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129篇
地球物理   139篇
地质学   398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9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以河西走廊典型的荒漠绿洲新垦农田为研究对象,设置9个施肥处理(高量有机肥,M3;高量氮磷肥,NP3;低量氮磷肥+高量有机肥,NP1M3;低量氮磷钾肥,NPK1;中量氮磷钾肥,NPK2;高量氮磷钾肥,NPK3;低量氮磷钾肥+高量有机肥,NPK1M3;中量氮磷钾肥+中量有机肥,NPK2M2;高量氮磷钾肥+低量有机肥,NPK3M1),于2019—2020年7—8月采用LI-COR 8100对玉米农田土壤呼吸进行观测,分析土壤呼吸的变化、日动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呼吸速率M3>NP3>NPK1M3>NPK3M1>NPK2M2>NP1M3>NPK2>NPK3>NPK1,单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呼吸速率,较其他处理增长22.1%—41.4%。(2)不同施肥措施土壤呼吸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3:00—16:00,土壤呼吸日变化主要受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3)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分别解释了土壤呼吸变化的24.2%—44.8%和7.7%—36.4%,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湿度无显著相关性,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10值1.419—1.600。(4)土壤呼吸与有机质、总氮、总碳、碱解氮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施用有机肥使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碳、碱解氮分别提升188.9%、80.5%、79.3%、147.0%,进而促进土壤呼吸,土壤呼吸与玉米产量无显著关系。不同的施肥措施会对土壤质量和土壤呼吸产生不同影响,有机肥和氮磷钾化肥的平衡施用,能够在提升土壤质量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可在生产实践中采用。  相似文献   
62.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系统总结我国地质工作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地质工作体系的基本框架。建立地质工作体系是《决定》提出加强地质工作必须明确的要求之一。《决定》对构建地质工作体系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对“建立地质工作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国要建立的地质工作体系是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既分开运行,又有效衔接的新型地质工作体系。《决定》对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作了明确界定,即:公益性地质工作为全社会提供…  相似文献   
63.
苏奇 《中国地名》2014,(3):22-24
苏菜,即江苏地方风味菜,是我国四大菜系之一。具有用料广泛,以水产品为主。烹调方法多样,擅长炖焖煨焐。追求本味,清鲜平和;菜品风格雅丽,形质均美等特点。  相似文献   
64.
东北地区古生代在南部有一个地层间断面,北部有三个地层间断面:奥陶纪、晚志留世末-早泥盆世和早石炭世晚期-晚石炭世,相应于古亚洲洋构造域发展的不同阶段,结束于早三叠世末.最后的间断面以后,东北南部和北部古生代地层进入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65.
黑河中游临泽绿洲农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有机质是表征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持续稳定的有机质含量是土壤维持生产能力的基础。土壤有机质的动态演变可以表征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地统计方法研究了黑河中游的临泽县绿洲农田20多年来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2年0~20 cm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2.78±4.38 g/kg,2008年平均为13.76±4.02g/kg;从1982-2008年,有机质含量总体有所上升。(2)两个时期的土壤有机质的实验变异函数值与理论变异函数拟合均较好;克立格插值和不同时期的有机质空间分布图叠加运算表明,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结构性空间变化程度有所减弱。(3)临泽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变化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南部的山前平原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呈现上升趋势;中部地势低下的区域土壤有机质相对较高,由于农田面积扩大,有机肥供应不足而下降显著;北部绿洲与戈壁交错带土壤有机质偏低。总体来看,临泽县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上升,但局部地区的有机质发生了下降。为了防止局部区域土壤有机质下降引起土壤退化,应该采取加大有机肥投入和实施秸秆还田等措施。  相似文献   
66.
