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990年7月5日至6日,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北部出现了一次大暴雨过程,造成了严重的山洪灾害,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本文在天气形势分析基础上,着重利用能量位涡、相当能量位涡,并结合水汽通量散度和能量场对过程进行诊断。通过诊断和探讨过程发生机制,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实时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建立以多种数据库为支撑的西北地区东部重要天气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在本地灾害性、关键性和转折性天气的中短期预报方面具有较好的业务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利用B-P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了以多数据库为支撑的甘肃省降水神经元网络预报系统。经过试运行发现,该系统具有客观定量化、系统化、业务实用化以及预报效果较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近半个世纪来中国西北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新、青、甘、宁、陕及内蒙古西部地区)1960—2003年131个测站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及年平均地面风速等资料,分析了近44年中国西北地区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研究表明:近半个世纪来中国西北地区基本都表现为显著的增温趋势,增温速率普遍为0.2~0.9℃/10 a,大部分地区高于0.22℃/10 a的全国平均水平,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相一致,并且在1994年还发生了一次增温突变。西风带气候区年降水量表现为小幅增加趋势,而季风带气候区表现为小幅减少趋势。近44年来西北地区水面蒸发量表现为显著的减少趋势,且在1976年左右发生了减少突变。整个西北地区平均地面风速减少、日照时数减少、平均日较差减少、相对湿度增加及平均低云量增加可能是水面蒸发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夏季北极涛动与西北夏季干湿特征的年代际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新、青、甘、宁、陕及内蒙古西部地区)1960—2003年131个测站夏季降水量、小型蒸发皿蒸发量,NEC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及夏季北极涛动指数,首先通过降水量和蒸发量定义了均一化干湿指数,进而分析了夏季北极涛动同西北地区夏季干湿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夏季北极涛动与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夏季干湿特征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年代际尺度上关系尤其密切。夏季北极涛动与西北地区夏季干湿特征空间变化的南北差异密切相关,在夏季AO偏强年代,海平面气压场在东亚大陆为正距平,太平洋为负距平;700 hPa风场在贝加尔湖地区及其下方有较强的反气旋性距平环流,西北西风带区出现西风距平,季风区出现北风距平,而500 hPa高度场在中国西北地区表现为西低东高结构。这样使得东亚夏季风偏弱,西北西风带区在夏季以西风气流为主,降水偏多,气候偏湿,而季风区盛行偏北气流,降水偏少,气候偏干。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6.
盐池地区沙尘暴期间风沙运动若干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鹏祥  孙兰东  岳平  牛生杰 《中国沙漠》2007,27(6):1077-1079
通过沙尘暴期间的实际观测资料,对宁夏盐池地区沙尘暴期间风蚀起沙的几个相关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地10 m高度的临界起沙速度为5.0 m·s-1,临界摩擦速度为0.32 m·s-1;采用凌裕泉提出的“最大可能输沙量”计算方法,得出盐池地区沙尘暴期间的输沙量为12.42 kg·m-1;当地沙尘气溶胶粒子传输距离为1.4×105~1.4×106 km。  相似文献   
17.
印度洋SSTA对西北夏季空中可降水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近50年NCEP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风场、地面气压,比湿以及NOAA重构海表温度资料,运用SVD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印度洋SSTA对我国西北地区夏季空中可降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秋季印度洋海温异常对预测夏季中国西北空中可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具有明确的指示意义,而且关键区主要在赤道印度洋,如果印度洋秋季海温异常偏暖,则中国西北夏季空中可降水量异常偏少,反之亦然.同时发现由于印度洋秋季海温近50年有变暖趋势,使得中国西北夏季空中可降水量呈变少趋势.另外通过分析还发现,若印度洋秋季海温异常偏冷(暖),中国大陆上空从同期秋季到后期夏季500 hPa高度场呈西低(高)东高(低)型,这样新疆有明显偏弱(强),而期间南压夏季风也强(弱)于常年.冬季风弱(强)于常年,后期夏季我国西北地区东北部有异常偏强(弱)的偏南的水汽输送,使得空中可降水量异常偏多(少).  相似文献   
18.
在兰州区域气象中心DEC业务网络下运行的新型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对西北地区东部的重要天气,按中短期预报时效,以模块的方式建立预报系统;以引进人工智能神经元网络技术,预报甘肃省降水天气。该系统经试运行,具有业务实用性强、预报效果较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湿位涡和Q矢量与西北东部暴雨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湿位涡理论和Q 矢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位于发生在副高边缘青藏高原东侧复杂地形条件下一次暴雨过程。通过对湿位涡、Q 矢量散度、涡度和锋生函数等物理量分布特征的诊断,发现造成西北东部暴雨的内在机制, 是一次大环流形势调整后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与新疆东移冷空气在其边缘交绥抬升时切变辐合带强烈发展,从而激发前期堆积的不稳定能量释放,并提出了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业务中应用湿位涡及Q 矢量场作暴雨落区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大气水汽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变化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对西北地区大气水汽的区域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不同气候系统影响的西北地区可划分为西风带、高原区与东亚季风等3个气候影响区,水汽沿西北、西方与西南3条路径输送到西北地区;东亚季风区是西北大气可降水量和水汽通量的最丰富区,西风带区是次之,高原区最少.平均状况下,高原区的边坡、东亚季风区、天山及祁连山等西北地区降水最大和次大中心维持水汽的辐合状态.西风带区在1978年以前净水汽通量呈“亏损”状态,之后维持“盈余”;高原区净水汽通量一直为“亏损”状态;东亚季风区90年代以前净水汽通呈“盈余”状况,其后基本维持平衡,且数值远大于其它区.西风带区降水和大气水汽在变化过程中均有突变发生,时间分别为1990年和1985年,其它两区没有突变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