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3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454篇
测绘学   231篇
大气科学   387篇
地球物理   352篇
地质学   896篇
海洋学   292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197篇
自然地理   23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位于南大西洋东岸被动大陆边缘之上的尼日尔三角洲发育一大型重力滑动构造。自非洲大陆向南大西洋方向,该重力滑动构造可以划分出前缘挤压构造变形区和后缘拉张构造变形区。前缘挤压构造变形,形成褶皱冲断带;后缘拉张构造变形,形成堑垒构造;两者之间的过渡带发育滑脱褶皱。三角洲沉积的时代为始新世—第四纪,地层剖面自下而上依次是海相页岩(Akata组)、近海三角洲相砂岩—页岩互层(Agbada组)和陆相冲积砂岩(Benin组)。3个岩石地层单元都是穿时的,向大洋方向变新。重力滑动构造的主滑脱面位于Akata海相页岩中。根据生长地层、不整合以及卷入变形的地层时代,重力滑动构造起始于约12 Ma,伴生有广泛发育的泥构造。重力滑动构造的形成可能与新生代喀麦隆火山带(Cameroon volcanic line)的火山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2.
碳酸盐岩是地球表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化学组成可提供沉积环境与海洋水体演化等信息,然而,前人对碳酸盐岩中稀土等元素的分布与变化特征关注不足。本文选择穿越中国东部6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3条地球化学走廊带,系统采集了582件碳酸盐岩地层样品,并准确分析了包括稀土元素(REE)在内的81项指标的含量。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球化学走廊带碳酸盐岩稀土元素(REE+Y)总量为(0.59~183)×10-6,均值为24.0×10-6,纯净碳酸盐岩(CMC含量≥99%)均值为4.80×10-6。PAAS标准化后其显示具有轻稀土相对于中稀土和重稀土略亏损、δEu轻微正异常、δCe中度负异常等特征。白云岩中稀土含量、LREE/HREE值一般低于石灰岩;砂泥质含量相近时,前中生代各时代碳酸盐岩稀土分布模式相差不大,各构造单元稀土分布特征基本相似;与其他时代相比,中生代及中新元古代碳酸盐岩具有相对较平坦的稀土分布模式。研究表明,碳酸盐岩中稀土分布受碎屑物质影响明显,表现为稀土元素含量与碳酸根负相关,与碎屑物质相关元素(Si、Ti、Rb、Cs、Th、Zr等)、黏土相关元素(Al、Fe、K等)等正相关。成岩过程及白云化过程对较纯净碳酸盐岩中稀土分布特征影响不明显。我国古生代纯净碳酸盐岩分布模式受控于海相环境,其分布模式与现今海水相近;中生代纯净石灰岩受到陆相或海陆交互相的影响,具有较平坦的稀土分布模式。氧化还原条件对δCe的影响较δEu更为明显,δCe值受海相环境控制,极端正异常值(δCe>1.3)受到还原环境或/和热液影响。若假定海水中REE自中元古代至今无太大变化,各时代稀土元素分配系数均值介于103.55~102.39,分配系数差异是造成碳酸盐岩中轻稀土亏损、Ce负异常及Y正异常的主要原因。微生物(席)可富集稀土等金属元素并改变沉积环境,这可能是造成中新元古界碳酸盐岩较平坦的稀土分布模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3.