采用水量平衡模型和Penman公式分别计算了珠江流域七个子流域1961—2000年实际蒸散发(I_(ETa))和潜在蒸散发(I_(ETp)),并对供水条件变化下I_(ETa)与I_(ETp)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对各子流域I_(ETa)和I_(ETp)关系的理论从属性进行判定,主要结论如下:1)珠江流域年实际蒸散发量远低于潜在蒸散发量,多数子流域I_(ETa)值不到I_(ETp)值的1/2。7个流域面积加权平均I_(ETa)为681.4 mm/a,I_(ETp)为1 560.8 mm/a。从蒸散发的变异性来看,则实际蒸散发I_(ETa)的变异性明显要高于潜在蒸散发I_(ETp)。2)东江、西江、北江、柳江和盘江等5个流域实际蒸散发I_(ETa)都与降水量呈现正相关关系,韩江、郁江两个流域I_(ETa)随降水变化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各子流域的潜在蒸散发I_(ETp)与降水量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7个子流域平均情况下,随着降水量的增加,I_(ETa)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而I_(ETp)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3)通过对降水量P与实际蒸散发I_(ETa)及潜在蒸散发I_(ETp)的联合回归方程P-IET回归系数的T检验,判定韩江、柳江和盘江等三个子流域以及七流域面积加权平均I_(ETa)与P和I_(ETp)与P的关系满足理论意义上的严格互补相关;东江、西江、北江等三个流域I_(ETa)与P和I_(ETp)与P的关系满足"非对称"互补相关。4)基于极端干旱和极端湿润的边界条件,推导出非对称条件下的实际蒸散发互补相关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67.
张强  姜彤  施雅风  苏布达 《冰川冻土》2003,25(4):368-374
通过对埋藏古树、泥炭、以及海相贝壳测年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结果表明:长江下游地区6000 a BP以来古洪水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平这一地貌特点,使得海面变化对于研究区洪水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的海面上升对长江下游河段径流的顶托作用导致河流上溯以及地面排水不畅,致使洪水发生频率加大以及洪水危害的程度加强,出现“小水大灾”的现象,长江三角洲地区古洪水发生频率与美洲地区古洪水发生频率的对比研究表明,长江三角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在大的气候变化趋势上与全球其它地区是相似的,既有全球气候变化特点的同时又具有区域响应的特点,这对于未来研究区洪水发生的预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层序地层学是在年代格架中划分和对比沉积岩的一门分支学科。尽管使用广泛,但是由于多种模式并存,术语使用缺乏规范,所以没有纳入任何地层规范和指南。鉴于此,以Catuneanu为首的地质学家致力于将层序地层学标准化,并且把层序重新定义为"在可容纳空间或沉积物供给变化的一个完整旋回中所形成的地层序列",提出了非依赖模式型(model-independent approach)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强调层序地层学的重点是体系域和层序地层界面,并且根据可使用资料的质量选择最佳层序模式(如沉积层序模式、成因层序模式)。层序地层学的标准化不论是否可以引领层序地层学进入国际地层规范和指南,这对于在复杂而不完整的岩石记录中寻求某种普遍规律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并且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69.
根据中纬Wakkanai站与低纬Okinawa站的垂测数据,得出电离层峰区垂直漂移的频谱结构.结果表明,漂移除具有周期在24h之内的潮汐分量外,低纬站还呈现出值得特别注意的2.1d的周期振荡.作者认为,低纬垂直漂移的振荡行为,主要是电场的波动分量引起;这种波动电场包含潮汐振荡与行星波两日振荡的成分.峰值电子浓度的振荡最直接地是由中性大气温度控制;而峰高的波动起伏,则主要是电场振荡的结果.  相似文献   
70.
基于印度河流域及周围54个地面气象站气温、降水资料,结合CRU气温和GPCC降水全球格点化陆面再分析资料,通过插值构建了一套0.5°×0.5°分辨率1980—2016年逐月格点数据集。采用Thornthwaite方法计算了潜在蒸散发,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探讨了印度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干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80—2016年,印度河流域年平均气温以0.30℃·(10 a)-1的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21世纪初增温幅度最大;干季(11月~次年4月)升温速率较快,达0.36℃·(10 a)-1,湿季(5~10月)增速0.25℃·(10 a)-1。年降水量呈现少雨—多雨—少雨—多雨年代际振荡。伴随着持续升温,年和各季的潜在蒸发量增加显著。干季干旱频率较多,但湿季干旱强度高,各季干旱频率与降水呈现较一致的年代际波动;干旱的影响面积在干季呈现微弱地增加趋势,湿季却略有减少趋势。(2)空间上,除西北局部,流域其他区域的年和季平均气温、潜在蒸发量增加趋势显著,均达到95%置信水平。其中南部平原和东北山区升温幅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