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当前,全国正在开展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各省区还普遍开展县级农业区划。作为自然地理基本研究内容之一的土地类型,在认识区域自然地理特点,搞好农业区划上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拟从北京市昌平县土地类型调查制图入手,探索县级农业区划途径问题。  相似文献   
32.
土地类型研究的意义、功能与学科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申元村 《地理研究》2010,29(4):575-583
土地类型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反映的是中小尺度地段分异规律和综合整体的环境特征。对土地类型研究的学术意义、功能和对未来学科发展方向进行界定,对促进土地类型学的发展和应用功能的发挥有重要作用。文章总结了土地类型研究的学术意义与功能,认为土地类型研究是自下而上论证综合自然区划、确立区域土地结构、进行生态研究和生态建设设计、进行农林牧合理用地布局和用地结构调整、灾害成因和防灾减灾研究的基础性学科;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当前该学科存在的关键学术问题是土地类型划分的基本分级体系不确定,各级土地类型划分指标体系未建立,遥感与多元数据计算机制图与分类指标体系未实现技术连接;从学科发展方向着眼,当前应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野外考察相结合,通过典型区解剖方法,确立土地类型基本分级体系,建立各级类型划分指标,以及遥感与多元数据计算机制图与分类指标体系的技术连接,并对未来需要研究的课题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3.
郑度  申元村 《地理学报》1998,53(2):116-122
本文以长江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的定点试验研究成果为依据,阐明了该类坡地退化的关键因子中的坡度,以及土壤粒径,有机质及N、P、K流失的规律。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以土地类型生态属性为依据, 以黄土高原正宁县为案例区, 开展土地生态适宜性与生态系统耦合关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土地类型与生态系统间有良好耦合关系, 是进行土地生态评价, 构建区域合理生态系统结构的主要依据。文章最后以构建正宁县土地合理生态系统结构与发挥生态综合功能为目标, 提出了该县生态建设战略和对策措施, 对指导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35.
柴达木盆地绿洲区划及农业利用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张永涛  申元村 《地理科学》2000,20(4):314-319
分析柴达木盆地绿洲形成条件,首次进行柴达木盆地地绿洲区划。根据绿洲区划原则和指标体系将柴达木盆地绿洲划分为2个区、4个亚区和13个小区,在绿洲区划基础上,对柴达木盆地绿洲农业利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6.
中国地貌区划理论与分区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划和类型是地貌学研究的两大核心内容。中国地貌区划已有诸多划分方案,比较而言,各种方案存在遴选指标不一、确定等级较少、反映特征各异、划分结果不同、成图尺度较小等不足。应中国地理国情普查等国家专项任务的需求,对较大尺度、多级地貌区划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梳理中国地貌区划的理论,包括板块构造与地貌圈特征、地貌形态与内外营力体系、地貌形态的类型组合与区域分异的基础上,基于2013年提出的中国地貌二级区划的新方案,归纳了全国多级地貌区划分的原则,提出了基于"大区—地区—区—亚区—小区"的全国五级地貌等级分区方案,建立了"大地构造控制下的地势阶梯特征—>区域宏观形态类型组合—>内外营力及基本形态类型组合—>区域内形态类型组合—>区域微地貌形态组合"的五级地貌分区指标体系,提出了五级地貌区划体系的命名规则和编码方式,构建了基于多源数据进行多级地貌区划单元精确定位的技术与方法,完成了全国1∶25万尺度五级地貌区的划分,包括6个一级大区、36个二级地区、136个三级区、331个四级亚区、1500多个五级小区,并建立了全国地貌区划数据库。该研究对于促进中国区域地貌学的发展、基于地貌区划的应用研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柴达木盆地耕地荒漠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王秀红  申元村 《中国沙漠》2001,21(Z1):43-47
在阐述柴达木盆地耕地面临的荒漠化(沙漠化和盐渍化)问题及分析其自然和人文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耕地荒漠化防治应该坚持的基本观点以及主要技术措施。认为耕地沙漠化防治的关键是处理好耕地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以生物技术措施为主,最终建立完善的耕地防风固沙林草体系;耕地盐渍化防治的关键是处理好耕地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以水利工程措施为主,利用区域治理模式降低土壤含盐量及地下水位。  相似文献   
38.
中国近40年来地貌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地貌学是地理学的一门主要分支学科,其研究成就与发展一直倍受人们关注。本文对中国近60年来的研究状况,尤其近40年来研究历程进行了回顾,从总结经验与发展态势出发,对地貌学科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分析认为,中国地貌学科在地貌基本类型、区划以及分支学科:包括动力地貌学(包括冰川地貌、冰缘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等)、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古地貌、岩石地貌学(包括丹霞地貌、花岗岩与流纹岩地貌)、其他地貌类型(包括重力地貌,人工地貌)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地貌学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拥有完整学科体系的科学。通过回顾认为,应坚持地貌成因、形态相统一的原则发展传统地貌与综合地貌。加强地貌基础理论与综合地貌研究、开展地貌结构及其功能研究、构建全方位资源环境地貌信息系统、加强海岸地貌与海洋地貌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和学术团队建设,将是中国实现地貌强国目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9.
本文试图分析北京山区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异和组合类型,探索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为建设优质、合理、净化的首都环境服务。 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异概况 北京山区面积约1万余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1.3%。北京山区主要由燕山和西山西山体构成。  相似文献   
40.
申元村 《地理学报》1992,47(6):489-498
本文以土地资源结构类型研究为基础,探讨了不同结构类型的功能,并以宁夏、甘肃干旱区为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