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发展对该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文中选取植被、气象、地形、土壤和人为5个因子,分别以植被覆盖度、降水量、蒸发量、坡度、坡长、土壤层厚度和覆盖类型作为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的评价指标,综合采用专家判断矩阵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其指标体系。利用遥感、GIS等空间分析技术对武汉城市圈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影响水源涵养功能的各单因子重要性的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00-2009年间,武汉城市圈水源涵养功能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空间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武汉城市圈东北部、东南部低山丘陵地带的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较高;短时间尺度上,人为活动所导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和覆盖类型的改变是影响水源涵养功能的主要因素。其中,2005-2009年间,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湖泊湿地减少是武汉城市圈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2.
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旨在为海洋能项目的规划、建设和海洋生态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在遵循相关原则的基础上,从技术评价、资源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经济评价、社会影响评价和政策评价等方面分别阐述了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运用文中提供的方法可提高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的效率和质量,其评价结果可为我国海洋能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对大规模开发与利用海洋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开展围填海工程的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是海洋管理部门加强监管、规范项目用海和施工、保护海洋资源环境的有效手段。围填海项目动态监测现场勘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时效性差,而无人机具有结构简单、易操作、使用成本低、风险小、响应快、适应性强、平台自主性强、可获得高分辨率数据等优势。文章对无人机在围填海动态监测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34.
三沙市温差能电站潜在站址选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杨  张松  汪小勇  杜敏 《海洋通报》2018,(2):230-234
本文基于Nihous等人的方法利用WOA13海洋再分析资料针对三沙市所属几个重要海岛进行了温差能电站站址选划工作。研究表明南中国海温差能资源十分丰富,且功率密度的年变化很小,资源稳定性良好。综合考虑到温差能资源开发所涉及的温差、水深地形、离岸距离、环境影响以及社会经济等指标,本文在三沙市重点岛礁中优选出4个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温差能潜在站址,并进行了详细的资源评估。结果显示:4个电站表层暖水温度介于24℃~28℃之间,年平均值为26℃,1 000 m水深冷水温度约为4℃,表层暖水与1 000 m水深处年平均温差约为22℃,冬季最低为20℃,夏季最高为26℃。温差达20℃时的水深分布情况显示,冷水可获取深度约为500~600 m,离岸距离均在10 km以内。在设计输出功率为10MW的前提下,年净输出功率均在10~19 MW之间,每年发电80GWh并输出22 000 m~3淡水。  相似文献   
35.
柳州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柳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全部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分析柳州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定量评价城市及下辖各行政单元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揭示柳州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总体状况和区域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柳州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6.
白杨  李威  邵褀 《海洋通报》2020,39(6):678-688
海面高度异常 (SSHA) 作为重要的海洋要素,对研究海洋温盐剖面、海洋涡旋等海洋动力现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海洋预测技术存在着预测时效过短、预测过程复杂等诸多问题,现有的机器学习预测方法也只针对几个点或区域 进行平均,忽略了很多重要信息。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正交函数和 BP 神经网络 (一种机器学习方法) 的 SSHA预测模型 (EOF-BPNN) 来实现对起报时刻后 30 天的南海 SSHA 预测。首先,对 1993 年 1 月 1 日—2013 年 12 月 31 日的逐日 SSHA 数据进行距平归一化预处理,构建相关系数矩阵,并对该矩阵进行 EOF 分解,获取主成分。然后将主成分输入 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实现对主成分的预测。最后将主成分预测值与相应的空间模态结合,获取 SSHA 预测值。结果表明,相较于惯性预报和气候态预报,EOF-BPNN 模型不仅能够提供提前 30 天的较为精确的 SSHA 和相应的涡旋演化过程预报,且在整个南海区域拥有更高的 SSHA 相关系数,证明了 EOF-BPNN 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37.
白杨  王盼  赵鹏飞  郭建忠  王家耀 《遥感学报》2022,26(5):988-1001
明确当地臭氧生成敏感性变化的主控因子是制定有效臭氧污染控制策略的前提。采用卫星观测OMI FNR (Ratio of the tropospheric columns of Formaldehyde to Nitrogen dioxide,HCHO/NO2)指示剂将河南省夏季臭氧生成敏感性OFS (Ozone Formation Sensitivity)划分为VOCs控制区、协同控制区和NOx控制区。基于地理探测器,量化气象条件、人为源前体物及其交互作用与OFS的关系。研究揭示:(1)河南省夏季OFS以协同控制区为主,区域内臭氧污染严重,仅次于VOCS控制区。2005年—2015年,FNR值波动下降,OFS向协同控制区转变,主要受NOX减排的影响。2016年之后,FNR值变大,OFS有向NOX控制区转变的趋势。(2)人为源排放是OFS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平均可解释FNR变化的40.5%(q=0.405)。若CO、PM2.5、NOx和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NMVOC (Non-met...  相似文献   
38.
侯红蕊  白杨  李志强 《地下水》2011,33(3):125-127
干旱区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30%,区内水资源短缺,严重的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因此探讨干旱区城市水系规划对区内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鸟海市水系规划为例,对干旱区城市水系规划的内容和模式进行研究.认为干旱区城市水系规划应在协调水资源利用的同时,更注重水系的生态环境发展与景观系统规划,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系的可持...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基于GIS的分布式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思路。提出了以GIS为基础平台.以地图为载体,整合各种通信资源,建立通信资源综合空间数据库的方法,并探讨了跨区域通信资源的分布式管理模式和系统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0.
为研究沁水盆地东北部煤层气成藏特征与产出控制因素,基于寺家庄区块煤层气勘探和生产资料,从地质构造、煤厚与煤层结构、埋深和水文地质特征等方面研究了煤层含气性影响因素,并结合压裂排采工艺和煤体结构等因素探讨了煤层气井产能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 研究区煤储层含气性受构造影响较大,在褶皱的轴部及旁侧构造挤压带,多呈现出高含气量,尤其是向斜轴部。在陷落柱和水文地质条件叠加作用下,15号煤层含气量整体较8、9号煤层低,且8、9号煤层含气饱和度也整体高于15号煤层。(2) 8、9和15号煤层含气性均表现出随煤层埋深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但随埋深增加,构造应力和地温场的作用逐渐增强,存在含气量随埋深变化的“临界深度”(700 m左右)。煤层含气性也表现出随煤层厚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煤层结构越简单,煤层含气性越好。(3) 研究区中部的NNE?NE向褶皱与EW向构造叠加地区,因较大的构造曲率和相对松弛的区域地应力,具备较好渗透率条件和含气性,故成为煤层气高产区。(4) 发育多煤层地区采用分压合采技术可以有效增加产气量,多煤层可以提供煤层气井高产能的充足气源,且多个层位的同时排水降压可使不同煤储层气体产出达到产能叠加,实现长期稳产,含气性较好及游离气可能存在的区域可出现长期持续高产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