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土壤黑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土壤黑碳(Black Carbon)的形成与降解﹑测定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在土壤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并提出未来应重点加强的几个研究方向:1)黑碳测定的标准物质和标准方法的研究;2)火烧历史和频率对黑碳的影响研究;3)黑碳降解机理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2.
为探明城市化进程对区域CO2排放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以中国东南沿海快速城市化地区福建省为研究区域,采用LMDI指数分解法,将福建省CO2排放分解为CO2强度效应(ΔCF)、能源结构效应(ΔCN)、经济规模效应(ΔCY)、能源强度效应(ΔCI)和人口规模效应(ΔCP)5个影响因素,探讨福建省1978—2010年期间CO2排放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78—2010年期间,福建省CO2排放增加了5 817.10×104t,年均增长率为8.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推动福建省CO2排放增加的核心因素是经济规模扩张和人口增加,而抑制CO2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为能源强度的下降,能源消费结构和CO2排放强度变化不是福建省CO2排放变化的主要原因.比较不同城市化阶段发现,经济规模效应对CO2排放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大,能源强度抑制CO2排放增长的贡献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3.
本研究使用自主研发的PID主动增温控制系统和自动化土壤呼吸长期室来探讨持续性主动增温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总呼吸速率的影响.初步实验结果表明:1)增温样地平均增温幅度是4.93℃,与预设的5℃增温相差0.07℃,完全到达预期的效果.对照样地的温度变化越缓慢,实际增温幅度越接近预设值.2)增温对土壤总呼吸速率的影响具有“光敏性”,即增温提高了夜间的总呼吸速率,但有光照情况下土壤的总呼吸速率呈下降趋势.3)增温后土壤呼吸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从18时提前到15时,随着增温时间的增加,每日土壤总呼吸速率的上升曲线越来越陡.4)随着增温时间的增加,夜间土壤总呼吸速率与土温的拟合曲线越来越接近指数关系,酽从增温前的0.60增加到0.93.5)增温后土壤总呼吸速率更不容易受到降水的阻滞,恢复速度更快.产生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在讨论部分已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4.
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可持续生计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汀县2000年以来的生态补偿措施进行分类,总结出各生态补偿方式的具体形式和补偿客体;并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系统阐述了各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现金补偿部分缓解了因封山育林等措施对农户生计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物补偿增强了主要参与农户的物质资本,并确定了以农业为主的生计策略和相对稳定的纯收入;政策补偿主要使主要参与农户获得具有稳定产权的山地资源;技术补偿和产业补偿的作用相对较弱.最后,为增强今后各类农户可持续生计,提出技术补偿、政策补偿和产业补偿方式方面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5.
中亚热带植物排放甲烷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甲烷(CH4)是大气中第二大温室气体,近年有研究发现在有氧条件下陆生植物也能排放CH4.本研究对中亚热带51种树木离体叶片在有氧环境下进行室内培养,发现21种植物能排放CH4,CH4排放速率范围为0.11~1.37 ngCH4·g-1DW·h-1,平均排放速率为0.59ngCH4·g-1DW·h-1.植物是否排放CH4...  相似文献   
66.
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IRGA)原位测定了长汀重建生态系统2个先锋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木荷(Schima superba)冬季树干CO2释放速率(stem CO2 efflux rates,FCO2),同时测定了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树干温度及树干液流密度.结果表明:2个树种冬季南面FCO2日变化呈单峰型模式,峰值分别出现在18:00和20:00;北面FCO2日变化呈S型,最高值出现在18:00到2:00之间;但它们的最低值均出现在8:00前后.冬季马尾松FCO2在0.71~1.56 μmol·m-2·s-1之间,木荷在1.57~2.98 μmol·m-2·s-1之间,极显著高于马尾松(P<0.01).树干温度和树干液流密度是影响长汀重建生态系统冬季马尾松和木荷冬季FCO2的重要因素,FCO2与树干温度显著相关(P<0.05),树干南、北面的Q10马尾松分别为1.86和1.57,木荷为1.77和1.82.白天树干液流出现峰值时,马尾松和木荷树干呼吸产生的CO2分别有19.72%~29.12%和20.68%~29.83%溶解于木质部液流中,并被向上运输.因此,通过FCO2估计树干呼吸速率(stem respiration rates,RS)的方法可能低估了长汀重建生态系统冬季马尾松和木荷白天的RS.  相似文献   
67.
