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6篇 |
免费 | 190篇 |
国内免费 | 22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5篇 |
大气科学 | 105篇 |
地球物理 | 259篇 |
地质学 | 520篇 |
海洋学 | 177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90篇 |
自然地理 | 1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45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5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1955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本文以黄河边上现代不对称波痕的形成为例,结合民和盆地下白垩统第8岩组沉积环境进行类比分析,一改过去传统的“浅水”认识,而把它定为三角洲平原相沉积。因而不对称波痕不能作为某一种沉积环境,它可以广泛生成于不同的环境。因此应更多强调综合分析、类比分析、层序基本单元和体系域分析,使盆地岩石地层单位的古环境解释建立在可靠的理性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2.
173.
传统的高光谱端元提取算法一般是在高维的光谱特征空间中进行运算,并且图像的全部像元都参与算法,因此运算量偏大,运算效率较低。提出了一种光谱角特征空间的概念,利用图像的空间信息辅助端元提取。图像的全部像元都可以映射到8维的光谱角特征空间中,样本点在特征空间中距离原点的远近表征了其在图像中的位置是否为地物区块的边缘,利用这点可以对高光谱图像进行空间分割。在分割后的每个子块图像内部只选取少数"最纯"像元参与端元提取算法,从而大大降低了端元提取的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174.
175.
176.
八十年代,人们在赤道电激流区观测到数公里尺度的强非线性波动现象。对这一现象目前还没有满意的理论解释。 根据一些作者对速度剪切对不稳定性的影响的讨论,我们认为速度剪切对长波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描述梯度漂移不稳定性的基本方程可以作相当大的简化。对一个简单的等离子体密度分布模型,该微分方程可以解析地求解。 本文结果表明,大尺度波的相速度和增长率不仅依赖于波数,也依赖于模数—非局域解在不稳定区域中的节点数。与局域理论相比,非局域效应大大地减小了增长率。结果还表明,如果考虑复合耗散,增长率的长波截断与观测结果是吻合的,另外,波的相速度与观测结果也相合。 线性分析的结果还不能完全解释大尺度波现象,但是本文的解析解对今后的非线性分析很有帮助。 类似的分析方法将应用到夜间赤道电激流区和中纬Es层。 相似文献
177.
178.
为进一步加强对福建地区噪声特性的认识以及提升台站地震观测质量,计算了2014年福建地震台网宽频带地震仪连续观测数据的功率谱概率密度函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不同频段时空变化特性。结果表明:人文噪声平均水平最高地区位于福建沿海福州至厦门一带,07:00—18:00的功率谱密度要明显高于其它时间段,12:00左右出现间歇性低谷期,夜间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日变化除了在春节假期大幅下降外,均处于较为稳定态势;福建地区次级微震主要成分是Rayleigh波,主频约为2.7 s,主微震主频约为16 s,次级微震平均水平最高地区也位于沿海一带,向内陆方向呈衰减趋势,其日变化明显,与台风和潮高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9.
180.
为了优化蛏苗集约化平面流中间培育技术,研究了不同进水流速和苗种规格对缢蛏中间培育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集约化平面流中间培育系统的水质状况。结果显示,不同进水流速对缢蛏稚贝生长影响显著,稚贝生长速率随进水流速增加而增加,但成活率下降。通过流速与成活率和体质量日增生长量的线性回归分析,估算0.163L/s为适宜的进水流速。在适宜流速和相同放苗重量下,大规格苗种(8万粒/kg)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小规格苗种(18万粒/kg),但因为小规格组放苗数量多,小规格组单位面积质量较其高出23.72%。除低流速组以外,平面流中间培育过程对叶绿素a和铵态氮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36.99%和3.88%以上,这表明平面流集约化中间培育在利用海水池塘水体进行苗种中间培育的同时,也起到了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作用。综合认为,在养殖密度0.5kg/m2、流速0.163 L/s的培育条件下,可以保证水体自污染程度较低,缢蛏苗种生长较快,成活率在73.12%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