A combination of δ~(18)O and salinity data was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freshwater balance in the Canada Basin in summer 2008.The Arctic river water and Pacific river water were quantitatively distinguished by using different saline end-members.The fractions of total river water,including the Arctic and Pacific river water,were high in the upper 50 m and decreased with depth as well as increasing latitude.In contrast,the fraction of Pacific river water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depth but decreased toward north.The inventory of total river water in the Canada Basin was higher than other arctic seas,indicating that Canada Basin was a main storage region for river water in the Arctic Ocean.The fraction of Arctic river water was higher than Pacific river water in the upper 50 m while the opposite was true below 50 m.As a result,the inventories of Pacific river wate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Arctic river water,demonstrating that the Pacific inflow through the Bering Strait is the main source of freshwater in the Canada Basin.Both the river water and sea-ice melted water in the permanent ice zone were more abundant than those in the region with sea-ice just melted.The fractions of total river water,Arctic river water,Pacific river water increased northward to the north of 82°N,indicating an additional source of river water in the permanent ice zone of the northern Canada Basin.A possible reason for the extra river water in the permanent ice zone is the lateral advection of shelf waters by the Trans-Polar Drift.The penetration depth of sea-ice melted waters was less than 30 m in the southern Canada Basin,while it extended to 125 m in the northern Canada Basin.The inventory of seaice melted water suggested that sea-ice melted waters were also accumulated in the permanent ice zone,attributing to the trap of earlier melted waters in the permanent ice zone via the Beaufort Gyre.  相似文献   
974.
针对成矿定量预测强调三维空间信息的综合研究的特殊需求,以及定性与定量、二维与三维数据综合分析难等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非均质空间的加权最短距离场算法,既可反映断层破碎带在成矿元素运移过程中的通道作用,亦可回溯出目标体元到源体元的最短路径。应用该方法开展了对红透山铜矿区的三维矿体模型在地表的距离场值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的关联关系分析,发现已知和预测矿体共同的距离场与化探异常有更高的匹配性,间接证明了预测矿体的可靠性。该方法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由矿体导致的地表化探异常,可以为化探、遥感等地表数据与三维地质数据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及关联关系的提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75.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201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国土综合整治",2016年12月26日,《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由国务院下发并实施,各地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是  相似文献   
976.
基于遥感和BP人工神经网络的城乡气象站点划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热岛是城市环境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气象观测资料研究城市热岛的影响一般采用城市和乡村气象站的同步实测气温,并计算其平均气温差,因此,城乡气象站点划分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城市热岛研究的科学性。鉴于以行政单元统计人口为依据的划分方式未考虑人口在行政单元内的实际空间分布,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利用从遥感影像上提取的土地利用信息,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站点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类型比例的城乡站点划分模型,并利用空间化后的人口格网数据对该模型的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地建立了气象站点周边缓冲区内的土地利用类型比例与城乡站点类型之间的定量关系,避免直接采用行政单元统计人口数据的不足,客观地模拟了缓冲区内土地利用对气象站点的综合作用,科学地划分出城市和乡村气象站点,为城市热岛研究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保障,并可用于大区域研究。另外,本文利用划分出的乡村站点建立背景温度场,得出2000年安徽省各城市站点平均热岛强度为0.4℃。  相似文献   
977.
<正>"刘局长,真是太感谢您了,替我解决了多年的问题……"8月16日上午,一见到鄢陵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刘付民,李建民老汉就抓紧他的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978.
2008年8月30日新疆和静发生5.3级地震,位于新疆年度地震危险区内。震前由本文作者组成的南天山东段6级地震危险区短临跟踪小组于2008年6月中旬提出了短临预报意见。本文回顾分析了这次地震前开展的短临跟踪的工作思路、前兆异常的分析讨论及地震短期预测等,并对地震短临跟踪预报工作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79.
海地7.3级地震概况和烈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1月13日,海地共和国发生了Ms7.3级地震,是海地建国200年来最大的一次地震。据海地内政部长说,地震死亡人数可能高达20万,150万人无家可归,估计受影响人口超过300万。截至18日清晨(北京时间),已经发现了5万具尸体,大约4万具尸体已经在首都外部集体掩埋。据CNN的报道,海地地震死亡人数已经达到了15万。  相似文献   
980.
数字地震观测的传递函数由反馈地震计和地震数据采集器的传递函数合成。地震数据采集器的传递函数主要用数字算法生成,其精度可以做得很高。反馈地震计是机电一体化的模拟传感部件,其传递函数的精度和稳定性均欠佳。尤其是由反馈地震计生成的主导二阶极点,对应传统地震观测的周期和阻尼两个重要参数,其精度和稳定性往往较低,不利于地震学研究深入发展的需要。以四川地震观测的标定数据为例,说明数字地震观测传递函数的精度和稳定性急待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