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测绘学   122篇
大气科学   188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470篇
海洋学   12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31.
连环湖他拉红泡重金属和营养元素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连环湖他拉红泡柱状沉积岩芯TE中重金属元素、有机质(OM)、总氮(TN)、C/N及总磷(TP)等多指标综合分析,研究了重金属与营养元素的含量变化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判别重金属元素的可能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岩芯深部18.5~12.5 cm,大部分元素含量波动幅度较小,C/N值在20左右波动,较稳定,元素属自然状态下的沉积;岩芯中部12.5~5.5 cm,Li、Mn、Ni、Fe、Zn、OM和TP含量呈现减小趋势,经参考元素校正后初步证实受干旱气候的影响,C/N值波动较大,均值高于第一阶段,Mn、Ni和Cu经校正后含量基本未发生变化,仍为自然状态下的沉积,而Fe、Pb、Cr和Zn校正后含量呈增大趋势,推测受到人类活动污染排放的影响;岩芯上部5.5~1.5 cm,重金属和营养元素含量均缓慢增加,C/N值有所减小,重金属元素含量高值接近自然沉积时的含量值,表明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尚未对湖泊水体及生物达到毒害作用,而营养元素含量高值远大于自然沉积时的含量值,说明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明显加重,已对水体及生物构成危害,应作为治理水污染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32.
香山西岩体是东天山地区发现的唯一的一个铜镍-钛铁复合型含矿岩体,前人对香山西铜镍-钛铁矿床成因认识一直存在争议。本次通过矿相学研究结合电子探针分析,在香山西铜镍矿石中发现了铜镍硫化物与钛铁氧化物共生的现象,并首次测定了香山西钛铁辉长岩的SIMS锆石U-Pb年龄为278.6±1.8Ma(MSWD=1.2),与前人测得香山中岩体角闪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基本一致,证实了香山西铜镍矿与钛铁矿为共生关系,两者空间上渐变过渡。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香山岩体(包括钛铁辉长岩)为同源岩浆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一套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具有拉斑玄武质岩浆分异演化趋势,并且经历了与地壳物质的混染。与中段和东段岩石相比,香山西辉长岩类具有相对高的REE、SiO2(平均48.99%)、K2O+Na2O(平均3.43%)、TiO2(平均1.26%)和明显低的Mg#值(平均62.4),表现出分异演化程度高于中段和东段。经反演得出香山岩体原始岩浆含MgO约10%,FeO约9%,TiO2约1.14%,与同一成矿带内其它含铜镍矿岩体原始岩浆成份相近,应为 普通的拉斑玄武质岩浆。因此,香山西钛铁矿床的形成机制可能是由普通的拉斑玄武质岩浆,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分异演化导致钛铁氧化物在残余岩浆中逐步富集,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与地壳物质的混染,不仅促使了岩浆中硫化物的饱和,同时提高了岩浆体系的氧逸度,进而促使了钛铁氧化物结晶沉淀。对香山西钛铁矿床成因研究的启示意义在于,除我国攀西地区高钛的玄武质岩浆外,普通的拉斑玄武质岩浆,在有利的分异演化条件下(如初始低氧逸度、相对高度的分异演化、后期与地壳物质混染)也有可能形成大型钛铁矿床。  相似文献   
833.
本文拟定了一种采用滤纸片法制样,X射线荧光直接测定纯氧化铥中氧化铥主量以及氧化钬、氧化铒、氧化镱、氧化镥和氧化钇等稀土杂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其测定下限为:Tm_2O_30.11%、Ho_2O_30.20%、Er_2O_3 0.05%、Yb_2O_3 0.20%、Lu_2O_3 0.07%、Y_2O_3 0.40%。方法精度为0.2%~8.0%,对人工合成样品及试样分析结果表明方法准确度良好。方法操作简便快速、试剂耗费少、可用于稀土生产中低纯氧化铥产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34.
沙子江铀矿床走滑构造控矿规律及控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妩巍  王敢  许来生  肖磉 《铀矿地质》2011,27(3):146-151
赋存于豆乍山岩体的沙子江铀矿床,是苗儿山矿田重要的铀矿床之一。矿区内发育一系列NE、NNE向走滑构造,控制着铀矿体和矿化的产出。矿体在空间上具有分段富集、似等间距分布现象,矿体大小、形状受构造规模及产状控制,成矿期构造扭动作用使追踪构造的张裂部位及主走滑带与次级构造的交汇部位成为有利的成矿部位。  相似文献   
835.
