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利用HadCM2模式的模拟结果,比较了温室气体排放综合效果相当于CO2浓度逐年递增1%和0.5%两种不同情景下,中国区域21世纪地面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持续增加,中国地面气温也持续升高.到21世纪末期,地面气温在上述两种排放情景下可分别升高约5℃和3℃.两种排放情景的增温趋势对比表明:即使从1990年开始温室气体等效排放逐年递增率减少一半,增温仍然很明显;直到21世纪中期,才能显示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对减缓增温趋势的效果.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但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持续增加,降水量总的趋势也是增加的.减排温室气体对降水量变化趋势的影响与地面气温相似.此外,地面气温增量和降水量变化百分率均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地面气温增量在秋、冬季较大而在春、夏季较小,降水变化百分率在夏、秋季较小而在冬、春季较大.  相似文献   
112.
我国中东部逐时雨强时空分布及重现期的估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姚莉  赵声蓉  赵翠光  周兵  张静  薛峰 《地理学报》2010,65(3):293-300
基于我国1991-2005 年逐小时的降水观测资料,利用概率分布、统计检验与极值分布等方法,分析研究了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时降水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一小时最大雨强的50 年、100 年重现期估算等问题。结果表明:对于4 mmh-1以上的较强雨强而言,出现频数最多的地区主要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长江以南大部地区一小时雨强的最大值为60~80 mmh-1,沿海地区一小时雨强的最大值可以达到80~90 mmh-1;雨强出现频数的日变化在各地区是很不相同的,西南和华南是雨强日变化最明显的地区,4 mmh-1以上量级的检验结果几乎全部都超过0.01 的信度要求;一小时最大雨强50、100 年重现期估算值的空间分布形态具有一致性,高值区主要在东南沿海一带,50 年、100年一遇的一小时雨强达80~120 mmh-1、100~150 mmh-1。  相似文献   
113.
在第二部分,我们研究了中等和较弱El Ni(n)o的衰减过程. 结果表明,对中等El Ni(n)o而言,在其发展阶段和盛期,负异常信号在西太平洋产生,但由于强度不足,在El Ni(n)o盛期之后迅速衰减,这是一种夭折的类西太平洋振子过程. 因此,与强El Ni(n)o不同,中等El Ni(n)o衰减进入平常态. 而较弱El Ni(n)o以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方式进行位相转换,伴随东南太平洋副高的加强和西移,东风异常和海表温度负异常自赤道东太平洋向西扩展,这是一种平流模态过程,导致较弱El Ni(n)o衰减进入La Ni(n)a.  相似文献   
114.
刘长征  薛峰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11):2564-2573
在第二部分,我们研究了中等和较弱El Ni?o的衰减过程. 结果表明,对中等El Ni?o而言,在其发展阶段和盛期,负异常信号在西太平洋产生,但由于强度不足,在El Ni?o盛期之后迅速衰减,这是一种夭折的类西太平洋振子过程. 因此,与强El Ni?o不同,中等El Ni?o衰减进入平常态. 而较弱El Ni?o以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方式进行位相转换,伴随东南太平洋副高的加强和西移,东风异常和海表温度负异常自赤道东太平洋向西扩展,这是一种平流模态过程,导致较弱El Ni?o衰减进入La Nia.  相似文献   
115.
薛峰  刘磊  罗兵  李伟  刘小魏 《气象科技》2013,41(6):1043-1048
气象灾害灾情共享系统设计用于实时、历史气象灾害灾情数据的收集、上报、传输、处理、应用和管理。系统分为采集传输、数据逻辑和应用服务3层,由灾情直报客户端、数据传输分系统、灾情预处理和入库分系统、气象灾害灾情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估网站、气象灾害灾情综合数据库组成。重点介绍构建气象灾害灾情系统的灾情数据规范化收集、质量控制和空间化分析等关键技术。在国家级气象部门的业务应用表明,系统实现了干旱、暴雨、台风、高温、低温等气象灾害灾情收集、处理、分析和共享,能够满足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服务需求,并对各级气象部门构建气象灾害灾情共享系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