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贡嘎山暗针叶林区森林蒸散发特征与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贡嘎山森林区的蒸发实验观测,利用修正的Penman-Monteith公式对地面和冷杉林蒸散进行模拟,并与水面实际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控制该区蒸散的主导因子是太阳有效辐射、大气温度以及植被类型;对裸地、灌草、森林模拟的年内变化过程与水面蒸发的实际观测值趋势一致,分别在4月和9月出现两个明显的蒸发高峰。原始Penman公式可以用于裸露地面和短草地面的蒸发计算,然而对森林蒸散发应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模拟,其模拟结果显示,在非生长季节森林蒸散发低于非森林地面,而在森林生长季节的蒸散发比非林地要高,其变化差异在±25%之间。因此修正的Penman-Monteith公式是森林地区水量平衡计算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2.
程根伟  陈桂蓉 《山地学报》2004,22(2):175-178
森林蒸散发是影响河川径流的重要因素,但是森林影响蒸散发的机理和综合效应评价一直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从植物的光谱反射特征出发,分析了影响森林流域蒸散发的能量收支特征和水分的蒸发耗散关系,指出流域蒸散发的数值是由蒸发潜力和供水能力这两个因素的最小值决定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域蒸散发计算的分布式模型。按照该模型,可以统一解释在湿润地区(南方)、干旱地区(北方)和半湿润地区森林变化前后的蒸散发差异,为森林蒸散发计算中长期存在的分歧提供了统一的理论解释和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33.
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并流区于2003—07加入世界遗产,被世界遗产组织提名为地资源价值的“唯一性和完整性”区。但是长期的过量森林砍伐,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本地区的生态功能退化严重,恢复重建异常困难。因此如何改变过去的生产方式,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成为国内国际关注的重点。运用土地生态学和土地生态学原理,就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区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关系进行探讨,提出了以保护为前提,调整产业结构,适度开展生态旅游,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取得最大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观点。  相似文献   
34.
贡嘎山大气本底观测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贡嘎山大气本底观测站试运行一年以来,基本上掌握了该地区的大气本底特性、组成及其一定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5.
山地科学的重点问题与学科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面临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山区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后备地将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山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山地灾害防治以及山区国土整治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需要科学的指引.从山地的概念和属性人手,论述了山地科学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讨论了山地科学与山地学的联系与区别,构画了山地科学的学科框架,提出山地科学近期应关注的5个重点领域:1.山地环境演变过程与作用机理;2.山地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3.山区城乡关联发展模式;4.山地自然灾害形成机理与减灾途经;5.数字山地与虚拟现实技术.加强山地基础科学问题和分支学科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地理科学,并为山区资源和环境的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6.
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于1987年正式建站。近20 a来,开展了水、土、气、生等多方面的长期监测与试验,并以环境变化下的亚高山森林生态研究为主线,以生态过程和水文过程为核心,对贡嘎山及其邻近地区的现代自然生态环境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冰冻圈演化与动态和第四纪以来的环境演变等展开了多学科研究,为推动我国山地科学和森林生态研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对近20 a来贡嘎山站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应重点加强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37.
山地是地球陆地系统的重要基本单元,为未来人类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已经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战略重点。同时,山地又是生态和环境脆弱地区,与此有关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1998年第5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2002年为国际山地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Mountain,缩写为IYM),联合国的这项决议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 中国是一个山地大国,山地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  相似文献   
38.
贡嘎山高山水文观测试验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根伟 《水文》1998,(5):37-40
介绍了贡嗄山高山水文观测试验系统。该系统建在四川省定县海螺沟海拔3000m的森林区,共包括4个天然溪沟水文站,1个地下水位观测井,1个森林径流试验场和1个综合气象观测站。观测项目有降水、气温、温度、蒸发、日照、林区径流、冰川径流、地下水位、林下降水、树干流、苔藓持水以及人工径流场出流等水文要素。主要观测数据采用自动记录方式或计算机数据采集。该系统结构和功能完全按照高山自然地理和水文特性来设计,可为  相似文献   
39.
森林水文作用的流域尺度效应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植被覆盖对于地面水文过程的影响,随森林面积或流域尺度大小而不同,尺度效应的准确识别和定量评价比较困难.通过水文尺度效应的形成机理分析,对主要影响机制和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分析评判中的主要因素,即从流域大小或森林覆被对能量平衡、潜在蒸散发、水源组成、汇流速度以及河槽调蓄能力的变化等方面来对流域尺度变化的效应大小进行评价.随着流域面积的增加,森林植被的影响降低而河槽调蓄的作用增大,流域尺度也会影响汇流的路径变化,大流域的地下水比重更大,对洪水形态和枯季径流量都有显著的影响.研究还提出基于投入产出原理的最佳森林覆被率的概念和建议比率,结果有助于区分森林本身和流域大小各自对径流特征的贡献,更加合理地评估森林水文效应.  相似文献   
40.
钟祥浩  程根伟 《山地学报》2001,19(5):413-417
通过长江上游地区典型小流域和重大洪水事件有关森林植被变化与洪水方面资料的分析,揭示小流域森林面积的增加,可减少洪峰流量模数,而在森林-土壤系统被前期降雨充分润湿的情况下,紧接着的暴雨可引起洪峰流量的快速增加;指出开展长江上游地区森林-土壤系统截留蓄水容量本底调查及其分类与分区,对指导当前森林植被恢复重建与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及搞好防洪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