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201篇
地球物理   169篇
地质学   346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动力降尺度的区域集合预报初值扰动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涵斌  李玉焕  范水勇  仲跻芹  卢冰 《气象》2017,43(12):1461-1472
利用全球集合预报系统资料(Global Ensemble Forecast System,GEFS),基于WRF中尺度模式构建了区域集合预报系统,区域集合初值的构建采用两种方案,一种是GEFS全球集合预报初值场直接动力降尺度(称为DOWN集合),另一种是提取GEFS全球集合降尺度后的扰动场,并叠加到区域数值预报系统(北京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系统:Beijing Rapid Update Cycle System,BJ-RUC)分析场上构建集合初值场(称为D-RUC集合)。进行了批量试验,通过对比发现D-RUC集合的中小尺度扰动增长优于DOWN集合,而大尺度扰动分量的增长两者相当,说明与高分辨率分析场叠加可以促进动力降尺度扰动的中小尺度扰动分量的增长。集合预报扰动准确性检验结果显示,短预报时效内DOWN集合扰动明显低估了预报误差,在预报误差较大的位置扰动较小,而D-RUC集合能够更好地识别预报场中哪些位置预报误差较大,而哪些位置预报误差较小。集合预报检验结果表明,D-RUC方法能显著改善短时效预报效果,集合离散度有所增加、均方根误差有所减少,概率预报评分显示D-RUC集合比DOWN集合在短预报时效占优。降水个例分析结果表明D-RUC方法能显著改善短时效内的降水概率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42.
本文第一次分析研究并给出了中国北京地区大气臭氧层的基本状态:它的总含量、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以及这些变化和大气环流及某些气象要素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  相似文献   
43.
用Nino3指数、印度洋单极指数、偶极子指数表示热带太平洋.印度洋SST的年际异常,发现1978年以后ENSO在热带印度洋的信号减弱了,可以解释如下:1978年之前,印度洋和太平洋纬向垂直环流的异常在海洋性大陆附近作齿轮式耦合;1978年以后,由于热带太平洋的上升支的东移,导致两洋的纬向垂直环流异常的耦合减弱。  相似文献   
44.
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中段及周边区域先后经历了古生代古亚洲洋闭合、中生代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和中新生代太平洋俯冲等构造复合叠加,导致该区深部构造异常复杂。本研究从该区近年来累积的宽频地震探测资料的地震面波和环境噪音互相关格林函数中提取瑞雷波群速度频散,并据此反演区域尺度的三维横波速度。结果发现:区域地壳厚度横向变化不大,松辽盆地和下辽河盆地地壳比大兴安岭薄,地壳厚度与地形吻合表明这些地区基本达到重力均衡状态;而辽东隆起和渤海湾盆地地壳厚度与地形高度呈反相关,表明这些地区可能仍处于构造改造过程中。在80 km深度之下,波速分布则呈现与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走向近似平行的东西向展布。以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为界,南北两侧横波速分布复杂程度明显不同且南侧的东西两部分复杂程度也不同。这些结果表明区域受太平洋俯冲体系冲破坏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同时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以南可能仍有古亚洲洋板片残留。  相似文献   
45.
利用磁梯度法研究我国地幔导电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国华  姚同起 《地震学报》1997,19(2):164-173
利用磁梯度法的原理,对我国地磁台网中的25个台站1992年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寻找磁变化在平面上最佳多项式拟合形式,获得了25个台站的日变4个谐波成分的较好的C值估计.通过非线性不定问题反演方法,探讨了各台站地下的导电率结构.研究指出,在我国的西南部、北部及其它地区之间C值和地下深部导电率结构存在差异.探讨了用改善梯度法研究深部导电率结构的可能性,指出梯度法在地球深部导电率结构及有关应用研究方面是有前景的.   相似文献   
46.
深12公里的井孔地球上人类钻掘的最深的井孔有多深呢?最深的现在已经超过11.5公里,接近12公里。地点是在苏联西北部的科拉半岛摩尔曼斯克市以西。井孔深度的最终目标为15公里,但它也不过是地球半径的二百五十分之一。在能够飞向月球的时代,还不能“直接”对地球内部进行调查,这是出人意料的。上述的井孔是为探索未来资源的线索、试验新的钻探方法、调查地球科学方面令人感兴趣的问题,经过了很好的组织才开始钻掘的。  相似文献   
47.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31.0°N,103.4°E)发生8.0级强烈地震.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性较大的一次地震.研究该地震发生前川滇地区构造活动及区域应力特征,认识地震孕育、发生和震后调整的过程及对未来地震形势的判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
在偏移问题中引入吸收边界条件,既可以消除由人工边界激发的虚假反射,从而提高剖面质量。又可以减少计算工作量.本文讨论了三维吸收边界条件方程,提出了求解具有吸收边界条件的三维波动方程偏移定解问题的分解与拟合方法。理论分析与合成记录及野外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为一有效的三维吸收边界深度偏移方法。  相似文献   
49.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geomagnetic variations in regions around the Qiongzhou Strait(范国华)(姚同起)(顾左文)(朱克佳)(陈伯舫)(冯戬...  相似文献   
50.
铜陵新桥硫铁矿床中胶状黄铁矿微尺度观察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桥硫铁矿床是铜陵矿集区代表性的层状硫化物矿床,该矿床主要由层状、似层状矿体组成,伴有矽卡岩型、热液脉型矿体.黄铁矿是层状矿体中主要硫化物矿物,以胶状、细粒.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产出,后期热动力作用使得胶状黄铁矿重结晶为细粒.粗粒黄铁矿,甚至相变为磁黄铁矿.本文利用粉晶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新桥硫铁矿床中的胶状黄铁矿物相、形貌、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胶状黄铁矿基本由黄铁矿组成,表现为纳米.亚微米粒状、花瓣状和似生物状形态.粒状黄铁矿以自形一半自形立方体为主,球形、短柱状等他形为辅,粒径大约10~500nm;扫描电镜对胶状黄铁矿大量观察发现,自形.半自形黄铁矿颗粒粒径大于它形黄铁矿颗粒,显示黄铁矿从小颗粒、不规则形态向大颗粒、自形晶演化趋势.花瓣黄铁矿主要由纳米粒级自形一半自形粒状黄铁矿组成,花瓣直径介于5-10μm,类似于生物成因的草莓黄铁矿.这些形貌和微结构特征显示胶状黄铁矿为微生物参与的矿化产物;新桥硫铁矿中胶状黄铁矿形貌和微结构差异是其就位空间和演化过程差异所致.该研究为新桥矿床乃至铜陵矿集区胶状黄铁矿成因和成矿作用提供了微尺度的矿物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