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白木  子荫 《海洋世界》2002,(7):31-31
一.什么是地效飞行器地效飞行器是借助于地面效应原理,可在水面上滑行,可在地面、冰面或雪面上进行低空飞行。地效飞行器可用于各种民用目的,如:客运、货运、客货两用、旅游观光、搜索与救援、远洋渔船和钻井平台换员运输、通信保障、邮递等。与相同排水量的船艇相比,由于它在巡航飞行阶段不与水面直接接触,从而大大减少了航行阻力,提高了巡航速度;与常规的飞行器相比,它的载运重量又远远高于同级的飞机。  相似文献   
112.
113.
基于TRMM卫星探测的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和潜热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青藏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气候变化及灾害性天气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探测结果、GPCP降水资料,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和潜热特点。GPCP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降水主要集中在它的东南部,7月和8月雅鲁藏布河谷及其以东的横断山脉地区降水显著,平均最大雨强达7mm/h;而TRMM测雨雷达(PR)探测结果指出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存在一降水大值区,强度近3mm/h;GPCP给出的地表降水率较TRMM测雨雷达探测结果高出一倍以上;夏季高原西部的平均降水率小于4mm/h(GPCP)/2mm/h(TRMM PR)。TRMMPR探测的统计结果分析表明,高原降水云“雨顶”(Storm Top)较周边地区高出2km~4km,如同“塔”状分布。研究结果还指出因地表海拔高,TRMM PR的降水类型分类方法不适用于青藏高原地区;根据降水廓线的特征,文中定义了青藏高原三种降水类型:深厚强对流、深厚降水和浅薄对流,并通过标准化廓线方法,指出了不同类型降水廓线之间的差异及其与周边地区降水廓线的差异。文中还给出了高原夏季总潜热分布及平均廓线,指出了高原潜热平均廓线与周边地区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夏季高原降水具有强烈的日变化,降水峰值出现在午后地方时16点左右,这些降水多以零散块状水平分布,而在垂直剖面上呈“馒头”状分布。统计结果还发现青藏高原上对流活动较周边地区活跃,高耸的对流活动所形成的“云塔”如同“天梯”,使得低层大气中的高水汽含量和低臭氧含量空气向高空输送,进而造成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低层水汽大值区和臭氧低值区。  相似文献   
114.
115.
现代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几个特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朱文琴 《中国科学D辑》2001,31(Z1):327-334
收集了1951~1998年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217个地面测站的逐月气温, 最高、最低气温以及降水等要素的观测值, 探讨现代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1) 青藏高原自20世纪50年代变冷至60年代, 之后又开始变暖直至90年代. 始于1935年的拉萨资料表明此站以40年代气温为最暖, 之后变冷到60年代, 60年代以后又开始增暖直到90年代, 拉萨90年代仍未达到40年代暖期气温. (2) 20世纪6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东侧和东南侧在3000 m以下存在一个变冷带, 85°~95°E间自南到北存在一个强变暖带. 变冷带和变暖带之间十分不连续, 存在着正、负交替的变化, 因而增暖不是随高度呈线性增加的. (3) 20世纪60年代以来, 高原自西南向东北以及3000 m以下东南地区存在一个降水减少带, 高原中心地区及3000 m以上西部为变暖而降水减少, 北部及南部为变暖而降水增加, 3000 m以下东南地区为变冷而降水减少.  相似文献   
116.
1963年8月,作者在某地第三紀合硼泥岩上部的盐壳中发現了一种无色透明与石盐紧密共生的矿物。用水将石盐溶解后,矿物呈不溶物保存下来。在冶的稀盐酸中溶解时,見有大量硼酸晶出。后經詳細的矿物学研究,确定是一种含水的氯硼酸盐矿物,其化学式  相似文献   
117.
1963年6月至8月,作者等在我国某內陆盐湖进行野外調查时,发現了一种新的含水鎂硼酸盐矿物,經化学分析,計算其化学式为MgO·2B_2O_3·9H_2O,它的物理、化学特性均与苏联物理化学家A.B.Hиколаев于1947年在实驗室內合成的二硼酸鎂(циборат)极为相似,在自然界这种矿物还是首次发現。为了紀念我国地貭事业創始人之一和地貭教育事业的导师——章鴻釗老先生(1877-1951),我們把它命名为章氏硼鎂石(Xунчжа-оит,Hungchaoite)。  相似文献   
118.
119.
克鲁-冲木达铜金矿带位于西藏南部扎囊-桑日之间,累计估算铜金属资源量达200多万吨,具有理藏浅、规模大、品位高、杂质少、可综合利用元素多、矿石质量好、易开采的特点,矿床受地层岩性、构造、岩体等因素控制。通过研究,认为该区铜金矿成矿有六大规律。  相似文献   
120.
介绍了在山西地震分析预报信息网络系统(SXAPnet)环境下对地震系统不同单位、不同类别的文件进行统一管理的方法。叙述了用户通过网络共享各种信息资源(包括文本文件、数据库文件、图形文件等),并在用户权限允许范围内对文件进行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