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程军  张瑾 《大气科学学报》2017,40(6):769-777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the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由低纬输送大量热量至高纬度北大西洋海区,并通过热通量由海洋输送给大气,主导了附近区域的气候形态,并对北半球尺度的气候变化产生显著影响。本文根据CMIP5多模式多增暖情景的预估模拟结果,通过与增暖前控制试验的对比发现,全球增暖可导致该海区湍流热通量的减小,且减小的幅度随增暖强度增大,模拟结果与观测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热通量的减小存在季节差异,冬季的减小幅度远大于夏季。结合淡水扰动试验的分析表明,全球增暖下AMOC强度的减弱导致大西洋经向热输送减少,进而导致高纬度北大西洋海洋向大气的热输送减小。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the monthly mean sea level data obtained from 3 years‘ (1999--2001) tide-gauge measurements, the 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sea level near Qingdao and Jiaozhou Bay is studi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a surface height at all the tide gauges becomes higher in summer than that in winter,with an obvious seasonal variability. Furthermore the sea surface height measured at a short distance outside the bay i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bay, showing a sea surface slope downward from north to south.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slope are explained as well. The dynamic action of the summer monsoon and the sea surface slope,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monthly mean current are studied by means of dynamics principl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ummer monsoon and the pressure gradient generated by the sea surface slope, with their effects on the alongshore current, is pointed out and emphasiz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3.
曲阜市近山前地区基底地层是理想的热介质,区域主控断裂对地温场起明显控制作用,含水岩组和地下水运动为地热提供了理想载体。以岩石导热特征,可将曲阜地区地层分为2 大类:即热基底地层和热盖层地层。前者热导率为25.41×10-3~36.30×10-3T/cm·s·℃;后者为18.92×10-3~23.99×10-3 T/cm·s·℃。地热资源赋存于受断裂构造控制的槽形地带内,属典型的构造—盆地增温型。  相似文献   
14.
使用CCSM3(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 3)模式的"淡水扰动试验"结果,对热盐环流强度减弱后中国区域冬、夏气候的不同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CSM3可较为准确地再现中国附近区域表面气温及降水量的量值和分布形态。当热盐环流年平均强度减弱约80%之后,中国区域冬、夏季的表面气温与降水量显著降低,但冬、夏季的降低幅度与空间分布形态存在显著的差异。冬季的降温幅度较大且分布较为一致,平均降温幅度可达2.2℃,最大的降温幅度可达4℃;夏季的降温幅度相对较小且南北差异较大,平均降温幅度为1.3℃,最大的降温幅度为3℃。冬、夏季降水量的降低幅度都在6%左右,但其成因及其分布形态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硫铁矿床主要为沉积型矿床,赋存层位主要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吴家坪组(P3w)(同时异相沉积)底部,该层硫铁矿含量约占重庆市硫铁矿总量的92%。对重庆市域范围内上二叠统硫铁矿含矿岩系和矿体特征的分析表明,龙潭组含矿岩系主要为高岭石化基性凝灰岩、高岭石黏土岩,吴家坪组主要为黏土质页岩,煤层中硫铁矿亦较发育。重庆市上二叠统硫铁矿主要富集在4个区域:渝东北城口、开县、云阳、奉节等区县;东部的石柱县以东地区;合川、璧山、渝北等华蓥山地区;綦江、南川、武隆等南部地区。分析认为中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沉降带来硫铁矿铁质物源,而二叠纪晚期海平面升高,海水携带大量硫元素分别自东部、北部、南部侵入渝东北及东部地区、重庆北部华蓥山地区、南部綦江—南川等区县,硫铁矿在还原环境中于成岩—后生作用阶段重结晶而成。基于重庆市上二叠统硫铁矿厚度、品位分布规律及其沉积环境的研究,分析了硫铁矿的成矿模式,提出硫铁矿主要发育于低地残积平原、沼泽、潮坪及海湾环境,多在海侵环境中形成。  相似文献   
16.
建筑物变形监测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军 《海洋测绘》2005,25(3):42-44
通过对某一家属楼现状的分析,介绍了变形监测的设计思路和实施过程,为施工单位提供准确的观测成果,有利于施工单位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该栋家属楼的安全。可以为类似工程变形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芙蓉锡多金属矿床地处著名的华南东西向钨锡成矿带中段北缘,地处炎陵-郴州-蓝山北东向基底构造岩浆岩带和郴州-邵阳北西向构造岩浆岩带的交汇部位,是新近发现的与A型花岗岩具有成因联系的超大型锡矿床.  相似文献   
18.
东宁特大型金矿产于岩浆岩中,主要的矿化类型有隐爆角砾岩型、构造蚀变岩型;控容矿构造有隐爆角砾岩筒、断裂和环状、放射状断裂。矿区及外围断裂构造主要有产NE、近SN、NW和近EW向;各方向断裂构造性质复杂,矿区内断裂构造特征及性质的形成与西部近北东向绥阳深大断裂密切相关,而绥阳深大断裂力学性质演化与大地构造环境中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有关,构造体系成生发展顺序为①东西向构造带;②北东向构造带;③北西向构造带;④北东向构造带;⑤北东向构造带。σ1方向变化为0°→45°→130°-140°→0°→130°。各方向断开控制相应的岩浆岩侵入,而角砾岩筒主要受东西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控制,Ⅱ号脉群及18号脉受同一环型构造系统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川藏交通廊道TBM(tunnel boring machine)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岩石的常规物理力学指标快速预测岩石磨蚀性等级,及时调整掘进参数,达到充分挖掘设备潜力的目的,通过岩石磨蚀性试验和物理力学试验,利用数理统计和数学分析方法,建立了岩石磨蚀性与物理力学性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归纳总结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后发现:研究对象的干密度、吸水率及SiO2含量等物理指标与磨蚀性指数值的相关性均为低度相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单轴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纵波波速、粘聚力及内摩擦角等力学指标与磨蚀性指数值的相关性为中度-高度相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单轴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纵波波速、粘聚力及内摩擦角越大,磨蚀性等级越高;泊松比越大,其磨蚀性等级越低.  相似文献   
20.
川西藏东地区水热体系空间分布与川藏交通廊道布局关系的特殊性,使得隧道难以回避复杂多样的水热灾害.为系统分析工程面临的热害问题,对控制水热循环的水文地质结构进行辨识,辅以地球化学特征、钻孔温深关系解析,分析隧道穿越地热系统时可能遭遇热害的类型及灾变特征.活动性深大断裂与大型褶皱为区内重要控热构造,结合次级断裂、岩石富水性、热水出露特征,梳理出7类控制水热循环的水文地质结构;结合隧道与上述结构的空间关系、水热特征影响要素归纳出两大类、13小类的热害类型.典型案例分析显示康定1#隧道出口段、拉月隧道中段分别穿越折多塘温泉、拉月温泉水热系统排泄区,两段可能遭遇高温高压、突发性涌突水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