生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产生不同的地震灾害,地震应急中监测目标的不同,需要采用最佳遥感数据进行灾情判别,从而更好地得到地震灾情的分布情况;对现有遥感数据源和地震应急实际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得到遥感在地震应急中的应用现状及制约因素,制约因素主要有两点:时间分辨率和图像处理技术;最后提出了遥感技术在地震应急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2月6日,斯坦福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议上报告,太平洋西北地区和喜马拉雅山脉可能会发生大地震。科研人员详细研究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复杂性,尤其是分割2个板块的断层——主喜马拉雅断裂(MHT)。以往的观测表明,断层已向北倾斜了几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