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222篇
测绘学   130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245篇
地质学   527篇
海洋学   17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14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本文以标度变换法、相关函数法、最小二乘法分别计算时间分维D_t、空间分维D_s、强度分维D_m(b值),系统清理了云南地区1976年以来6级以上强震前时空强分维的变化特征,表明强震前的降维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各次强震前的异常三要素又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结果还表明,强震前小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的明显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强震孕育地区,而在空间分布上的明显不均匀性却主要表现在强震孕育的外围地区。  相似文献   
993.
前言本文主要列举我国天山地震带一些中强地震发生前地下流体的水位、流量、氡含量等的异常变化。进一步分析了孕震不同阶段特别是短临异常阶段地下流体变化的时空特征。这些现象和事实再次表明观测地下流体的变化对于预报浅源地震以及了解震源区临震前的物理过程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994.
995.
黄土高原地区坡面土壤侵蚀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溅蚀片蚀带是坡面侵蚀的最上方地带,研究片蚀过程含沙量变化有助于阐明坡面侵蚀规律。本文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黄土坡面片蚀稳定含沙量及其影响因素;试验处理包括2种质地的黄土(塿土和黑垆土),2个雨强(90和120 mm/h)和4个坡度(10°、15°、20°和25°)。结果表明:在不同质地黄土、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水流含沙量均呈现先减小后平稳的规律;稳定含沙量与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降雨强度和坡度呈幂函数关系,稳定含沙量随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影响程度依次为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降雨强度和坡度;所分析的水动力学指标中单位水流功率与稳定含沙量关系最密切,降雨强度对稳定含沙量的影响大于单位水流功率。  相似文献   
996.
志留纪、泥盆纪是研究新疆卡拉麦里碰撞带发展、演化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研究该区志留—泥盆纪的沉积学特征,认为志留纪白山包组为"风暴海"远岸沉积,而非单纯的"海滩"、"浅海"沉积。泥盆纪卡拉麦里组下段发现的重力流浊流沉积序列以及重力流水道相沉积,表明沉积环境为斜坡相—半深海相,而非"滨海相"。晚泥盆世克安库都克组发现的陆相磨拉石,显示陆一陆碰撞造山阶段的沉积,这些沉积记录了盆地形成、演化和造山过程,丰富了新疆卡拉麦里构造演化的研究内容,确定洋壳俯冲、陆陆碰撞的时间应为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997.
文章根据2011年5月和8月两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东山湾营养盐含量、分布、结构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并探讨了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限制情况。结果表明,除活性硅酸盐,夏季活性磷酸盐、总磷、无机氮和总氮含量均高于春季;春、夏活性硅酸盐、活性磷酸盐、总磷、无机氮和总氮分布整体呈现为漳江入海口和八尺门海域含量较高,其含量、分布主要受漳江陆源径流的影响,其次为浮游植物的消长;春季东山湾海域水体中N/P、Si/N、Si/P和TN/TP平均比值分别为64.3、9.1、583.1和13.4,夏季平均比值有所降低,分别为28.3、4.9、155.3和13.3;春季N/P、Si/N、Si/P、TN/TP高值区均位于湾口位置,而夏季N/P、Si/N、Si/P、TN/TP整体呈现以八尺门邻近海域为中心、自西向东扩散;2011年春、夏季均存在磷限制现象,春季尤为严重,磷限制的站位比例为83.3%。  相似文献   
998.
坡面植被恢复对沟道侵蚀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黄土高原不同地理空间林、草分布的宏观格局, 从主要产沙区的环境背景分析了黄河中游宏观坡、沟治理关系, 及自然、人类活动因子在侵蚀产沙中的权重. 根据目前黄土高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现状和水土保持坡、沟措施配置方案, 探讨了植被恢复对沟道侵蚀产沙的影响及植被减沙的效益.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产沙模数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侵蚀环境背景的综合影响密切相关, 暴雨、垦殖率、林木覆盖率是影响多沙粗沙区产沙模数的主要因子. 退耕还林、草, 减少垦殖率、增加林草植被是抑制多沙粗沙区侵蚀的关键. 小流域治理必须坚持坡、沟兼治、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针. 工程措施在坡面植被恢复初期具有重要作用, 杨家沟的典型案例表明植被恢复可以使沟道侵蚀产沙减少75%以上.  相似文献   
999.
以修正的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为核心,在分析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因子的基础上,运用G IS技术对各敏感因子值进行估算,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探讨了定量化的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并以吉溪流域为例进行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同时分析了该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与土壤侵蚀量的关系。最后,针对不同的流域土壤侵蚀敏感等级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2005年6月华南致洪暴雨过程中FY-2C卫星TBB场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廖胜石  罗建英  蔡芗宁 《气象》2007,33(1):81-86
利用水平分辨率1°×1°经纬度的FY-2C卫星相当黑体亮度温度(TBB)网格资料,探讨了2005年6月18—22日华南致洪暴雨过程中TBB的平均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特点,以求得华南地区对流云带(团)生消与暴雨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TBB场能较直观地反映暴雨过程中积云对流活动、降水的分布和强度特征,TBB低值带与华南地区强暴雨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强盛的西南季风对华南地区强对流云系的生成、发展和维持起了主导作用;对流云带(团)以缓慢东移为主,随着云带(团)TBB值降低,降水强度逐渐加大;TBB有明显的日变化,同时伴随着雨强的日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