植物排放甲烷(CH4)的来源尚存很大争议,而光照和紫外辐射胁迫可能是植物排放CH4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选择亚热带常见树种米槠、木荷、浙江桂、罗浮栲、杉木、马尾松和柑橘7种树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控制实验研究了光照和增强紫外辐射对树木叶片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树木叶片的平均CH4排放速率在光照条件下(21.176ng·CH4·g^-1DW·h^-1)是在黑暗条件下(9.699ng·CH4·g^-1DW·h^-1)的2.2倍,光照对不同树木叶片CH4排放速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在高UV-B辐射强度处理下,除浙江桂和柑橘外,其他5种树木的CH4排放速率均显著高于低UV—B辐射强度处理的CH4排放速率;树种及其与光照或UV辐射的交互作用对树木叶片CH4排放速率的都具有显著影响,光照或增强UV辐射强度对排放速率较低的树木种类排放CH4的促进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68.
杉木人工林与米储次生促进林生产力和土壤肥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常绿阔叶林采伐迹地进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以米槠为主的次生林(人促落)和营造杉木人工林24a后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人促群落乔木层组成树种为27种,灌木层种类为49种,而对照(杉木人工林)的则分别为12种、32种,人促群落树种组成和结构比对照的复杂。人促群落林分生产力(单位面积蓄积加316.912m2/hm2)亦比对照的(单位面积蓄积量283.288m3/hm2)高。与对照的相比,人促群落0cm~20cm土层土壤哮聚长、>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高3.17%、5.65%,而分散系数、结构体破坏率分别低11.94%、5.01%;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高7.12%、1.75%;土壤容重低14.97%;有机质含量高7.602g/kg;土壤酶活性较强,呼吸作用强度较大。这表明人促群落土壤结构性能、土壤保肥和供肥能力、土壤手化作用强度比对照均有较明显的提高。说明在常绿阔叶林采伐迹地上,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恢复常绿阔叶林,维持林地长期生产力较好的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69.
全球变化背景下研究增温和养分有效性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对于理解林木养分吸收、生产力和碳吸存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杉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镇国有林场内设置土壤增温和氮沉降双因子试验,研究杉木幼树不同月份细根生物量的变化,结果发现:1)土壤增温、氮沉降分别对总细根生物量有显著的抑制和促进作用,土壤增温与氮沉降的交互作用对总细根生物量则无显著影响。2)增温对4月、7月、11月份细根总生物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增温对细根总生物量的抑制效应以7月最大;氮沉降对7月和11月细根总生物量有显著影响,7月份的促进作用大于11月份。3)土壤增温对0~1 mm细根生物量的抑制作用大于1~2 mm细根,表明0~1 mm根系对增温的响应更加敏感。4)土壤增温对表层0~10 cm细根生物量的抑制作用大于较深层的细根生物量;而氮沉降只对表层土壤细根生物量有显著促进作用,表明土壤增温和氮沉降均能显著改变细根的垂直分布。结论表明,土壤增温显著抑制细根生物量,而氮沉降显著促进细根生物量,并引起细根生物量在不同径级、不同土层分配格局的变化,从而可能对杉木适应性和生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0.
植物生长季的变化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以2000-2006年间MODIS-NDVI影像数据集,使用TIMESAT软件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中,分别提取福建省不同森林植被的生长季开始日期(Start of Season,SOS)、生长季结束日期(End of Season,EOS)和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season,LOS)等物候参数,并与全省尺度的气温与降水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NDVI与当月月均气温之间具有较显著的相关性(R2为0.72-0.79,p<0.01),同期温度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相对于降水量更重要;而植被生长对降水量的响应存在大约2个月的时滞效应(R2为0.54-0.75,p<0.01),说明前期的降水累积对于后续植被生长有较显著影响。福建省森林植被生长季持续时间约213~223 d,开始于每年4月初到4月中旬(第98~103 d),结束于11月中旬前后(第316~321 d)。其中,南亚热带森林生长季长于中亚热带森林,相同气候条件下的阔叶林生长季时间略长于针叶林。另外,春季(2-4月)气温变化是导致福建省内2个气候带森林生长季开始时间、生长季结束时间及生长季长度变化的关键因素,而伴随春季温度升高,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提前(R2为0.83,p<0.01),同时生长季长度延长(R2为0.80,p<0.01)。7 a间,生长季持续时间呈现微弱延长趋势,总体延长幅度为2.4~3.1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