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217篇
地球物理   154篇
地质学   397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24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4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14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18篇
  1956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根据1961—2012年湖泊水位观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线性趋势分析与小波分析法,对比研究了博斯腾湖与伊塞克湖近50多年来水位变化特征,并对湖泊未来水位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1961—2012年,博斯腾湖和伊塞克湖年水位总体呈显著的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两湖水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平稳下降;90年代后,博斯腾湖水位变化波动比伊塞克湖更为频繁,经历了迅速上升和下降的阶段,而伊塞克湖年水位较为稳定。(2)水位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博斯腾湖和伊塞克湖年水位变化分别存在18a和22a的主周期,从水位未来变化趋势预测结果来看,博斯腾湖水位将来一段时间继续下降,伊塞克湖水位则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982.
基于MODIS的MCD12Q2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结合遥感降水和气温数据产品,探求了天山新疆段2001—2014年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对作用。天山新疆段植被物候始期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集中于3月10日至5月15日,全区14年平均值为3月20日;植被物候末期具有纬度地带性分布特征,集中于10月1日至10月25日。天山新疆段植被物候始期在山区呈不显著推迟趋势,绿洲和平原呈不显著提前趋势;植被物候末期主要呈不显著提前趋势;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天山植被物候期的重要因素。物候始期受当年春季气温的影响最为显著,也受到前一年冬季降水量的影响,其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夏季和秋季降水量是天山新疆段植被物候末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83.
以2011年8月11日在伽师—阿图什交界处发生的5.8级地震为例,利用MODIS的LST产品数据,采用STL分解法有效地去除地表温度时空数据中的年变趋势及季节因素周期性的影响,对其余的残余项进行GESD异常检测,并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的LST异常及其他地震的关系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温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趋势;利用STL分解法可以看出震前存在明显的热红外异常,增温现象经历了"出现-扩大-分散增温-增温幅度达到极值-消失-发震"等几个阶段。(2)发震前四个月研究区周围存在明显的热红外异常,2月10日发震断层周围出现大面积异常,异常特征持续2个月后的4个月发震,峰值距发震时刻时间间隔较长。(3)余震分布与断裂带和热红外异常分布特征相关,震后大部分余震主要分布在主震发生的震前出现热红外异常的断裂带附近。(4)通过对比同地区相似震例发现,本次地震与2018年9月4日伽师县MS5.5地震的热异常特征有许多共同点,其中相同的峰值距发震时刻的时间间隔具有一致性,为震前热红外异常特征的归纳提供典型的参考信息。该次地震热红外异常显著,进一步验证了...  相似文献   
984.
利用形态分析法和速率分析法,检验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6.4地震前出现的地球物理定点观测异常。结果表明:伽师地震前共存在4项中长期异常,包括3项背景异常和1项中期异常,其中仅有乌恰钻孔倾斜中期异常对应本次伽师MS6.4地震。统计显示,在本次地震前,喀什地磁垂直分量拟合差值首次出现超过2倍均方差的背景异常,异常出现后,台站周边发生多次MS≥5.0以上地震;乌恰钻孔倾斜的震例均发生在异常结束后2个月左右,且异常持续时间越长,对应地震的震级越大。  相似文献   
985.
采用形态法和小波分析法,分析2020年3月20日蒙古MS 5.9地震震中距400 km范围内巴里坤、富蕴和芨芨台地震台倾斜观测资料的震前异常特征。结果表明:3套资料在震前均具有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分别表现为反向趋势变化、破年变形态和倾斜速率减缓的特征;使用db4小波对3套资料进行分析,其6—9阶在震前出现周期为几天至几十天的低频短期异常,同时巴里坤水平摆倾斜仪EW分量8—9阶趋势异常较显著。  相似文献   
986.
选取2017—2021年巴里坤测震台数字观测资料,对近2 000 h波形数据,运用Welch平均周期法,计算得到该台台基背景噪声与噪声功率谱密度(PSD)及1—20 Hz地动噪声均方根值(RMS)。通过数据对比分析,认为2018—2020年,受G7、G575高速公路施工、人为干扰等影响,巴里坤测震台台基噪声水平不断升高,2019年噪声值达到最大。同时,对比巴里坤测震台在高速公路通行前后的背景噪声可知,2021年日、夜噪声差值高于2017年,且夏季高于冬季。  相似文献   
987.
造成洪涝灾害、水质污染等问题的原因是城市建设行为对水文循环过程的干扰,当超过水文循环自我调节能力的极限后,知识水文生态功能退化。从研究城市水文效应入手,分析城市建设对水文循环过程的扰动行为,主要包括隔断降雨入渗下垫面、打破水文地景格局、破坏水文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城市化水文循环扰动作用进行分析,在城市规划中引进水文循环健康这一概念,通过多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形成城市化过程中规划水文效应的有效方法。研究过程中得出,以城市作为孤立点展开对策研究,不仅忽了水文效应的外部成本,而且割裂了河流的汇水边界。  相似文献   
988.
989.
为了使天线系统接收和显示的信号更清晰,达到消除系统噪声和电磁干扰的目的,针对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南山观测基地对射电天文观测和深空探测(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测)的特殊要求,利用Matlab/Simulink强大的数值计算与仿真功能实现了一种依据自适应方法滤除噪声的滤波器。首先选择脉冲星1910+0728和1913-0440的观测信号为滤波参考信号。在Matlab上通过编写M文件设计了滤波算法并有效滤除了噪声。然后运用Simulink进行建模仿真,通过不断改变系统阶数与步长找到了滤波效果最好的自适应滤波器,确定了其最优参数为8阶,迭代步长为0.005。实验表明在这种阶数和步长下,滤波器能在保证快速滤波的前提下有效地还原接收信号的轮廓,将偏差降到最小。仿真最终结果表明自适应滤波器滤波效果良好,实用性强,满足了射电天文观测和探月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0.
粮食危机毁灭全球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9月,总部设在华盛顿的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先生曾经发表了一份长达141页的报告《谁来养活中国人?——来自一个小行星的醒目报告》。报告说,由于中国目前面临日益严重的水短缺,中国高速的工业化进程对农田造成的破坏,再加上中国每年增加一个新北京的人口,中国为了养活她的12亿人口,很可能不得不进口大批粮食。这种进口很可能会引起世界性的粮价上涨。布朗称,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的粮食问题将会对全球的粮食供应产生巨大的影响。国际舆论对布朗"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反映强烈。为了回答布朗先生的质疑,1996年5月30日,现任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时任中国国土资源开发促进会会长的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王先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中国怎样养活养好中国人战略研讨会",与会的国家和有关部委领导、"两院"部分院士和专家学者以科学的态度,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关系人们吃饭问题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与探讨,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全国各大主流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最近,布朗先生又有新作:《粮食危机毁灭全球文明?》,标题如此骇人!但是,时代不同了,今天的人们会用理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