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本文利用一个能考虑包括地形和海温作用,边界层作用,潜热、云和辐射作用,以及积云对流等在内的较完整物理过程的五层的水平截断42个波的较高分辨率的改进的T42L5谱模式,以1982年7月1日12时(GMT)的客观分析场为初始场,采用三种不同的海表温度取值方案(A)、(B)和(C),分别进行5天中期数值预报试验,以研究不同的海温取值以及海温增暖对初夏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方案(A)和(C)分别为模式海温取多年平均的7月海温和多年平均的年平均海温,方案(B)是在大西洋取多年平均的年平均海温而在太平洋取多年平均的7月海温。结果表明:(1)海温对北半球大气环流有重要作用,随着预报时效的增长而增加,方案(A)和方案(C)的r值(模式预报的倾向和对应的实况倾向之间相关系数)之差,在预报的第2天和第5天分别可达到2%和7%以上。方案(A)的r值保持着比方案(C)高,模式用较真实海温,能改进预报结果。(2)初夏北半球海温增暖,会在北半球的里海至乌拉尔地区,青藏高原北部至贝加尔湖一带,北美大陆西北部等在中期内形成明显的等压面高度增高区,其中300hPa高度可增高100m,也明显有利于北半球海洋副高加强,对这一时段内北半球季节性转换有重要影响。(3)北太平洋海温的初夏增暖过程,短期内在北太平洋两岸的北美洲的西北部和亚洲的东北部以及北太平洋先产生影响.5天之内,在青藏高原北部至贝加尔湖地区,北美大陆的西北部造成明显的增高区,在300hPa的增高中心可达80m以上.北大西洋海温的初夏增暖在预报的第2天内,首先在乌拉尔一带及北大西洋一些地区的等压面高度增高,5天之内,里海至乌拉尔一带的300hPa高度场可增高80 m以上,也有利两大洋的副高增强,以及北大西洋东南部及日本海低压加深.(4)北半球海温增暖有利于加强北半球的经向环流,特别是在中低纬地区.  相似文献   
72.
文章通过对相山铀矿田深部变质岩开展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以探讨相山基底变质岩原岩的属性和形成环境等特征。根据铀矿科学钻孔岩心样品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基底变质岩成熟度较高,显示高镁铁、富硅、富铝,低钠钾的特征,原岩总体呈中酸性。变质岩整体表现出相对富集Ba、U、Rb、K、Th等元素,亏损Nb、Sr、P、Ti等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为明显,且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δEu为0.6~1.1,平均为0.7,小于1,表现为负异常;δCe为2.9~3.9,平均为3.4,表现为正异常。根据变质岩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NASC)蛛网图显示,样品稀土元素含量与北美页岩(NASC)含量相近,推测原岩具有沉积岩的特征。主量元素分布特征表明相山铀矿田基底变质岩原岩成分复杂,推测其原岩主要为一套陆源海相沉积泥质岩、砂岩及粉砂岩系列的浅变质作用类型的陆源碎屑岩,主要有岩屑砂岩、富镁沉积岩、泥质碳质硅质岩,可能有部分火山凝灰岩。根据主微量构造判别图,推测相山基底变质岩其原岩为大陆岛弧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碎屑岩。  相似文献   
73.
通过平面装药加载试验,研究了平面装药爆炸荷载作用下不同高跨比结构的抗爆性能。结合历次强爆炸结构效应试验,分析了强爆炸作用下硬岩中支护结构不同破坏等级对应的破坏特征。详细描述了不同高跨比结构的宏观破坏形态,揭示了结构的破坏机制。试验表明:3种不同高跨比结构在荷载环境相同情况下,结构的破坏特征和破坏等级不同,高跨比为1.17的结构试验段,拱部产生挤压、压剪破坏,坑道内呈现中等堵塞,属于严重破坏;高跨比为1.50的结构试验段,拱脚产生贯穿压剪破坏带,直墙受拉伸剥离破坏,坑道内呈现中等剥离,剥落混凝土在底板形成大量堆积,属于中等破坏;高跨比为1.00的结构试验段,主要受劈裂剥离破坏,坑道内呈现轻微剥离,剥落混凝土在底板形成局部堆积,属于中等破坏。综合分析可知,高跨比为1.00的结构型式整体抗爆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4.
75.
