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45篇 |
免费 | 415篇 |
国内免费 | 67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7篇 |
大气科学 | 499篇 |
地球物理 | 372篇 |
地质学 | 1476篇 |
海洋学 | 378篇 |
天文学 | 59篇 |
综合类 | 181篇 |
自然地理 | 2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100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82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129篇 |
2013年 | 108篇 |
2012年 | 125篇 |
2011年 | 131篇 |
2010年 | 115篇 |
2009年 | 130篇 |
2008年 | 107篇 |
2007年 | 126篇 |
2006年 | 127篇 |
2005年 | 109篇 |
2004年 | 115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93篇 |
1999年 | 107篇 |
1998年 | 92篇 |
1997年 | 94篇 |
1996年 | 83篇 |
1995年 | 80篇 |
1994年 | 90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77篇 |
1991年 | 80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1篇 |
1974年 | 3篇 |
1966年 | 5篇 |
1964年 | 4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地体不仅记录了中生代的新特提斯洋俯冲及随后新生代的印度-欧亚板块陆陆碰撞造山作用,而且还记录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南、北拉萨地体的拼合作用。本文对拉萨地体东部东久地区的片岩和脉体进行了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片岩经历了峰期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中压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以及晚期的降温、降压过程。片岩记录了峰期矿物组合蓝晶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钛铁矿+石英,退变质矿物组合石榴石+夕线石+堇青石+黑云母+斜长石+钛铁矿+石英,晚期退变质矿物组合堇青石+黑云母+白云母+绿泥石+斜长石+钛铁矿+石英。相平衡模拟研究表明,片岩的峰期变质作用温度、压力条件约为720℃、0.9GPa;退变质条件约为670℃、0.59GPa以及480℃、0.12GPa。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含石榴石长英质脉体具有显著的Eu元素正异常(δEu=3.57),为斜长石堆晶的产物。锆石U-Pb年代学表明,片岩和脉体在早侏罗纪的181 Ma和195 Ma发生了变质和部分熔融作用。本文结合已发表研究结果表明,东久地区的高级变质岩可划分出不同的构造岩片,在早侏罗纪先后经历了相似温、压条件的变质作用,为南、北拉萨地体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2.
浅层地震P波折射法是高速公路勘察中常用的一种探测手段。结合高速公路路线工程勘察,列举该方法在查明基岩埋深、测定基岩波速中的运用,有助于查明低速带以及划分隧道围岩类别。 相似文献
203.
204.
205.
中国极端气候变化观测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评述、总结了近年有关中国极端气候变化的观测研究成果,讨论了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和今后应重点加强的工作方向。已有研究表明,1951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发生了一定变化,但不同类型和不同区域极端气候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从全国范围看,与异常偏冷相关的极端事件如寒潮、冷夜和冷昼天数、霜冻日数等,显著减少减弱,偏冷的气候极值减轻;与异常偏暖相关的暖夜、暖昼日数明显增多,暖夜日数增多尤其明显,但高温事件频数和偏热的气候极值未见显著长期趋势;全国平均暴雨和极端强降水事件频率和强度有所增长,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和东南地区、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有较明显增长,而华北、东北中南部和西南部分地区减少减弱;多数地区小雨频数明显下降,偏轻和偏强降水的强度似有增加;全国遭受气象干旱的范围呈较明显增加趋势,其中华北和东北地区增加更为显著;登陆和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台风频数有所下降,其造成的降水总量有较明显减少;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事件从总体上看有显著减少减弱趋势;我国东部部分地区夏季雷暴发生频率也存在较明显下降趋势。现有工作表明,在涉及极端气候变化研究的资料处理和分析方法方面还有改进余地。观测资料的非均一性,以及观测环境改变和城市化对地面气候要素变化趋势的影响偏差,需要进行深入评价和客观订正。此外,目前对于区域极端气候变化的综合分析还较薄弱,在极端气候变化机理的研究方面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6.
湖相沉积盆地内隐伏断裂的电阻率层析成像探测——以通海盆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方法对湖相沉积盆地——通海盆地内的小江断裂的西支断裂进行了探测。发现在电阻率图像的较深区域才能识别出断裂的位置和产状,它在通海盆地内的走向约为N47°E,倾角约为57°~66°,视倾向为NW或N,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7.
针对传统算法在单幅影像色彩平衡处理过程中色彩失真、亮度恢复不佳等问题,以同类地物要素的亮度信息和标准亮度值,基于HIS色彩空间构建环境因子和时间因子造成的影像亮度多项式补偿函数,以此修正可见光影像的亮度信息。通过实验表明:相较于Mask算法,本文算法模型可以有效修复单幅影像的亮度信息,且信息表达更加丰富;相较于Retinex算法,本文算法模型在修复影像亮度值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保留地物要素的真实色彩信息,但当影像3个波段亮度值相同时,本文算法会出现红斑效应。 相似文献
208.
209.
处置库污泥工程特性测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某填埋场污泥库中取样的污泥进行了岩土工程特性测试,包括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界限含水率、颗粒级配、渗透系数、压缩固结特性及抗剪强度等。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淤泥相比,污泥库中经一段时间降解后污泥有机质含量及含水率较高,平均值分别为45%和520%;污泥在历时2 a的生物降解作用下,污泥含水率、有机质含量沿深度呈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污泥具有极高的压缩性,压缩系数a100-200高达7 MPa-1;污泥的固结表现为非线性大变形特性,其固结系数在10-5~10-6 cm2/s,比淤泥低1~2个数量级,固结系数随压力的增加而显著减少;污泥的抗剪强度参数较小,其黏聚力为0,内摩擦角为14.7°。有机质含量高是污泥高含水率、高液塑性指数、高压缩性,低渗透性、低固结系数及低抗剪强度的本质原因。以上成果可为污泥库的固化处置、稳定分析等提供必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210.
情景是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工具。为了科学支撑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和研究,2010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了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 SSPs)。作为从社会经济变化视角构建的气候情景,SSPs促进了气候变化科学基础、影响、脆弱性、风险、适应和减缓等学科的综合研究。本文介绍了SSPs情景研发与应用过程;阐述了全球和中国的人口经济、土地利用、能源和碳排放的模拟和预估主要成果;探讨了全球和中国碳排放路径及其与“双碳”目标的关系;并展望了SSPs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