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31.
232.
233.
234.
235.
黑龙江六九山铜银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中东部,是近年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矿床产于爆破角砾岩带中,矿带东西长约1200 m,南北宽约500 m.矿带分布范围与角砾岩带基本一致,产于晚侏罗世花岗闪长岩和白音高老组火山岩中.共圈定24条矿体,其中工业矿体19条.矿体呈不规则脉状、透镜状,总体走向61°,倾向北西,倾角20~35°.矿体长度不大于780 m,一般在300 m左右,平均厚度7.18 m.矿体平均品位Cu 0.59%~1.01%,伴生Ag 3×10-6~5×10-6.矿床平均品位Cu 0.73%,伴生Ag 5.87×10-6.六九山地区火山-岩浆活动强烈,在方圆20余平方千米内发育有9座中心式火山.六九山铜银矿床与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其形成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早二叠世成矿物质准备阶段,晚侏罗世成矿物质初步富集阶段和早白垩世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236.
总结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月报表中常见错误和问题,提出在报表预审工作中的几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37.
基于1981-2020年黑龙江省依安县气象观测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气温、降水、风的月份、季节和年际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 a年间依安县平均气温为2.9℃,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秋季升温最为明显;年平均降水量为501.8 m,整体呈微弱的上升趋势,年际间波动明显;年平均风速值为2.9 m/s,一年中春、秋两季风力较大,冬季风力最小,近10 a的主导风向由原来的NW转为E。  相似文献   
238.
该文以铜仁站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中自动站故障排除实例,阐述了故障的检查步骤和排除技巧,并对出现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如何预防地温传感器因进水发生短路提出了相应的防水措施,由于本次故障情况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经过故障的排查处理与经验总结,对于今后避免自动站出现类似情况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对增强基层台站快速、高效处理故障能力,减小故障造成数据缺测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9.
中国黄土地区基岩地震动经验衰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收集我国黄土地区历史地震烈度衰减场的资料,以衰减公式Lny=a+bM-clnR—dR为基础,对比美国西部资料,用烈度距离法统计了中国黄土地区分频率的十二个衰减关系。本文的改进尝试是:(1) 在历史地震烈度衰减场的娩计中,区分了黄土区和基岩区,並把黄土区的地震动参数以0.6向基岩区折减;(2) 对于断层两边不对称的等震线,如果是由于沉积深度不等引起的,出于安全计,取衰减慢的,即等震线半短轴长的一边;(3) 在不确定性分析中,鉴于上述衰减公式中,LnR和R相关性极好,没有采取一般表示各参数相互独立的方差分析,而是利用1976年8—9月松潘地震时文县台的五次强震记录作为样板,再进行分析。最后把本文的结果同前人的工作以及实际记录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240.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了MW7.9地震,全球数字地震仪台网(GSN)74个台的地震仪和陕西周至地震台的数字水位仪都很好地记录到了该地震的同震粘滑错动过程和止滑过程。分析GSN 74个地震台的记录后发现:汶川MW7.9地震的同震粘滑错动过程是一次多点粘滑错动过程,主要由四个子粘滑错动事件构成,整个粘滑错动过程的持续时间不少于86.6 s;地震的弹性破裂过程与粘滑错动过程同时进行,是粘滑错动和弹性破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粘滑错动+弹性破裂"的机制。对周至地震台数字水位仪记录分析后发现:汶川地震的同震粘滑错动过程与P.N.Sundaram[1]作的岩石粘滑错动实验结果一致,粘滑错动过程可细分为粘结(stick)和滑动(slip)二个过程。汶川地震在止滑过程中激发出了长周期勒夫面波(XsQ)和瑞雷面波(XsR)。研究粘滑震相有助于认识震源的粘滑错动过程,研究止滑震相有助于预判震灾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