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2015年11月—2016年1月船载GPS探空数据和欧洲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西太平洋中南部海域悬空波导现象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空资料分析表明:该区域出现悬空波导的发生概率为47%,平均高度为1 393 m,平均厚度为205 m,平均强度为11.7 M-unit,平均截止波长为2.7 m。悬空波导发生时,天气晴朗,云量较少,以积云为主。进一步分析发现5~30°N范围内悬空波导发生概率高达77%,在800 hPa左右高度存在强悬空波导现象。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表明强悬空波导出现在巨大反气旋运动区,副热带高压内部缓慢下沉引起的干燥大气与海洋边界层内湿润的、上升运动大气相遇,在800 hPa附近形成较强的相对湿度梯度和逆温,导致强悬空波导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利用"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2007年北黄海春季航次的资料,综合分析了短波、长波辐射及海面短波、长波反射辐射特征及与云量、气温、水汽压、海面红外温度等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海面太阳入射辐射远大于海面反射辐射,二者相差约1个量级;海面长波辐射总体上大于大气逆辐射,二者相差约40 W/m2,平均净辐射为153.1 W/m2。观测期间大气透射率约为0.45,并据此分析探讨了云对太阳辐射传输的影响,建立了考虑总云量、低云量及水汽压等因素的海面太阳短波辐射经验估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均方根误差为11.3 W/m2。最后讨论了太阳辐射船基观测由于船体晃动可能造成的误差影响。  相似文献   
43.
对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香港空气污染期间89个污染日的天气环流形势通过模糊聚类的方法进行统计分类,得到大陆冷高压型、入海高压型、东北部热带气旋型和南部热带气旋型4种天气类型.结合细颗粒物(PM2.5)及其主要组分、气态污染物的日变化特征以及气象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天气型影响下的污染事件在不同季节的污染特征.入海...  相似文献   
44.
气象条件对青岛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 2 0 0 2年 4月至 2 0 0 3年 10月多波段太阳光度计资料和同期的气象观测资料 ,分析了不同气象条件下青岛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变化。气象条件的转变与青岛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之间具有很好的响应关系 :南风盛行时会加大光学厚度 ,并增强气溶胶对 >5 0 0nm波段太阳辐射的散射能力 ;轻雾和霾在青岛气溶胶光学厚度中占有较大比重 ,而霾对 <5 0 0nm波段辐射的散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5.
通过大洋赤道海域SST场差异及其原因分析,提出赤道大西洋、西印度洋及东太平洋表层水温低的可能原因。较详细地讨论了西太平洋暖池形成原因,这是由于西太暖池决定了Walker环流的产生,而Walker环流的移动和演变同样会对暖池区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6.
青岛地区沙尘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青岛市7个站1961-2004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青岛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按照沙尘的源地和起因,将青岛地区的沙尘天气大体分为外地漂移型、本地生成型以及外地漂移在本地加强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