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北京及周边地区2003年夏秋季气溶胶和云滴分布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2003年夏秋季利用机载PMS在北京及周边地区进行的不同天气状况下6次气溶胶粒子探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及周边地区气溶胶粒子的分布,在不同天气背景时有较大差别.粒子平均浓度的最大值为3.46×102cm-3,最大粒子浓度为5.26×103cm-3,相差一个量级;粒子平均最大直径为1.392μm,最大直径为2.75μm.粒子平均浓度的最小值为25.7cm-3.在有雾的天气条件下,气溶胶粒子浓度在近地层基本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粒子尺度变化较为复杂.在阴雨天气情况下,气溶胶粒子浓度和尺度都有增加的现象.另外,逆温层底存在明显的气溶胶粒子累积.0℃层以下气溶胶粒子呈单峰分布,0℃层以上气溶胶出现双峰结构.小云粒子一直是多峰结构,峰值直径分别在3.5μm、12.5μm、23.5μm处.  相似文献   
82.
根据郭晓岚的对流加热方法,计算积云对流对MCC和加热,增湿的贡献,估计其降水效率,从而推算MCC的降水量,计算结果与实际降水量及降水分布比较接近,可用于MCC6-12h的降水估计和预报。  相似文献   
83.
近年来,人们利用卫星、雷达和地面观测资料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到了一些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的经验。例如,姚祖庆、肖稳安等利用卫星云图资料概括出影响长江中下游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5种环境云场特征和在这些云场中暴雨和强对流云团的演变过程,通过追踪这些云团活动来作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杜秉玉等以雷达资料为主设计了长江三峡和荆江地区暴雨预报的临近预报系统。文中利用上海地区稠密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1983年9月3日、1985年7月11日、1983年7月26日影响上海的暴雨和龙卷天气过程中地面气象要素场和物理量场的先兆表现,期望从地面观测资料的变化特征提供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依据。  相似文献   
84.
类似于降水量Z指标法对旱情的监测,进行了云参数监测旱情的研究,建立了云量监测的Z指标法。以1987~1992 年的总云量和高云量的候平均资料为基础,求出1992 年不同时段的Z值,得到以图形表示的各时段的旱情监测结果,并与同期降水量Z指标法的结果作了比较。分析表明,用云参数的Z指标法监测旱情是可行的。由于云参数既容易获得又不受地区限制,所以云参数监测旱情的Z指标法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TCFM技术的卫星导风数据在台风模拟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傅里叶相位分析方法与最大相关法结合的云导风技术TCFM(Technique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Fourier phase analysis and maximum correlation), 对2005-08-05的强热带风暴“麦莎”天气过程中静止气象卫星得到的30min间隔云图时间序列进行导风计算, 并将导风结果应用于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The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 结合其资料分析系统ADAS(ARPS Data Analysis System), 对台风“麦莎”登陆前的过程进行模拟。尽管洋面上常规资料稀缺, 但卫星导风数据的同化使用结果表明, TCFM技术得到的导风资料能够显著改善台风眼壁东部区域的垂直气流活动, 使台风螺旋雨带更加明显, 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86.
雷电是云和云、云和地之间发生的剧烈放电现象。雷电形成的强大电流、炽热高温、剧变的电磁场和频谱很宽的电磁波,会危害人畜生命、毁坏建筑物、引起森林火灾、破坏供配电系统和通信系统、造成飞行事故、影响火箭发射等,给人类造成严重损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对雷电现象怀有一种深深的恐惧心理。但是,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应该注意到的是,雷电对人类也有许多用处的,雷电是可以为人类造福的。  相似文献   
87.
移动气象雷达车避雷针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对一部移动气象雷达车进行的防雷检测为例,通过滚球法和雷击概率与避雷针高度关系公式,计算了避雷针保护范围,研究了避雷针合理高度和最佳位置的选取方法。根据气象雷达波特点,分析了雷达车避雷针材料的选用要求。从避雷针和避雷网的特点出发探讨了优先选用避雷针的原因。针对雷达车移动特点提出了避雷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8.
两级雷击电涌保护器配合的过电流和过电压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电气系统受两级雷击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ivice,SPD)配合保护下的过电流和过电压变化特性的分析研究,建立过电压两级保护线路的瞬态Kirchhoff方程组,对各SPD、级间电缆(或解耦器)和负载的端电压、电流进行模拟计算,绘制时序波形图,获得两级SPD(首级为火花间隙、次级为压敏电阻)配合保护下的雷击过电流的分流特性和负载过电压变化特性,为雷击过电压过电流的多级保护提供理论分析方法,可供电气系统多级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9.
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一次大雾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0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研制的第5代中尺度模式系统MM5对2002年12月1~4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出现的一次大雾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的雾出现和消散时间与实况一致。同时对雾形成和维持的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雾发生发展阶段的物理过程,并对影响大雾过程的辐射条件做了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形成大雾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层结稳定,水汽充沛,地面的长波辐射冷却;近地面层微物理过程充分发展和雾顶的强烈辐射降温致使雾在垂直空间上出现爆发性发展;而太阳短波辐射对雾的减弱消散有着重要影响;深厚逆温层的维持对雾层长时间维持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0.
神经网络在雷暴预报中的应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尝试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南京地区的雷暴天气进行预报。南京站的探空资料(每天08时和20时各一次)可以反映雷暴发生前大气层结的初始状态,而江苏省闪电定位网资料则可以作为预报量加以使用。利用探空资料计算了一些与雷暴发生相关的预报因子,用以建立南京地区雷暴的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并应用独立样本进行了初步的模拟预报检验。初步结果表明,预报模型取得了较令人满意的效果,应用神经网络的方法预报雷暴的发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