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测绘学   130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244篇
地质学   522篇
海洋学   175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41.
<正> 潜江凹陷是白垩—第三纪的江汉盆地中的次一级继承性凹陷。凹陷内的潜江组(渐新统)盐系地层是一套内陆盐湖相巨厚沉积。盐系地层厚达3500米以上,其中盐类岩石累积厚度达1800米,并广泛分布有钾钠镁的硫酸盐复盐矿物,如无水钠镁矾、钠镁矾、盐镁芒硝、钾芒硝、无水钾镁矾等(图1)。由钾芒硝和无水钾镁矾组成的钾盐矿床,属于一种新的矿床类型。研究该矿床矿物的形成条件,共生组合及其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对于查明这类矿物的沉积条件和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42.
前言本文主要列举我国天山地震带一些中强地震发生前地下流体的水位、流量、氡含量等的异常变化。进一步分析了孕震不同阶段特别是短临异常阶段地下流体变化的时空特征。这些现象和事实再次表明观测地下流体的变化对于预报浅源地震以及了解震源区临震前的物理过程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943.
近二十年,特别是最近十年来,由于全球裂谷构造学说的提出和发展,新方法新技术在矿床学科中的运用,积累了大量新的地质资料,使矿床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时期。传统矿床学的习惯概念正面临现实的严峻挑战,面临一个重大变革时期。现在,必须把系列地质事件联系起来,从成矿地质作用的整体观念出发来研究矿床模式、矿床系列及其相互关系.本文试图就盐类物质与金属、非金属矿床的关系问题论述这类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情况,并试从裂谷学说、纬度和古纬度、气候和古气候、生物作用以及水动力条件等  相似文献   
944.
地下核爆炸石灰岩的冲击变质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我国在石灰质介质中一次地下核爆炸所引起的空腔壁外围的冲击变质作用,及其实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45.
本文探讨了中强地震前的小震地震波振幅衰减系数K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南黄海地震和云南禄劝地震在主震发生前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内,K值持续下降,平均下降幅度为30%~40%左右,主震发生在显示K值降低的小震震中分布区的边缘。而云南下关凤仪地震则同时出现了K值高于和低于正常值的情况,平均高于和低于正常值的幅度分别为34%和20%,主震前这两部分K值的变化均趋于正常值,主震发生在显示低K值的小震震中分布区的边缘,显示高K值的小震震中位置则分布在孕震区附近的外围地区。 本文同时探讨了卓越频率衰减系数α值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发现主震前α值下降,在云南地区平均下降幅度约为40%~50%,但误差比K值大。  相似文献   
946.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高原内陆干旱盆地,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聚宝盆”之称,也是今后青海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但是,柴达木的气候极端干旱,年降水量一般不足50毫米,因而盆地开发建设的规模和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  相似文献   
947.
当产生多次反射波的界面接近水平,深部界面比较倾斜时,可通过反向组合检波的方法抑制高视速度的多次反射波,突出低视速度的深部反射波.文中讨论了反向组合的方向特性和相位特性,着重考察了球面反射波的情形,叙述了工作方法上的特点.从实际效果的分析说明,反向组合检波法是抑制多次反射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48.
蔡静观  雷素华 《地震》1996,16(2):159-167
研究了云南地区各类型地震序列的早期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地震波垂直分量P波初动和P、S波最大振幅比,结果表明:前震序列振幅比为过原点的直线,比值稳定、P波初动一致;双震型地震序列在第一主震后P波实动出现一组时,仍有一类波形的振幅比保持为过原点的直线,第一主震后P波初动出现两组时,仍有初动相同的一组地震振幅比保持过原点的直线,或者两组初动的地震振幅比分别、共同成过原点的直线;主余震地震序列在非大震孕育期  相似文献   
949.
用整体的观点、综合的方法研究了1988年澜沧-耿马7.6、7.2级大震前8年中澜沧、腾冲、洱源3个地震台单台波速比的动态变化过程,发现自1983年始,远在250km以外地区发生的中强震、强震可澜沧地区波速比突变,其突变幅度随大震的临近和距离的逼近而增大。  相似文献   
950.
研究了云南地区各类型地震序列的早期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地震波垂直分量P波初动和P、S波最大振幅比,结果表明:前震序列振幅比为过原点的直线,比值稳定,P波初动一致;双震型地震序列在第一主震后P波初动出现一组时,仍有一类波形(“大头波”或“小头波”)的振幅比保持为过原点的直线,第一主震后P波初动出现两组时,仍有初动相同的一组地震振幅比保持为过原点的直线,或者两组初动的地震振幅比分别、共同成过原点的直线;主余震地震序列在非大震孕育期间,地震振幅比离散,与大震孕育有关的主余震地震序列振幅比仍可为过原点的直线。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在上述三类地震序列的早期判断能力分别为75%、55%—73%、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