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69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本文将1983年版的Wilson-Devinney方法程序,扩展到包含黑子参数的微分改正解,并提出黑子纬度的网络测定方法,由此,对RS CVn型食双星RT CrB的食外测光扰动波,进行了黑子模拟解,得出其次子星上两个黑子的位置,大小和温度,其理论光变曲线能较好地重现畸变波的观测特征。作者对黑子模型参数微分改正解的收敛性问题和不定性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2.
183.
肖振宇  黄震  胡凯  翟建平  于辰声  刘庆 《矿床地质》1998,17(Z4):655-658
通过控矿地层和矿床中岩石赋存的有机质研究和对比后指出,粤东北下侏罗统嵩灵组黑色岩系建造是一套富含生物及有机质的含矿建造。沥青、干酪根和焦沥青是构成围岩与矿化岩石中主要的有机质显微组分。有机质热演化处于高成熟一过成熟阶段。这套黑色岩系控矿围岩中有机碳与银、锑等成矿元素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黑色岩系含矿建造中的有机碳对形成银、锑矿化起了一定的控制作用。有机质的镜质体反射率测定表明,嵩溪银锑矿属低温(150~170 ℃)浅层热液改造型矿床。有机质热成熟异常区是一种特殊的指示矿化作用的找矿勘查标志。  相似文献   
184.
翟媛媛 《地质与勘探》2016,52(3):438-450
内蒙古双井子金矿为赋存于浅变质含碳细碎屑岩系地层中的层控型金矿床,其直接赋矿围岩为白云鄂博群中的比鲁特组碳质板岩/碳质千枚状板岩和褐铁矿化的石英岩。这种浅变质含碳细碎屑岩系中广泛存在多期次与金矿化相关的石英脉。本文划分这些与金矿化相关的石英脉体的期次,应用冷热台和原位激光拉曼光谱等分析技术,探讨双井子层控金矿的成矿流体特征。结果表明,根据石英脉体野外穿插关系可将其划分为两个期次:第Ⅰ期是产于比鲁特组碳质板岩中的顺层石英脉,第Ⅱ期石英脉产于比鲁特组褐铁矿化的石英岩中,部分为切过第Ⅰ期碳质板岩顺层石英脉的石英细脉。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80℃~280℃,盐度集中在4.0 wt%Na Clequiv~15.0wt%Na Clequiv,流体的密度范围0.76 g/cm~3~0.98 g/cm~3,推测双井子金矿为中低温、中低盐度层控型热液矿床。激光Raman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双井子矿区成矿流体属于CO_2-CH_4-SO_2-H_2O-NaCl体系。两期流体均具有中低温、中低盐度及弱还原性的特征,且成分复杂,第Ⅰ期可能为深源岩浆与浅部壳体岩层相互反应而产生的混源流体,使地层中成矿组分发生弱富集;第Ⅱ期为主成矿期,其流体很有可能是区内混合了地表水的岩浆期后热液。  相似文献   
185.
晚三叠世须家河期.龙门山构造活动呈现明显的阶段性。须二段和须四段沉积期为龙门山逆冲推覆活动期,川西类前陆盆地沉积、沉降中心位于靠近盆缘冲断带一侧的前渊坳陷内,盆地两侧以储层发育和沉积极不对称为特征。在盆缘冲断带一侧,随着龙门山造山带构造活动的增强,下切剥蚀力也不断增强,低位体系域相对发育.而高位体系域则因后期暴露剥蚀而保存不完整;在前陆隆起斜坡带一侧,表现为稳定的缓慢隆升,下切侵蚀作用较弱。故低位体系域缺失或不发育,而高位体系域则因后期剥蚀较弱而相对发育。须三段和须五段沉积期为龙门山逆冲推覆休眠期.川西类前陆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向前陆隆起方向迁移,盆地两侧沉积的不对称性也逐渐减弱.以发育区域性盖层和生油层为特征。其层序充填样式与活动期相似。但造山带前缘因构造剥蚀相对减弱而使沉积层序.尤其是高位体系域保存相对完整。而前陆隆起区则主要因沉积物供应不足而使层序发育相对不完整.只保留最大洪泛面附近的沉积。  相似文献   
186.
