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监测动植物活动、温度、光照变化、地壳变形——机器人取代研究人员在森林中走来走去,下面的传感器将温湿度和不同天气下的光照情况记录下来。科学家不用每天蹲守在森林中进行实地勘测,通过环境传感器网络就可以随时获得森林的降雨量、光照、湿度、植被覆盖率来自森林的一手资料;科学家在实验室通过笔记本远程控制安置在野外、海洋底部的传感器、摄像机等仪器,随时掌控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据《纽约时报》报道,科学家正在全球建立起一个环境传感器网络。  相似文献   
52.
IPv6与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密切相关。虽然国际上对下一代网络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和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无论是电信的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还是互联网的NGI(Next Generation Internet),均以IPv6作为其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53.
续海金  马昌前 《地学前缘》2003,10(4):417-427
大量变玄武岩脱水熔融实验表明,制约埃达克岩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源岩、水和地壳热结构(p-T轨迹)。变玄武岩低到中等程度(10%~40%)的部分熔融过程中,含水矿物(主要是角闪石)脱水反应产生埃达克岩熔体,残余相组合为石榴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角闪石(没有斜长石)。在俯冲带,当压力为1.6~2.2 GPa(约70~90 km)和温度为800~1150℃时,具有高的剪切热速率和非常年轻的(<25 Ma)、热的俯冲大洋岩石圈就会发生脱水熔融形成埃达克熔体。在增厚地壳内,具有高的热状态的底侵玄武质下地壳在压力≥0.8 GPa(>35 km)和温度介于800~1100℃之间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熔体。然而,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富钾高Sr/Y比值花岗岩类,可能形成于加厚地壳开始减薄及地壳从挤压向拉张伸展转换的环境下,所对应的岩浆,与下地壳底侵的碱性玄武岩和/或拉斑玄武岩在压力1.0~1.5 GPa和温度850~1080℃之间发生部分熔融有关,熔融的残余相为辉石岩类,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还受到了地壳AFC的影响。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从加厚转变为减薄的过程,就可能与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及随后含石榴石辉石岩类残余体的拆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4.
对大别山南、北坡燕山期花岗岩风化壳研究表明: 南坡司空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风化壳为剥蚀型风化壳, 在水解作用以及酸性介质条件下脱碱、钙、硅和富铝, 主要矿物学演化是长石、黑云母风化蚀变为伊利石→(蛭石→1.4 nm过渡矿物)→高岭石→多水高岭石. 北坡河棚黑云母正长花岗岩风化壳为稳定型风化壳, 在氧化作用以及弱酸偏中性介质条件下无硅的淋失、富铁和非晶化作用显著, 主要矿物学演化是长石、黑云母转变为蒙脱石、多水高岭石→非晶质. 这些结果显示, 大别山南、北坡风化作用的差异可能与气候条件和构造运动的差异有关, 即, 南坡高温多雨, 淋溶强烈, 土壤处于酸性环境, 经历过构造抬升; 北坡高温少雨, 淋溶较弱, 土壤处于弱酸偏中性环境.  相似文献   
55.
56.
本文介绍了地震通信网络在安全方面采用的措施,如操作系统安全策略,路由器安全策略,防火墙,VLAN技术,IDS入侵检测系统等,同时,对地震通信网络未来安全的一些措施进行了探讨,浅议了双网计算机,物理隔离技术,网络隐患扫描技术和PKI技术,期望地震通信网络安全问题能够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57.
培养跨世纪的地震科技人才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我国防震减迷十年目标任务和地震科技“九五”计划及2010年长远发展规划的实施,就面向21世纪大力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培养与造就跨世纪的地震科技人才队伍,提高其整体素质方面谈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58.
1991年3月26日5.8级地震的磁效应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将华北地区1990年10月—1991年4月地磁核旋定点观测数据利用加权差分法和带通滤波处理提取地震磁效应。发现1991年3月26日山西大同发生Ms5.8级地震的地磁前兆异常和同震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59.
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拓宽地震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领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使地震事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经国家地震局震发人编[1993]057号文批准,广东省工程防震研究所于1993年3月31日宣告成立。广东省工程防震研究所系广东省地震局下属的全民所有制科研事业单位,与广东省地震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实行所长(经理)负责制,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核  相似文献   
60.
舒坦  续海金  章军锋  刘强 《地球科学》2019,44(5):1734-1748
北京西山地区广泛发育轴向近E-W向的褶皱,对理解华北克拉通东部构造演化至关重要,但目前对其形成时代和构造动力学背景却没有明确的认识.北京房山地区的太平山褶皱是轴向近E-W向褶皱的典型代表.通过精细的野外构造观察和构造年代学研究,确定太平山褶皱的空间展布特征和构造样式,厘定构造变形的时代,为该区乃至华北克拉通东部的构造演化提供重要依据.通过详细的野外构造观察和系统的β图解研究,表明太平山褶皱由直立倾伏背斜和斜歪倾伏向斜构成.通过对早期卷入褶皱变形的煌斑岩席和晚期切层侵入褶皱的闪长玢岩脉进行锆石U-Pb定年,得到煌斑岩席和闪长玢岩脉的形成时代分别为147.2±2.4Ma和129.0±3.2Ma,表明太平山褶皱的形成时代为燕山运动B幕.另外,北京西山地区还存在NW-SE向的伸展构造样式.代表本区NW-SE向伸展的房山穹窿(约136Ma)晚于N-S向挤压构造,侵入切割太平山褶皱,塑造了研究区现今主体构造格架,进一步限定太平山褶皱的形成时代为147~136 Ma.因此,研究区轴向近E-W向的褶皱为早白垩世近N-S向挤压构造的产物;N-S向挤压和NW-SE向伸展的构造样式,为华北克拉通中生代构造体制的转换和动力学背景提供关键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