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全球化语境主导的城市研究中,多样和异质的宗教既是文化流动的重要构成,也是表征移民身份和理解其日常行为实践的重要维度。论文回顾了近30 a来宗教地理视角下对于西方城市空间研究的主要成果,从宗教空间和宗教信仰群体的行为实践2个方面梳理宗教嵌入城市空间的主要方式、过程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总结出了以下4个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① 多种宗教场所在城市中不断涌现,其空间特征发生多样化变迁;② 功能多样的宗教公共服务设施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日趋重要;③ 宗教信仰群体的居住社区显现出明显的空间特征;④宗教信仰群体通过具体的行为表征身份和认同。此外,多元文化共存的语境下的宗教更被视为引发空间争议的新来源,成为分析城市社会关系的重要依据。学者们认为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西方社会,异质宗教的本地嵌入过程使原本“隐匿的”宗教场所逐渐浮现成为城市中“可见的”空间。这种异质宗教在城市中的视觉表征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城市空间秩序,也对社会关系提出新的挑战,成为了引发广泛争议的新来源。然而, 国内人文地理学研究目前对上述话题鲜有涉及,期望本文所提供的西方研究进展对社会文化视角下理解中国城市全球化进程及其中的多元文化治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2.
塔里木西南缘的和田布雅花岗岩,由巨斑二长花岗岩、似环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钾长花岗岩3种岩石类型组成,其中具似环斑状结构的花岗岩与国内外报道的环斑花岗岩在基本岩相学方面较为相似,可能属于广义的环斑花岗岩系列.根据暗色包体中含有寄主岩石的钾长石斑晶等分析,布雅花岗岩可能是岩浆混合的产物.布雅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定年获得(459±23)Ma年龄值(MSWD=1.3),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这为该区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基本年代约束.通过区域资料对比,铁克里克隆起带和田布雅后造山A型花岗岩与西昆仑造山带南部俯冲型花岗岩侵位时代基本一致,暗示原特提斯洋的闭合是由北向南迁移的,当原特提斯洋南部处于俯冲消减时期,北部铁克里克隆起带南部的活动大陆边缘已进入造山后演化阶段,这对于重建西昆仑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3.
选取2017年4月16日修文县冰雹天气过程,分别利用Micaps资料和贵阳探空资料分析了当天的天气背景、水汽的垂直分布特征和不稳定能量的存在,通过分析双偏振雷达对降雹过程的外场观测资料,得到了各种偏振参量的特征,同时分别用多普勒雷达和双偏振雷达进行了冰雹识别,结果表明,双偏振雷达在相态识别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4.
广州小北路黑人聚居区社会空间分析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1  
1978 年改革开放带来中国城市的快速转型。近年来, 针对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大城市 的社会空间研究很多, 但对在全球化影响下出现的跨国移民族裔聚居区的研究尚不多见。对 广州黑人聚居区展开研究, 以越秀区小北路为例, 探讨其社会空间特征与演进机制。研究采 用微观视角, 针对典型案例进行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研究表明, 广州黑人聚居区与西 方同类族裔社会区存在诸多差异。小北路黑人聚居区因全球化下新的“自下而上”的跨国经 济联系而生, 因广州城市的商贸文化、宗教历史、贸易网络和地理气候条件而兴, 其跨国移 民多为来自西非地区的族裔散居者/ 漂泊者(Diaspora), 其人口构成异质多元, 且流动性强。 小北路的社会空间机制既包含被动隔离也包含主动聚居, 其经济形态已经开始向“族裔聚居 区经济”(ethnic enclave economy) 发展。  相似文献   
125.
新疆西北部和什托洛盖盆地早中生代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什托洛盖盆地为新疆西北部地区出露较好的一个早中生代盆地。对盆地内不同构造位置沉积剖面的岩相和相组合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内部发育多种沉积相带并具有显著的空间变化。盆地北部或北东部边缘,以发育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和湖相为主。盆地的南部或南西部,以发育冲积扇相和河流相为主。古水流和物源分析结果指示,盆地沉积物主体来自北部山区,部分来自盆地南部或西南部地区。通过对盆缘断裂两侧地层的分布特征和其自身要素的分析,结合平行和垂直于盆地长轴、边缘断层的地震剖面,本文认为和什托洛盖盆地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控于盆缘两侧断裂,尤其是盆地南缘达尔布特断裂的左行走滑运动。该盆地是独立于准噶尔盆地之外发展演化的。  相似文献   
126.