通过对防雷减灾服务现状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运用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提出改进措施,为防雷减灾服务工作打开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7.
近50a长江中下游不同量级暴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晶  翟伶俐  高辉 《气象科学》2018,38(6):780-789
利用1966—2015年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数据集降水数据,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秋三季不同量级暴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暴雨在各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不同,不同量级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暴雨在春秋季变化平稳,但在夏季呈现1990s频发,2000年之后少发的特征,并存在准20 a周期变化。大暴雨则在近30 a来呈现频发的特征,其中春季大暴雨在2010年之后显著增加,秋季大暴雨则在2000年之后明显增加。特大暴雨发生概率很小,但夏季特大暴雨在1990s之后一直呈现频发的趋势,并表现为准32 a的周期变化特征,秋季特大暴雨在2000年之后明显频发。大暴雨、特大暴雨在各季节均表现为近十几年来显著增加的趋势。暴雨和大暴雨均存在明显年代际跃变,这种跃变在暴雨、大暴雨频发的区域增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8.
选取辽西北沙地典型农牧交错地带为研究区域,以荒草地作为对照,研究樟子松林地、杨树林地、灌木林地、人工草地4种植被恢复措施下0~100 cm土层内土壤容重、孔隙度、蓄水能力和土壤饱和导水率(Kfs)等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杨树林地表层土壤容重最小,其次是灌木林地、樟子松林地、人工草地,荒草地最大;随土层的递增,土壤容重均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各样地土壤毛管孔隙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583*,n=5)。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土壤蓄水容量具有一定差异,其范围在3 761.59~4 366.94 t·hm-2之间,其中蓄水容量最高的是杨树林地,达到了4 366.94 t·hm-2,蓄水容量最低的是荒草地,为3 761.59 t·hm-2。不同植被恢复措施有效蓄容位于1 315.50~2 047.62 t·hm-2之间,其中以杨树林地最大,樟子松林地最小。5种沙地类型Kfs排序为灌木林地(2.49 mm·min-1)>人工草地(1.81 mm·min-1)>荒草地(1.73 mm·min-1)>樟子松林地(1.61 mm·min-1)>杨树林地(1.44 mm·min-1),人工草地和荒草地的Kfs随土层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樟子松林地、杨树林地和灌木林地先增大后减小。该地区林木恢复措施效果优于草地,应着重发展林木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89.
针对黄土含水量增加可发生变形的特点,提出一种考虑黄土非饱和湿陷变形的计算模型。该模型将基质吸力作为湿陷的原因,以非饱和渗透和非饱和变形理论为基础,并考虑了水分在土层内的分布对湿陷变形的影响。以甘肃黑方台灌区自重湿陷性黄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含水率的侧限压缩试验和土水特征曲线的测试,建立非饱和渗透模型,利用上述计算模型得到了不同时间的场地湿陷变形总量和年变形量。其总湿陷量同实际结果基本一致,且2007~2011年湿陷量和累积湿陷量同文献中采用INSAR技术得到的结果相近。通过和规范建议的湿陷系数法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考虑黄土的非饱和湿陷变形会得到较为符合实际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0.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区内有蒸发岩大范围分布。通过对昌都地区晚侏罗世含膏盐达孜剖面粘土矿物类型及其组合特征的深入研究,对成岩环境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到如下4点认识:1)达孜剖面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伊利石/蒙脱石混层次之,高岭石、绿泥石和绿泥石/蒙脱石混层含量均较低; 2) ISⅡ型有序伊/蒙混层矿物中,每隔9~19个伊利石晶层才有蒙脱石晶层出现,表明蒙脱石伊利石化程度高,受成岩作用影响较大; 3)达孜剖面呈晚成岩阶段的特征,其成岩温度大于190℃,沉积环境和成岩环境具有弱碱性的特点,同时这一时期物源区呈干燥、弱水解作用的特征; 4)高含量的Na~+、K~+、Al~(3+)和低含量的Fe~(2+)、Mg~(2+)碱性介质对蒙脱石—蒙脱石/伊利石—伊利石这一转化过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抑制了埋藏过程后期绿泥石的大量生成。以上晚侏罗世含膏盐达孜剖面的成岩环境特征可为进一步探讨蒸发岩对青藏高原演化的响应关系提供一定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