本文应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实验等测试分析资料,对直罗油田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喉结构及孔喉类型等进行深入研究,试图探明该储层储集性能,为该区的勘探工作打好基础。结果表明,以水下分支河道沉积为主体的长8油层组储集砂体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集空间为粒间孔、粒内溶孔和晶间孔;储层物性较差,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物源方向、沉积相的展布控制了储层平面上的物性;垂向上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破坏作用,溶蚀作用则对储层物性的改善有建设作用。  相似文献   
836.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断裂系统主要形成时代的新认识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7  
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内部断裂走向以北北西向为主,北侧与之相邻的柯坪冲断带走向近东西向,属于南天山构造体系。两个断裂系统在平面上呈近于正交的关系。巴楚隆起大面积缺失中-新生界,其内部断裂体系起始活动时间的确定较为困难。本文通过对于巴楚和柯坪地区新生代地层序列特征对比研究及其接触关系分析,指出中新世巴楚隆起南北向断裂体系开始形成,向北一直延伸到柯坪构造带之中。同时对两个构造单元的南北向断裂的对应性进行了研究,指出柯坪东西向断裂系统的主要活动期是上新世(N2)以后,现今柯坪构造带南北向和东西向断裂体系是不同时期构造的叠加。以此给出了巴楚和柯坪断裂体系形成的构造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837.
经验勘查与理论勘查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施俊法  肖庆辉 《地质通报》2004,23(8):809-815
经验勘查与理论勘查相互依存,互为补充,二者都会促进实际观测和资料收集,促进矿产勘查。建立模型是这2种勘查战略固有的工作,是指导资料收集和资料解释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或者说建模是勘查工作中深化资料收集和认识的运行过程,而不是终结。理论勘查与经验勘查的交叉与融合,是通向矿产勘查的成功之路。成矿理论研究正步入第三个里程碑阶段,形成了以地球动力学为核心的众多生长点,如岩石圈构造不连续面、流体作用、超大陆旋回、地幔柱与成矿作用等,它们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不断产生新的成矿理论和认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发展为经验勘查注入了活力,极大地促进了找矿工程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38.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东部过XH-1井的GH-1剖面,揭示了盆地边缘在新生代多次盆地原型迭代中的结构变化。在梳理前人关于盆地原型学术观点的基础上,通过T25、T24、T23上超点不断东扩的特征,确认了陆相盆地发展跨越式、旋回性的演化特点;根据T24、T20两期构造反转,确认了陆内迁移拗陷期渐新统、中新统(龙井组和玉泉组)分别为两个二级构造层序;结合柳浪组的成因机制,探讨了柳浪组在盆地发展史中的归属问题。通过玉泉运动、花港运动和龙井运动机制探讨及界面确认,深化了断陷期、拗陷期西湖凹陷东部边界的认识,明确了西湖凹陷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走滑拉张断陷-转换边缘拗陷、渐新世-中新世陆内迁移拗陷、上新世-第四纪弧后陆架边缘拗陷的盆地原型迭代发展史。  相似文献   
839.
土地覆被变化过程中,叶面积指数(LAI)是地表能量平衡重要的影响因素,且与降水等多种因素存在交互作用。以2003 年中国东北地区农田、森林和草地三种覆被类型和三种LAI月变化过程为研究对象,着重分离出土地覆被变化过程中LAI对地表能量平衡的作用,认清覆被和LAI 变化对地表能量平衡的相对作用。利用SiB2 模型研究不同降水条件下土地覆被和LAI 变化对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覆被变化对净辐射的影响最大,年均14.5W·m-2左右。② LAI 主要改变净辐射对潜热和显热的分配,对农田和草地而言,LAI 增加明显提高(减小)潜热(显热)分配比例;对森林而言,LAI对潜热和显热分配的影响较弱。③ 降水对净辐射的分配起重要作用,降水增加,潜热增加。④ 表层土壤水分受降水和LAI 调控,与潜热有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40.
海陆过渡相页岩沉积受海相与陆相环境的双重控制,页岩气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采用X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干酪根显微组分鉴定、TOC质量分数测试、场发射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及高压压汞等方法,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山西组山23亚段(P1s23)页岩气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山西组页岩气储层非均质性包括矿物组分、有机质质量分数及类型、微观孔隙类型、微观孔隙结构。P1s23上段为潮控三角洲相页岩,脆性矿物质量分数低(平均为39.2%),TOC质量分数较低(平均为2.3%),有机质类型为Ⅲ型,有机质孔发育不佳,孔隙结构参数较差,为中等页岩气储层。P1s23下段为河口海湾相页岩,其中封闭潟湖、海湾微相页岩脆性矿物质量分数高(平均分别为74.1%、67.2%),TOC质量分数高(平均分别为7.3%、11.2%),有机质类型为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