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Seasonality and causes of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 study the seasonality and causes of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YSWC) in detail, 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REOF) and extended associate pattern analysis are adopted with daily sea surface salinity (SS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and sea surface height (SSH) datasets covering 1126 days from American Navy Experimental Real-Time East Asian Seas Ocean Nowcast System in the present paper.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Yellow and East China Seas, the YSWC is a mean barotropic flow as compensation of winter-monsoon-driven surface currents, which has been directly observed. When East Asia winter monsoon weakens, so do the meridional pressure gradient of the surface seawater and the YSWC, while the transversal pressure gradient changes rather slowly that results in the YSWC left turning. In addition, there is southward mean flow compensation of summer-monsoon-driven surface currents, which actually was also directly ob-served.  相似文献   
142.
上周(1999年8月17日--译注)在土耳其西北部发生的那次地震把人们的正常生活搅得一塌糊涂.据曾预料到这场灾难的地震学家们称,这次地震为一个地震理论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3.
美国的两位地震学家通过对记录到的数千次微小地震进行分析后 ,发现了一种跟踪加利福尼亚圣安德烈斯断层上微小地震的方法。当某个不知名的发震断层上的张力达到断裂点时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一些警报。据《科学》杂志 1 999年 7月 3 0日报导 ,两位地震学家共研究了在旧金山和洛杉矶之间的加州帕克菲尔德附近记录到的约 60 0 0次小地震。圣安德烈斯断层穿过帕克菲尔德的那段断层是世界上被研究得最充分的断层之一 ,因为该断层每隔数十年就会有规律地发生一次强烈地震。2 0世纪 80年代末期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麦克埃维利 (Thomas V.Mc Evi…  相似文献   
144.
河南新密溱水流域全新世人类文化演化的环境背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溱水流域新石器至夏商时期人类文化发达,且持续发展,是中原地区乃至全国新石器至夏商时期人类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本文在详细野外考察和多个地层剖面分析基础上,初步阐明了区域地貌特征及演化历史.对区域内的柿园仰韶遗址外的自然沉积剖面(34°29.409′N,113°36.933′E)进行了连续采样,并对样品进行了14C年代测定和粒度、磁化率、孢粉等古环境指标分析,结合考古遗存资料,探讨了区域全新世气候演变历史.在上述古环境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全新世环境与人类文化演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在地形上,处于嵩山以东至黄淮平原以西的黄土丘陵台地地形区.溱水流域共发育了3级河流阶地:第三级阶地形成于晚更新世末期;第二级阶地形成于大致6000~4000cal.aB.P.时期,下游阶地形成时代较上游早;第一级阶地形成于历史时期晚期.溱水流域全新世早期(8500 ~ 7000cal.aB.P.)气候的暖湿程度与现在相当,仰韶文化时期(7000 ~5000cal.aB.P.)的气候是该地区全新世最为暖湿的时期,龙山文化时期(5000 ~ 4000cal.aB.P.)以来气候的暖湿程度呈波动下降,4000cal.aB.P.以后气候逐渐变干凉.整体上较为暖湿的气候是该地区全新世人类文化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广阔平坦的多级黄土台地和第三级阶地以及广泛分布的黄土沉积物质为新石器以来逐渐发展的旱作农业提供了有利的地貌和土地资源条件.仰韶早期及之前的人类文化遗址分布在第三级阶地和地势更高的黄土台地之上;仰韶中期以后,由于区域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的发展,人类聚落有向沿河阶地和下游地区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5.
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其推广应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平台能否长效运行。本文针对数字城市建设的现状,简述了数字湘西州地理空间框架(简称"数字湘西州")建设情况,分析了框架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国内其他数字城市建设的推广应用,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6.
应用数诸天气学的方法,对风湿病发生时的气象条件和天气系统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成都地区风湿发生的高峰期主要是春末夏初,秋末冬初,风湿的发生主要与气象因子中的相对湿度,温度及其变化有很大的关系。成都地区与风湿发作的有关天气系统有西南低涡、南支槽、蒙古高压、高原低涡、高原切变线等,且在冷锋过境或持续低温阴雨的天气形势下会诱发风湿病发作,由此可通过数据统计的方法和天气学的方法来预测风湿病发病期,为预防风湿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7.
一、前言加热工艺是工农业各部门不可缺少的生产环节。据估计,仅加热干燥一项,其消耗的能量,占燃料用量的10%~15%,因此,探讨加热干燥速度快,能量转换率高,能源损失少,费用低,质量好,简便易行的加热干燥办法,对四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8.
结合土壤养分的IN-SITU野外定位研究,以IN-SITU原状取土管和环刀比较研究获取的数据,对IN-SITU原状取土管和环刀测定值进行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IN-SITU原状取土管和经典环刀法在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饱和水、毛管水、田间持水量、初渗系数、稳渗系数7项土壤物理指标的对比研究中无显著差异,而且两种方法的大部分测定值间无一般差异。两种方法的测定值均表明:阔叶林破坏后,土壤容重值明显增加,孔隙比例改变,而且土壤渗透性变差、持水量下降,出现一系列土壤物理性质退化现象,尤以禾草荒地土壤退化最为严重。显示了IN-SITU原状取土管在土壤物理性质研究中的优越性,尤其在土层浅薄,土壤紧实和粗骨土的山地土壤物理性质研究中,IN-SITU原状取土管不仅对土壤破坏性较小,而且可以获得较为完整的原状土,避免测定结果的误差。  相似文献   
149.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探测水坝隐患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与其它方法相比较,在进行水坝隐患探测时,只有地球物理方法能够实现快速、无损探测,为分析研究坝体渗漏的原因以及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本文以江西某水库土质坝体的隐患探测为例,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坝体隐患探测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0.
油水双相饱和孔隙模型核磁特性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特征函数展开方法,给出了基于扩散效应的核磁共振Bloch控制方程的弛豫模式解表达式, 在此基础上分别给出了水饱和与油水双相饱和孔隙模型的核磁共振特性模拟结果. 结果表明,孔隙流体的核磁弛豫与孔隙大小、孔隙表面弛豫率、孔隙流体的扩散能力以及含油饱和度等有密切的关系. 对于水饱和孔隙,弛豫时间主要由孔隙大小控制. 当孔隙较大时,即使均匀大小孔隙,孔隙流体的弛豫也会表现为多指数弛豫. 而且最小模式弛豫时间与孔隙大小为非线性关系. 对于油水双相饱和孔隙,在孔隙较小时,含油饱和度对弛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弛豫时间随含油饱和度的增加而线性减小;但在孔隙较大时,含油饱和度的增加对弛豫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孔隙水弛豫由多个弛豫模式控制逐渐转变为由最小弛豫模式控制;其二,孔隙水弛豫时间与含油饱和度表现为非线性关系. 对由实际岩芯抽象出的孔隙模型,采用本文获得的理论公式,在油水双相饱和时进行了正反演模拟. 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