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81.
我国耕地数量、质量与空间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的相关检索文献作为研究数据源,运用EXCEL软件和文献计量方法统计分析1994年以来该数据库收录的论文,并根据研究内容需要进行人为筛选分类,分析研究我国耕地数量、质量和空间变化的进展情况。结果表明:我国耕地变化研究经历了早期调查、动态监测以及土地利用和耕地变化综合研究三个发展阶段,目前研究还存在综合性与系统性不够、缺少定量指标和综合模型、研究尺度不全面、专业化研究不够和服务目标不全面等方面的问题。鉴于此,认为从多尺度构建具有空间、动态性的综合模型是今后耕地变化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2.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珠海旅游区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7年珠海市旅游区为研究区域,通过ArcGIS技术,将旅游区分布图和珠海市土地利用现状图(1996年和2007年)叠加,得到研究区域两期土地利用数据.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分析了珠海旅游区1996-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参考Costanza和谢高地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2007年),得出珠海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表,据此计算1996-2007年珠海旅游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净损失1 639.68万元,进一步分析了旅游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影响机制.尽管珠海在近年来提出以生态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旅游开发模式,但实际上并未真正体现"生态旅游"的内涵,因而其旅游区生态服务功能并没有得以维持,总体生态服务价值和各单项生态服务价值均呈现下降趋势.提出编制并实施基于"低碳、生态"开发模式的旅游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低碳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旅游建设用地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负面影响;改变旅游土地开发模式,提升生态旅游产品的内涵和服务品质,形成良性的有利于旅游地生态服务功能得以维持和不断改善的旅游市场环境等建议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3.
波浪海滩沙丘相互作用模式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董玉祥 《中国沙漠》2010,30(4):796-800
波浪-海滩-沙丘相互作用模式是对海岸沙丘形成与演化机理的宏观解析,是了解和认识海岸沙丘形态、类型与规模等的区域差异的基本途径,与海岸沙丘表面风沙流过程研究一样是研究海岸风沙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波浪-海滩-沙丘间相互作用模式研究历程回顾的基础上,重点总结和概述了国外所提出的波浪-海滩-沙丘间相互作用模式,包括小尺度的波浪-海滩-沙丘相互作用模式、中尺度的波浪-海滩-沙丘相互作用模式等,并展望了未来我国波浪-海滩-沙丘相互作用模式研究的基本方向与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4.
董玉祥  黄德全  张雪琴 《地理研究》2016,35(10):1925-1934
基于2014年第10号强台风“麦德姆”登陆前后福建平潭岛海岸前丘、爬坡沙丘、横向沙丘和沙席等海岸沙丘形态的高精度测量数据,分析了典型海岸沙丘在台风登陆前后的形态变化,初步总结了华南海岸风沙地貌形态的台风响应模式。结果表明:4类典型海岸沙丘在台风“麦德姆”登陆前后的形态变化较大且主要是以体积减小和沙丘高度降低为主,测点高程的平均变化值为0.22 m,样区海岸沙丘体积平均减小0.59%,测点高程变化的平均值为高度降低0.05 m,但不同类型海岸沙丘及其不同部位的响应变化并非一致且存在较大差异,此与台风“麦德姆”的强侵蚀力及不同海岸沙丘的形态及其下伏地形、表面植被分布等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85.
董玉祥  黄德全  马骏 《地理科学》2010,30(3):391-397
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典型沙丘的实地观测表明,风沙流中中沙与细沙输沙量的垂向分布在沙丘表面不同部位的变化并无本质性差别但有一定变化幅度的差异,如绝对输沙量均在迎风坡至丘顶增加、丘顶至背风坡坡脚减小,但中沙输沙量在迎风坡增加的幅度小于细沙、在背风坡减少的幅度大于细沙;相对输沙量在沙丘不同部位的变化趋向类似,但细沙的变化幅度要小于中沙;中沙的垂向分布模式均为幂函数,细沙则表现为指数分布(0~10cm高度内)和幂函数分布(10~30cm高度内)。  相似文献   
86.
沙漠化经济损失估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董玉祥 《中国沙漠》1997,17(4):383-388
沙漠化经济损失估值是沙漠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反映沙漠化及其危害程度的主要手段。本文对浙江省化经济损失货币估值的程序,指标体系,方法和技术参数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依此对西藏自治区沙漠化所造成的主要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可知西藏沙漠化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总计高达34.5亿元。  相似文献   
87.
全球干旱地区土壤退化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8.
人造沙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9.
符晶晶  董玉祥 《地理科学进展》2021,40(12):2130-2139
海岸沙丘系统脆弱性评价揭示海岸沙丘系统脆弱性的基本特征,为海岸沙丘保护与利用提供重要依据,是海岸沙丘研究近期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论文基于国内外海岸沙丘系统脆弱性评价研究相关概念、发展历程、评价指标及技术方法等的回顾,概括了其在概念内涵深化、指标体系完善、脆弱性因子辨识、技术方法发展以及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并针对当前概念定义难以共识、指标体系争议较大、评价方法存在局限性和理论基础略显薄弱等研究不足,提出明晰相关概念、完善指标体系、改进评价方法、强化机理研究及增强趋势研判等海岸沙丘系统脆弱性近期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0.
南岭山地地域分界性的地理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钰莹  董玉祥 《热带地理》2018,38(3):337-346
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选取气温、降水、植被及土壤类型指标,从空间分层异质性的角度对南岭山地的地域分界性进行定量探测识别。结果表明:1)南岭山地具有显著的地域分界性,q值最高达到0.99,岭南与岭北2个子区域的层内方差之和(SSW)远小于全区总方差(SST),南岭山地两侧区域空间分异性显著。2)南岭山地地域分界性具体主要体现在气温方面,其中最冷月均温、最低多年平均日最低温、日均温≥10℃积温、日均温≥10℃天数、年均温5项指标对南岭山地地域分界性贡献度最大;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及降水指标对南岭山地地域分界性的贡献度不及气温指标,且贡献度依次减小。3)南岭山地地域分界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在气温方面于春、秋、冬季显著,而夏季明显减弱;在降水方面季节波动明显,且于夏、秋2季显著,并在11月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