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气候变化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投入-产出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永勤  缪启龙 《气象学报》2001,59(5):633-640
利用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结合气候变化对工业影响的统计模型、对 农业产量影响的计算机模拟系统,建立了气候变化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投入-产出模型。研究 了当气候变化对工业、农业部门的生产和产品发生影响时,导致的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拉 动需求量和各个部门间的投入-产出流量的变化,从而预测各个部门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总产 出量,对2010,2020年的经济发展。综合分析 气候变化对各部门的影响,找出适应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适应对策,为决策者 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通过处理全国400余个台站1951~ 1995年的降水、平均气温 、积温等资料,利用GRAPHER,SURFER等绘图工具,分析了青藏高原所处气候区域的气候特 征及变化趋势,并采用桑斯威特方法计算出可能蒸发量,从而得到全国的湿润指数分布,由 此确定青藏高原的气候分区,继而通过卫星遥感获得的全球归一化植被指数(Glob-NDVI),结 合降水、气温,分析了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演变的联系,最后着重从积温与高原农作物方面 作了一定研究。  相似文献   
103.
主成分分析在气候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n个站、p个气候要素的气候场,可由主成分分析用前m个主成分表征气候场的气候特征;并由因子载荷量判断各主成分表示的气候意义。对陕西省100个站、17个气候要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前三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8.8%。并由前三个主成分的分布将陕西省划分为5个气候亚带、11个气候区、26个气候小区的三级气候区划。  相似文献   
104.
105.
用南海的船舶气象资料分析了南海海面风应力的四季特征。指出冬季风应力最大,且指向西南;夏季次之;春、秋两季较弱,最小在春季。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南海风应力与大涌频率、浪高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106.
段春锋  缪启龙  曹雯 《中国沙漠》2012,32(6):1723-1730
潜在蒸散是区域干湿状况评价、作物需水量估算和水资源合理规划的关键因子。基于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和16个台站1961-2009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估算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的潜在蒸散量ET0,在对ET0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该地区ET0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导致多年平均潜在蒸散的分布和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49 a来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年和四季ET0变化整体上均为下降趋势,时间演变过程中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均由下降趋势转为缓慢上升趋势。空间上,ET0变化在北部地区多为显著下降趋势,而南部地区多不显著;春、夏、秋3季ET0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与年情况比较一致,但冬季ET0呈上升趋势的站点明显增多。影响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多数站点ET0变化的主导因子是风速;第二影响因子春季和夏季主要是日照时数,而影响秋季和冬季ET0变化的主要是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107.
基于证据权法构建滑坡地质灾害评价模型,进行杭州市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主要数据源包括1930-2009年杭州市域采集到的1 905个地质灾害个例以及杭州市地质图、土地利用数据及数字高程模型(DEM)等。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及信息提取功能,筛选强降水、地层岩性、坡度、坡向、坡高、河网与道路缓冲等证据因子,并运用证据权法客观确定各因子权重, 最后通过Arc-WofE扩展模块对多种优选因子的叠加,计算任意格网单元的滑坡发生概率,实现对潜在滑坡点位的空间预测。经分离样本法验证,区划准确率为88.3%,分析结果与现有滑坡的分布情况比较吻合。据此表明证据权法在多指标评价及其权重确定等方面具有普适性,值得在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等方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8.
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精细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拔、坡度、坡向以及周围地形遮蔽作用,造成山区各部位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有很大差异.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前的模型进行了一些改进,考虑了坡度、坡向和地形相互遮蔽作用对复杂地形下天文辐射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研制了以复杂地形下天文辐射为起始数据的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的分布式模型,在模型中还考虑了散射辐射的各向异性及坡地反射辐射对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的影响.应用100 m×100 m分辨率的DEM数据及气象站常规观测气象资料,计算了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100 m×100 m分辨率的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结果表明:(1) 局地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地形遮蔽等对太阳总辐射影响显著,地形对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2)在缺乏复杂地形下坡面考察资料的情况下,建立以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为主的物理经验统计模型是实现细网格辐射资源计算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09.
塔克拉玛干沙漠肖塘地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肖塘地区梯度自动站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5月31日的观测数据,计算出该区域中性条件下粗糙度范围是1.00×10-11~1.65×10-3 m,平均粗糙度为6.05×10-5 m,接近沙粒粒径的1/30,与平坦沙面粗糙度相似。摩擦速度的范围是0.14~2.33 m·s-1,平均值1.24 m·s-1。粗糙度随下垫面性质变化明显,与稳定度呈正相关,与风速呈负相关,摩擦速度随粗糙度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2010年总辐射、散射辐射、直接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散射辐射变化特征和散射辐射与晴空指数、大气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散射辐射年曝辐量为3 628.5 MJ·m-2,占年总辐射曝辐量的59.5%,高于全国平均值;散射辐射夏季大(468.3 MJ·m-2)、冬季小(120 MJ·m-2),日最高值基本出现在正午,夏季最高辐照度达719.2 W·m-2。与晴空指数大于0.7时相比,晴空指数小于0.7时,秋、冬季散射辐射增加。晴空指数>0.3时,散射辐射与总辐射的比值随晴空指数的增加而呈线性递减;晴空指数<0.3时,散射辐射与天文辐射的比值随晴空指数的增加基本呈直线增加。散射辐射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呈指数递增。散射辐射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大气质量小于5的范围内且随大气质量的增加而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