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辽西地区在中生代时期经历了三次火山-沉积旋回,形成的沉积岩中蕴含大量的地壳演化信息。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了该区中生代沉积岩的稀土、微量元素含量,应用微量元素La—Sc—Th,Th—Co—Zr/10沉积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对区域构造背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中生代沉积岩稀土元素含量较高,具有后太古宙沉积岩特征;②三叠纪不同时期沉积岩具有相同的微量元素曲线分布型式,侏罗纪、早白垩世期间沉积岩的稀土元素曲线相对分散,分别具有两种、三种微量元素分布曲线型式,反映沉积物源的变化和活化的沉积构造背景;③中生代时期,构造环境复杂,大陆岛弧型为主,三叠纪-侏罗纪期间处于转型期,兼有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型特征,早白垩世兼有活动大陆边缘型特征,构造环境更为活化。  相似文献   
82.
2002年3月、6月、8月、12月份对胶州湾内4个测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根据调查资料,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法分析了4个调查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污染扰动的状况,结果表明湾北部软底区的B2站在调查期间表现出群落受到中等程度干扰和趋向于受到干扰的状况,但是同1995年的研究结果相比,污染状况已经大有好转;大沽河口的D站未表现出受干扰状态;养殖活动扰动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但是影响不严重。  相似文献   
83.
黄海是中国近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本研究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食物源、营养级和底栖食物网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的食物源悬浮颗粒有机物(POM)、沉积物有机物(SOM)、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δ~(15)N平均值为:浮游动物浮游植物SOMPOM,δ~(13)C平均值为:SOM浮游动物浮游植物POM。共测定了54种底栖动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其δ~(15)N值范围为5.81‰(美原双眼钩虾)~14.6‰(黄鲫),δ~(13)C值范围为-21.51‰(日本胡桃蛤)~-8.38‰(司氏盖蛇尾)。软体动物双壳类大多数以SOM和浮游植物作为主要食物来源;软体动物腹足类大多数为以小型软体动物和多毛类为食的肉食性动物;节肢动物蟹类是以POM、SOM、浮游动植物、小型软体动物和多毛类等为食的杂食性动物;节肢动物虾类大多数以浮游动物和端足类等小型甲壳类为食;小型鱼类大多数以浮游动物和小型软甲类为食;大中型鱼类则是以小型鱼类、小型软甲类和小型软体动物为食。本研究中的54种底栖动物的营养级范围为1.20~3.57。其中,双壳类等10种处于1~2营养级,腹足类、蟹类、虾类和小型鱼类等36种处于2~3营养级,大中型鱼类等8种处于3以上营养级。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的食物源和营养关系,初步构建了黄海底栖食物网。  相似文献   
84.
灾难与辉煌相伴的2008年过去了,我们已经站在2009年春天的关口.脚踩阔阔大野,目视茫茫长天,催春的鼓点不仅让我们感受到送旧迎新的欢乐,也给我们传递了新起点新挑战新考验新希望的信息.  相似文献   
85.
青岛市崂山风景区旅游主线大平岚附近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导致崂山风景区南线道路全线封闭,崩落巨石上方的残留危岩体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急需治理。为使原有景观石得以保护,又不致于形成新的视觉污染,利用人造景观石在崂山风景区大平岚崩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进行了探索。实践证明,该方案投资少、工期短、效果好,既消除了崩塌地质灾害隐患,使原有景观石得到了保护,又未形成新的视觉污染,为人造景观石在风景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6.
塔中碳酸盐岩天然气样品中CO_2含量及其碳同位素值的分析表明,CO_2既有有机成因也有无机成因,而烃气则全为有机成因。样品对比表明,塔中碳酸盐岩天然气中的CO_2含量一般在5%以下,而高含量的CO_2则是酸化压裂时由人工注入的强酸与碳酸盐岩地层反应产生的。酸化压裂产生的CO_2含量与注入地层的酸量正相关,与求产时间负相关;据此建立了最高CO_2含量—酸量—时间相关关系图版。酸化压裂可使气样中的CO_2含量增加,但对N_2和H_2S的含量没什么影响。增高的CO_2会使和CO_2含量有关的参数受到影响,但不会影响和CO_2含量无关的研究参数。对天然气分析数据的使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7.
博白.是桂东南的一个大县,总面积为3824.19平方里.28个乡镇(2003年前是34个乡镇).总人口153万多人。博白县国土资源局.就是在这片土地上肩负着开发,保护.管理国土资源.并为本地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用地保障的重任。无疑,他们在博白县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88.
近几年来,玉林市委、市政府根据本地的发展实际,提出了“振兴工业、服务工业”和“以新区建设带动旧城改造”的发展战略思路。作为专司国土资源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玉林市国土资源局坚决贯彻执行党委、政府的这一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城市土地经营的新路子,认真履行职责,开拓创新,大胆实践,为玉林市的市政建设和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项目用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89.
90.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由于现今构造位置低,埋深在6500~8000m,长期以来一直将其作为塔北隆起的一个次级凹陷单元,并认为是一个海相油气的生烃凹陷,制约了哈拉哈塘的油气勘探。本文通过对哈拉哈塘构造解析和沉降演化过程恢复,发现哈拉哈塘地区是从石炭纪才开始转为负向构造单元,加里东-早海西期,它属于轮南大型古潜山的西斜坡部位;奥陶系鹰山组-一间房组碳酸盐岩经历了多期岩溶的叠加改造,风化岩溶缝洞体储层发育。通过最新钻井资料及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证实哈拉哈塘奥陶系沉积时期不是生烃凹陷,不发育烃源岩,哈拉哈塘及其以北地区的油气是来自南部满西地区的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油气藏解剖表明,哈拉哈塘地区在晚海西期成藏;三叠系沉积前北部构造抬升,导致奥陶系油藏遭受局部破坏和降解。自三叠纪沉积以来,奥陶系油藏一直处于持续深埋过程,盖层不断加厚,油藏基本保持了晚海西期成藏时的形态,因此,哈拉哈塘地区是一个古老的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表明,哈拉哈塘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生储盖条件配置良好,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广泛分布,并处在油气向古隆起高部位运移的有利路径上,具有大面积、准层状富集油气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