李玮  黄耿志  薛德升 《地理研究》2021,40(2):343-355
经典世界城市理论主要关注生产性服务业,较少关注制造业,其基于英美城市经验提出的世界城市产业关系弱化的观点已逐渐受到质疑。本文以中国广汽本田和德国空客汉堡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企业访谈方法,剖析和比较制造业地域嵌入生产性服务业的过程与模式,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世界城市制造业地域嵌入生产性服务业经历了嵌入初期、扩大发展、优化完善3个阶段,并表现为集团推动型嵌入、客户追随型嵌入、地方购买型嵌入等模式;成本和市场规模、企业策略和文化、地方企业服务水平、经济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对制造业的地域嵌入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从企业微观层面更细致和动态地揭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同发展的世界城市产业关联紧密的特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世界城市产业关系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7.
广州市居民网络购物频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广州市居民网络购物行为调查问卷和电子地图兴趣点(POI)数据,从全市和不同区位2个空间尺度,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商品特征、空间环境及物流快递4类因素对居民网购频率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影响因素在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区位产生作用的因子个数、作用强度和作用方向存在差异。影响因子数量在全市域范围最多,远郊区最少。各因子总体上在近郊区和全市域作用强度大,在远郊区最弱。退货服务重要性在近郊区和中心区作用方向相反;②部分空间环境因子对网购频率有影响,城市化水平、商业中心可达性在全市域范围有影响,居住地城市化水平越高、离商业中心距离越近的居民网购频率越高,支持了创新扩散假说。快递点数量在中心区有影响,居住地快递点数量越多的居民网购频率越高。其它空间环境因子没有显著影响。③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因素对网购频率影响较大,性别、年龄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其次是学历、职业,月收入影响最小。商品特征、快递物流因素各因子在不同区域对网购频率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8.
关于鸭绿江深断裂带北延的重力场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绿江深断裂带是吉林省东南部山区重要的成矿带之一,省内普遍认可的是集安—明月段深断裂带的存在,因明月—天桥岭及其以北段地质和重力场特征不甚明了,故而其是否北延始终存在疑惑。为开拓其北段找矿远景,确认深断裂带在明月—天桥岭间及其以北区段内的北延路径具有非常现实的找矿意义。2000年,我院完成了该区域1∶20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依所获1∶20万重力原场资料对此问题做出了判定。  相似文献   
129.
资源型城市在我国城市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转型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现有研究已分析了转型的原因、症结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但对转型战略的实施机制、相关新旧作用者的识别及其动态博弈过程的研究较为欠缺。因此选取成功转型的典例城市多特蒙德,从行动者网络视角分析了其转型背后的人类、非人类行动者之间复杂交互过程,链接其与动态城市转型的关系,并通过访谈获取后转型时期公众对于城市社会文化转型的认识,从而为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借鉴。研究表明多特蒙德城市转型是多阶段多主体在多种利益驱使下的复杂博弈过程,且前期作用者行为在后期会产生重大影响。多特蒙德新兴产业的成功依托于动态博弈后的新旧企业角色的不断转化、管理机构政策的不断调节以及工会、协会、咨询公司等第三方主体的进入。  相似文献   
130.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测距信号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鹏飞  李玮  秘金钟 《测绘学报》2012,41(5):690-695
基于单测站和短基线实验的伪距相位差值 (Code-minus-phase Combination, CC)和多路径(Multipath, MP)两类组合观测值,对比分析了北斗(BD)和GPS测距信号质量,并检验了多路径误差对CC模糊度固定的影响。结果表明:BD GEO卫星(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的测距信号质量优于IGSO卫星(Inclined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Orbit),且两类测距信号的多路径误差分别包含长、短期的变化趋势。针对CC模糊度固定,当采用较长时间段(如本文中的600s)时,GPS L1/L2和BD B1/B2四个频段上的成功率均超90%;而对于快速模糊度固定(如仅采用120秒),由于受强多路径误差影响,BD IGSO卫星的固定成功率最低,不超过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