青多水源地岩溶地下水是济源市的主要供水水源,研究其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探明蟒河口水库是否补给水源地对城市安全供水具有重要意义。依托河南某大型裂隙岩溶水源地多年逐月(1994年6月—2019年12月)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对不同阶段、不同时段的地下水位动态进行分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定量确定水源地地下水位动态的影响因素,建立水位动态预测的逐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①第一阶段(蟒河口水库蓄水前),水源地地下水位主要受降水和开采影响。其中,第1时段(1994年6月—2005年12月),水源地开采量约2×104 m3/d,地下水位主要受降水量影响,开采量影响较小;第2时段(2006年1月—2014年8月),水源地开采量由2.2×104 m3/d逐渐增大到约6.5×104 m3/d,地下水位受开采和降水双重因素影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②第二阶段(蟒河口水库蓄水后),水源地开采量由2014年8月的6.5×104 m3/d增大到2019年6月的8.8×104 m3/d,岩溶地下水位不降反升,其水位主要受蟒河口水库蓄水和降水影响,开采量影响甚微。在不考虑蟒河口水库蓄水影响的情况下,应用建立的逐步回归方程对水源地地下水位进行预测,蟒河口水库蓄水后实测的水源地地下水位高于预测水位,并从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蟒河口水库蓄水水位、水质特征等方面论证了蟒河口水库的补给效果。本研究可为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类似地区地下水动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首先分析了矩阵变换、无几何CIR、几何CIR、组合观测量PAR、原始观测量PAR五种模糊度解算方法的原理;然后采用短基线北斗三频实测数据对每种方法进行测试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短基线条件下,无几何CIR算法和矩阵变换算法受电离层延迟和观测噪声的影响较大,模糊度固定成功率比较低,不适用于北斗实测数据;几何CIR算法和组合观测量PAR算法采用组合观测量会放大噪声水平,部分历元的模糊度固定出现错误;原始观测量PAR模糊度固定成功率最高,在本次算例中达到100%。  相似文献   
77.
GNSS动态相对定位中常附加非线性的基线长约束进行解算, 而LAMBDA方法只能处理无约束或者线性约束的模型, 为了应用LAMBDA方法, 应对非线性约束条件进行线性化近似。通常附加该约束后, 模糊度固定成功率会提高, 但对于超短基线有时反而会降低。何种条件下附加线性化近似的基线长约束条件可以提高模糊度固定成功率尚未有定论。本文基于附加基线长约束的GNSS相对定位数学模型, 推导基线长约束条件线性化近似余项对浮点解的最大影响值公式, 给出基线长约束能否线性化近似的诊断条件。当该条件满足时, 线性化近似余项影响可以忽略, 附加线性化近似的基线长约束可以改善浮点解解算精度, 提高模糊度固定成功率;若不满足, 则线性化近似余项影响可能不可以忽略, 附加约束会因浮点解有偏不能固定为正确的模糊度, 并通过算例验证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78.
与以往利用对轨道进行二次多项式拟合或分段拟合求取交叉点的思路不同,提供了一种利用线段分段方式搜索交叉点,并最终采用短距离直线拟合确定交叉点的新思路.该方法可以不用顾及卫星下点轨迹的分布特征,使得交叉点的确定更为简便.在北冰洋区域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所计算出的交叉点的不符值符合海冰的季节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79.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1:5万地形编稿原图成图方法,其程序是:1:5万地形彩图→彩图拼贴→在铝板上进行地貌综合取舍标描→用厚薄膜套在铝板上清绘→制板、晒兰。由于不需要复照,提高了精度,也节省了经费和缩短了制图周期,底稿便于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80.
多孔介质中溶质有效扩散系数预测的分形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分形理论和方法,探索溶质在多孔介质中的有效扩散系数的替代预测方法。在多孔介质溶质扩散的弯曲毛细管束模型的基础上,以分形维数作为介质的基本几何特性参数,建立了多孔介质中溶质扩散的分形毛细管束模型,推导出了溶质有效扩散系数与介质孔隙度之间的幂定律关系式,幂指数是介质孔隙分维和表面分维的函数,反映了介质孔隙体积的层次分布与孔隙通道曲折程度对扩散的影响。对粘性土的分形维数测定数据和有效扩散系数试验测定数据的分析表明,利用该关系式预测多孔介质中溶质的有效扩散系数是较为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