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1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328篇
测绘学   276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球物理   339篇
地质学   902篇
海洋学   18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83篇
自然地理   16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21.
柴北缘绿梁山地区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柴达木盆地北缘绿梁山地区的辉长岩侵入到古生代滩间山群及超基性岩中 ,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显示出源幔特征。选自其中的锆石明显具岩浆型锆石特点 ,4个单颗粒锆石U -Pb同位素年龄均为谐和年龄 ,2 0 6 Pb 2 38U表面年龄统计权重平均值为 (496 .3± 6 .2 )Ma ,代表了该岩体的结晶年龄 ,从而间接地否定了本区滩间山群的时代为晚奥陶世 -志留纪的认识。辉长岩与滩间山群是柴北缘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岛弧的组成部分。此类岩体同位素地质年龄的确定对柴北缘榴辉岩、滩间山群时代及大地构造性质的重新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柴北缘前震旦纪地质系统的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北缘的变质基底具有复杂的岩石组成,除成因迥异的多期变质深成侵入体外,还包括变质程度不同的表壳岩。南带的沙柳河、鱼卡河等地出露大理岩、石英岩、含石榴石片岩和条带状斜长角闪岩等以副变质岩为主的表壳岩系,共同构成了中元古界沙柳河岩群;而出露在北带全吉山、德令哈等地的中高级变质表壳岩系,则为形成于古元古代并具有较强的钾质混合岩化的达肯大坂岩群。柴北缘的柳辉岩分布在南带,除以规模较小的透镜体状赋存于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中外,还和沙柳河岩群共生,但在北带的达肯大坂岩群中没有出现。全吉群的时代为南华纪至震旦纪。  相似文献   
23.
利用熔化自由能 ,由具有同分熔点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相图计算活度。计算的范围遍及三元相图的液相面、液相线、共熔线和三元低共熔点  相似文献   
24.
25.
基于GTP的地下工程与围岩一体化真三维空间构模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针对地下工程开挖体的基本特征及其真三维建模要求,在广义三棱柱(GTP)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提出采用E—GTP模型来构建地下工程开挖体的真三维模型。通过与其围岩地质体的G—GTP模型的耦合,实现了基于GTP的工程开挖体与围岩地质体的一体化建模。该模型将地下三维空间实体抽象为点、线、面、体四类对象,通过结点、TIN边、侧边、TIN面、侧面和GTP体元共6个基本几何元素进行统一表达。该文重点讨论了E—GTP的建模原理与方法,并介绍了基于面向对象思想的一体化空间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26.
27.
本文运用数字PID控制技术,使用微处理器作为控制器,在分析陀螺经纬仪自动寻北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寻北的自动控制模型,为研制全自动陀螺经纬仪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8.
根据2002年和历年牧业区气候条件、土壤墒情、牧草的生育及产量状况对照分析:2002年春季,青海省牧业区气象条件及土壤墒情好于往年,牧草长势普遍较好;夏季前期(6月一7月中旬)降水基本正常、气温偏高、雨热配合较好,对天然牧草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后期降水偏少、温度偏高,土壤失墒较为严重,部分地区出现了轻一中度旱情;秋季(9一11月),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黄枯期较历年平均日期提前了1—10d;8月下旬,青海省牧业区各地牧草产量稍高于去年及历年平均值,属平偏丰,气候年景较为有利于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29.
九十年代以来,地质学家又把恢复古海水表层温度作为一项研究热点,并且标度了几种地质温度计,本文对它们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