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时,常用的计算收敛性、塑性区贯通性和特征点位移突变性等3种失稳判据未能体现出很好的统一性。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针对3个典型边坡(坡角α、坡高H),系统分析了不同单元相对尺寸L/H、剪胀角ψ时各种失稳判据的适用性和统一性。结果表明,3种判据下的边坡安全系数均随单元相对尺寸的减小逐渐逼近Spencer解,但依据计算收敛性得到的边坡安全系数偏差普遍较大;单元相对尺寸较大(L/H≥1/30)时,剪胀角取值对计算的收敛性影响显著,而对塑性区贯通和特征点位移突变时机的影响较小。当单元相对尺寸足够小(L/H=1/60)和ψ=0或φ(内摩擦角)时,3种判据具有良好的统一性;边坡破坏过程出现明显的组合破坏特征,受拉破坏区域和塑性区可以构成较为平滑的潜在滑动面,说明采用单一的压剪屈服破坏准则(如M-C屈服准则)将过高估计边坡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62.
地磁方法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1989 年以来, 我们陆续提出转换函数法, 空间相关和加权差分法, 以及加卸载响应比法等3 种地磁方法, 将其用于200 多个震例分析, 其中有106 个地震作了正式的年度预报, 在97个次危险区预报中, 有15 个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三要素的预报较为成功。  相似文献   
63.
续海金  王国庆  舒坦  刘德民 《地球科学》2021,46(5):1657-1676
北京西山地区广泛发育SE-NW向近乎同时期的逆冲推覆构造和伸展构造,为理解华北克拉通东部构造演化至关重要,而其构造组合特征、变形时代、形成机制和构造动力学背景却没有明确的认识.精细的野外构造研究表明北京西山的南观地区,发育逆冲推覆构造+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组合,形成一种新的构造组合型式:"楔沉式"."楔沉式"构造组合型式的...  相似文献   
64.
深俯冲陆壳物质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实验岩石学方面已有广泛报道,而天然初始熔体的组分却难以厘定。对此,本文从苏鲁超高压地体荣成混合岩中识别出了深俯冲花岗质陆壳部分熔融产生的天然初始熔体组成。野外露头显示,混合岩中主要矿物组成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的浅色熔体呈不连续的条带状与残余体互层产出,指示了原位或近源区的部分熔融特征。混合岩浅色体锆石CL图像呈明显的核-边结构,继承核部为扬子板块来源的岩浆锆石,形成时代为721±24Ma;新生边部CL图像具震荡环带结构,微量元素上REE呈明显左倾,具有Eu的负异常及Ce的正异常,低的Hf/Y和Th/U比值,具深熔锆石特征,指示形成于花岗质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边部U-Pb谐和年龄为225.9±2Ma,略晚于苏鲁超高压地体超高压峰期变质年龄,表明初始熔融发生在超高压地体折返早期。浅色熔体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主量元素上具有高SiO_2、K_2O及Na_2O含量,低的Fe_2O_3~T、MgO及CaO含量,A/CNK=1.02~1.04,呈弱过铝质亚碱性花岗岩的特征,这与实验岩石学中富硅陆壳物质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组分极为相近;微量元素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Pb等),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REE呈较为平坦的配分模式,具弱的Eu负异常并亏损Sr。本文通过上述对天然样品研究,厘定了深俯冲花岗质陆壳部分熔融及其初始熔体的组成,为理解大陆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提供了关键依据。  相似文献   
65.
地球磁场对太阳风的加卸载响应与地震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28  
将磁暴过程作为地球磁场对太阳风的加卸响应,计算分析了北京地磁台1965.1-1979.12和1989.1-1991.12共18年垂直分量Z的暴时场Dst加卸载响应比值fD(Z)的变化。  相似文献   
66.
Maximumlikelihoodspectrumestimationmethodanditsapplicationinseismo┐magnet┐icrelationXIAO-PINGZENG1)(曾小苹),YUN-FANGLIN1)(林云芳),...  相似文献   
67.
以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震害预测为基础,考虑近几年人口、建筑物的变化,综合给出了该区未来地震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基于今后十年该区将处于较低的地震活动水平的估计,结合该区经济、地理条件和近几年世界上几次强震中人员伤亡的经验和教训,认为采取以下对策将大大减少未来地震可能造成的伤亡:①强化抗震设防要求,严格遵守抗震设计规范,提高建筑物的质量,杜绝劣质工程;②提高社会公众对于地震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③建立完善的地震应急管理和救助机构。  相似文献   
68.
基于IPV6的地震监测传感器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下一代网络的兴起和发展,下一代数据网的基础核心技术——IPV6 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数字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并广泛得到应用。2003年国家启动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项目计划—— CNGI,应用IPV6技术,实现与国际下一代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和蒙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监测是地震预报、科学研究、国土规划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实施“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必须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先导,发展地震监测传感器网络。IPV6的网络环境为地震监测系统的建设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抓住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契机,研究基于IPV6环境的地震监测传感器网络,大幅度提高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创造我国地震科学领域数字信息时代的新技术环境。  相似文献   
69.
地球磁场对太阳风的加卸载响应与川滇中强地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续春荣  林云芳 《中国地震》1998,14(2):190-196
川滇地区在1994~1996年间发生了多次中强地震。本文作者将磁暴的初始-主相-恢复过程作为地球磁场对太阳风加卸载的响应过程,计算分析了西南地区10个地磁台站磁场垂直分量Z的暴时场DSt(z)中的暴时扰日变化,以及DS(z)场的加卸载响应比值P(z)的时空分布,发现P(z)的高值区即是未来44天至15个月内发生中强地震的地区。作者还对震区和非震区的P(z)高值与地震和气象灾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粗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