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大龙山岩体和城山岩体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研究了大龙山岩体和城山岩体钾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并参考这些岩体的黑云母化学成分、锶同位素、稀土元素、岩石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发现它们是多阶段侵入的复式岩体,与庐枞火山岩系有渊源关系,属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它们的初始成岩物质来源于上地幔部分熔融,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已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上部地壳的混染。经计算,其中约有61.6%的铅来自上地幔,约有38.4%铅来自上地壳,该区陆壳的乎均年龄约26亿年,陆壳在演化过程中具有富铀的趋势。这些岩体与深大断裂和地幔隆起有成因上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2.
内蒙古谢尔塔拉铁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段华力西期、燕山期成矿带上,是一个大中型的火山喷发沉积-热液富集型矿床。在对谢尔塔拉铁锌矿床的物质组成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和成矿作用。研究表明,从热液作用早期到中期,具有成矿温度递减、盐度升高的趋势,两者呈负相关变化,指示流体发生了沸腾作用;从热液作用中期到晚期,具有成矿温度递减、盐度降低的趋势,两者呈正相关变化,指示流体发生了混合作用。S、Pb、C、H、O同位素组成表明,金属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岩石和下伏地层,同时还有深部岩浆物质的参与。成矿热液为大气降水补给加热的循环地下水和岩浆水组成的的混合流体,后期又有大量的大气降水补充,使得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了强烈的同位素交换。矿化和蚀变作用是在水/岩比值比较低的体系中进行的。谢尔塔拉铁锌矿床的成矿流体总体表现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热液。构造热效应、地热梯度和多次的岩浆喷气热是驱动流体活化迁移的主要因素。构造体制转换使流体稳定体系发生改变,压力释放发生沸腾作用,造就铁、锌在有利位置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03.
章邦桐  翟建平 《铀矿地质》1989,5(3):134-143
对安庐石英正长岩带(AL)及姚村钾长花岗岩体(YC)的岩体地质、矿物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以及Sr、Pb、O同位素组成等一系列特征的研究表明,下扬子断裂坳陷带内花岗岩体的初始物质来源较深,系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贫水偏碱岩浆沿深断裂上升侵位过程中同化混染了部分陆壳物质而成。据锶、铅同位素的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安庐岩带和姚村岩体的成岩物质中地幔组分分别占57%和52.8%,地壳组分分别为43%和47.2%。它们的成因系列应归属于壳幔混源型。  相似文献   
104.
本描述一种测量氢脉泽微波谐振腔参数的新方法,在一些测量中,可同时得以谐振腔的有载QL和无载Q0以及耦合系数β。  相似文献   
105.
短周期食双星V361Lyr(p=0.3096天)可能是观测到的最短周期的由非简并天体且成的近相接双星,本文采用Kaluzny1989年观测到的V和I光变曲线进行了详细的测光分析。考虑到次子星上由于吸积而引起热斑在径度方向的可能延伸效应,而采用了多热斑模型近似,结果取得了对观测到的畸变光变曲线的很好的拟合。  相似文献   
106.
在内蒙拜仁达坝超大型Ag-Pb-Zn多金属矿床中,产出针硫锑铅矿。与其共生的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银黝铜矿、磁黄铁矿、黄铜矿、块硫锑铅矿等。针硫锑铅矿呈长柱状、针状、毛发状、束状和不规则状等,粒度变化较大,一般为0.05~4mm,最大可达12mm。反光显微镜下为灰白色,强非均性,显微硬度VHN100g=93.25~127.39kg/mm2(平均111.05kg/mm2),相当于摩氏硬度3.06~3.40(平均3.24)。矿物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Pb52.20%~57.80%(平均54.89%),Sb22.26%~28.13%(平均26.08%),S18.65%~19.62%(平均19.01%),并含有少量的Fe、Cu、Zn、Ag和As等元素。相应的平均化学分子式为(Pb4.91,Cu0.04,Fe0.03,Zn0.01)4.99(Sb3.97,As0.04)4.01S11.00,标准化学式为Pb5Sb4S11。晶体为单斜晶系对称,晶胞参数值a=2.156nm,b=2.349nm,c=0.810nm。矿床中针硫锑铅矿的形成,与成矿温度较低、硫逸度升高以及还原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7.
