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51.
制止近海渔业资源滑坡的关键在于渔区劳力的分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渔区劳力流对保护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分流劳力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52.
黄河三角洲进积与滨海湿地地质环境演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黄河三角洲5个钻孔岩芯的沉积学观测、微古分析、14C测年,同时结合历史记录及遥感资料,分析了本区末次冰后期以来的沉积序列,重建了近10ka以来古环境演变过程,分析了古环境演化对滨海湿地演替的控制作用。本文着重讨论了黄河三角洲进积与湿地形成演替规律,总结了从水生系统、浅海湿地系统、潮滩湿地直至上三角洲平原湿地向陆地生态系统的演替模式。同时通过对现代黄河三角洲与老黄河三角洲演化模式进行对比,提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会加速和改变湿地地质环境演替进程和方向的一般规律。笔者等还进一步提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1855年之后湿地演替速率明显加快,约达8~33倍。古环境的重建与滨海湿地响应机制研究可更清楚地理解湿地如何对未来环境变化进行响应,包括海平面上升,从而为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实践活动提供科学导向。  相似文献   
53.
利用2000年3月6日的TM数据以及1981年4月21日的MSS数据对静海县0~30m以内地层的古河道分布进行了解译,通过研究,发现古河道埋深在8.0m以下,属浅埋古河道类型,流向由南向北,走向N、NNE,平面上可划为三条河道带,总体上呈现出平原区辫状水系特征。按地层埋深推断古河道的形成发育时间,浅埋古河道带可划为二期,大致以26m为界,以下为第一期古河道,分布在②带,属南运河和黑龙港河上更新-全新世早期的废弃的古河道。埋深8.0~26.0m的古河道为第二期古河道,为早全新世古河道。静海县第一海相层开始沉积,充填和掩盖了所有古河道。早全新世低潮坪时期,冷期时也有河流摆动。  相似文献   
54.
金水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山东省金乡县,地处鲁西南平原腹地,与县城水乳交融,是集天然河流与人工湿地于一体的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金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实施了水体生态保护与恢复、湿地植被生态保护与恢复、栖息地恢复与系统招引等工程建设,形成了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湿地与城市人居环境协同共生的金乡特色湿地景观,对华北平原地区湿地保护恢复与城市建设和谐共存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5.
采区上覆岩层离层注浆是控制开采沉陷的重要技术,离层的形成和位置判别对正确实施离层注浆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认为,可注浆离层的产生需满足3个条件:弱面剪切破坏、岩层完整性和岩层组的岩性差异性条件。利用这3个条件和莫尔-库仑破坏准则,建立了完整的采区上覆岩层离层形成的力学判据。结合采区上方应力计算的解析解或数值方法可以准确地、方便地确定离层是否产生及产生位置。  相似文献   
56.
采水地面沉降时空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对地面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和结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深入研究采水地面沉降预测理论对于沉降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本构模型和土体参数确定上的困难,采用力学推理和数学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新的采水地面沉降时空预测模型。首先,利用太沙基固结微分方程,建立了反映地面沉降时间效应的半经验计算模型;其次,在分析采水地面沉降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利用随机介质理论研究了采水地面沉降空间分布特征;再次,综合考虑采水地面沉降的时间效应和空间分布形态,建立了采水地面沉降的时空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地面沉降共需4个计算参数,介绍了参数求解方法。最后,利用时空计算模型预测了某地单井采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时空规律。研究表明,所建立的采水地面沉降预测模型能准确地反映采水地面沉降的时空规律,能方便、快捷地预测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57.
与苯并藿烷相比,25-降苯并藿烷的研究较少,目前这类化合物仅检出于加拿大和我国川西北的降解沥青中。本研究在塔河油田井下奥陶系储层稠油中检测到了完整系列的25-降苯并藿烷(C31-C34),发现25-降苯并藿烷与苯并藿烷的比值与现有的生物降解评价参数有较好的可比性,且该参数在不同降解程度原油中的差别比其他参数更大,故今后有必要对其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更精细地评价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  相似文献   
58.
59.
针对大庆油田朝503区块地层压力高、地层流体活跃、水平井施工难度大的特点,通过室内实验,将原有的低粘高切油包水钻井液体系配方进行了改进完善,使其在密度上限达到2.00 g/cm^3时,油水比可控范围90∶10~75∶25,仍然具有良好的流变性、电稳定性和沉降稳定性。经过在朝42-平125井的应用,满足现场的施工要求,保证了井下安全。  相似文献   
60.
鄂尔多斯盆地优质煤资源分布及有利区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炭资源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分析煤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确定该盆地优质煤的定义。根据近年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及聚煤规律研究成果,依据定义确定优质煤主要分布在东胜、榆横、大保当、马家滩、神北、灵武、彬长、华安、黄陵、汝箕沟10个煤矿区和鄂托克旗、杭锦旗、盐池、靖定、环县、庆阳、旬东7个预测区,统计含煤面积达11.1×104km2,总资源量1.44×1012t。选择含煤面积、资源丰度、资源量指标对鄂尔多斯盆地优质煤资源进行评价,划分出最有利、有利、较有利、一般区块,绘制了鄂尔多斯盆地优质煤资源评价分区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