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是世界共同关注和重点管控的食品安全问题, 其溯源一直是产业监管的难点和技术重点。基于指纹溯源技术理论, 采用室内模拟3种产毒藻暴露紫贻贝后风险形成过程, 开发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MS)鉴定麻痹性贝类毒素区域特征的指纹溯源技术。结果表明, 采用乙腈/甲醇/丙酮(体积比为1︰1︰1)混合溶液作为提取剂, C8色谱柱联合正离子模式, 质荷比(m/z) 100~600和Amide色谱柱联合正离子模式, m/z 600~1 500作为色谱质谱检测条件下, 提取的化合物数量较多且稳定性良好, 覆盖了40.4%指纹信息; 紫贻贝与产毒藻中的共检出11种毒素成分, 且具有高度相关性。N-磺酰胺甲酰基类毒素(如C类)和膝沟藻毒素(GTX类)在暴露期发生了显著的代谢转化; 将摄食3种产毒藻后紫贻贝的差异化合物与特征毒素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共筛选出13种复合指纹物质。构建6种特征物质的Fisher判别模型, 交叉验证准确率为88.9%, 可实现产毒藻种溯源。该研究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MS紫贻贝特征指纹溯源技术, 初步实现了从污染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贝类到肇事藻种的逆向溯源,可应用于贻贝麻痹性贝类毒素风险溯源研究。  相似文献   
108.
云南羊拉铜矿床矿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羊拉铜矿床位于金沙江构造带中部,是三江地区一个十分典型的大型铜矿床。羊拉铜矿床的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自然铋、辉铋矿、毒砂、辉砷钴矿、辉钼矿等,根据金属矿物的共生组合,推测羊拉铜矿床为中高温热液矿床。羊拉铜矿床与羊拉花岗闪长岩体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通过对羊拉铜矿床铜矿石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和羊拉花岗闪长岩的对比及S、Pb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部分来源于岩浆。早二叠世晚期金沙江洋盆向西俯冲形成了一系列逆断层。同时,金沙江洋盆向西低角度俯冲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引发大规模的火山岩浆作用。在晚三叠世早期,构造背景由挤压环境到伸展环境的转折期,这些逆断层具有张性的特点,为后期的成矿热液提供了有利的容矿构造。持续上升的岩浆为地幔楔内的成矿流体提供了通道,岩浆内的部分成矿流体进入羊拉花岗闪长岩体附近的逆断层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09.
钾长石在碱性流体蚀变过程中会形成层状铝硅酸盐等矿物,前人对其反应机制和反应产物进行了研究,但缺乏微观尺度尤其是纳米尺度的探讨。因此,作者对钾长石在极端碱性条件下(190℃,24h,初始p H=12.4)的蚀变机制及其蚀变产物层状硅酸盐托贝莫来石的显微结构开展了纳米尺度的研究。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光谱等观测结果显示,钾长石在碱性条件下水热蚀变所得到的产物主要为托贝莫来石、水钙铝榴石和方解石。高分辨率的透射电镜结果表明,在钾长石与次生矿物相的界面形成了纳米级的多孔非晶质层,且在空间上表现出结构的不连续性。界面溶解-再沉淀(CIDR)机制很好地解释了钾长石与次生矿物相界面的空间不连续性和非晶质层的形成。对蚀变产物中纤维状的托贝莫来石晶体进行显微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托贝莫来石的孔隙直径为0~160nm,平均孔径约为40nm;其构成的纳米孔隙和通道有利于增加周围流体中离子和气体的溶解度,并可能会影响局部化学平衡。这为层状铝硅酸盐作为自然界以及工业吸附材料和催化剂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0.
本文收集了1989年之前中朝陆块自晚石炭世至第三纪期间的古地磁极数据.应用分类过滤方法选出可靠的古地磁极,建立了中朝陆块新的视极移曲线.通过中朝陆块与扬子陆块视极移曲线的比较,对前人提出的两个陆块会聚的几种模式进行了检验.本文提出的旋转模式,对研究两陆块的会聚过程是较合理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