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利用ArcGIS生成水系密度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生成水系密度图的思路和方法。文章以DEM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中的水文分析功能自动提取水系。水系经过与网格相交、重新统计总长度、连接等操作,最后得到水系密度图。以徐州地区为例,说明该方法的通用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A.  L.  Densmore  M.  A.  Ellis  G.  S.  Hancock  N.  Richardson  王金艳 《世界地震译丛》2008,(2)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地形陡峭、起伏大,经历了新生代的快速冷却和剥蚀,却没有显示出该前陆盆地产生过大量级地壳缩短或调解过程的证据。我们通过应用各种地貌观测结果对平行于该高原边缘的几条大断层的运动和滑动速率进行约束,来论述这一矛盾。北川和彭灌断层主要是右旋滑动的活动构造,沿该高原边缘可连续追踪达200km。这两条断层都断错了河流填充阶地,得到的宇宙成因核素10Be经继承校正后,暴露物的年龄少于15ka,说明了晚更新世的活动。彭灌断层沿走向的两个地点在全新世看来活动过。两条断层晚第四纪的视下落速率沿走向是变化的,但一般都小于1mm/a。走滑位移的速率很可能要高出几倍,可能约为1~10mm/a,但仍旧约束不好。四川盆地西缘特别是山前带,在晚第四纪也发生了褶皱和右旋走滑活动。这些观测证明了该高原东缘形成和保持的模式,没有发生大的上地壳缩短。这些也表明,与青藏高原东缘平行的断层的活动可能预示着人口密集的四川盆地存在很大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与气候因子之关系   总被引:22,自引:17,他引:5  
利用我国北方1954—2005年470个站点的春季沙尘暴资料和相应的气候资料,在合理区划沙尘暴易发地区的基础上,采用气象统计分析中的相关分析方法,对沙尘暴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地温、风速、风蚀指数等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各个区域沙尘暴发生的气候特征,并提出了春季沙尘暴多发的简单气候概念模型。结果表明:①气候要素与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的发生有一定的耦合关系,南疆的沙尘暴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最好,而北疆的最差。与沙尘暴相关性最好的气候因子是风速,其次是风蚀指数。②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多发的简单的气候概念模型:前期(前冬),北、南疆地区较常年多干冷的西北气流;青藏东南地区和柴达木地区多暖湿的西南气流;河西地区、河套地区和东北地区为冷湿的偏西气流偏多。同期(春季),北、南疆地区较往年干燥且多大风;青藏东南地区和柴达木地区暖干;河西地区、河套地区和东北地区冷且多大风。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水口山矿田内的3个典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床、老鸦巢铅锌金矿床和鸭公塘铅锌铁铜矿床的矿石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显微鉴定、电子探针分析和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测试,研究了本区稀散元素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以及与主成矿元素(Pb、Zn、S、Fe)的关系等,总结出稀散元素在本区的富集规律.研究表明:本区矿石中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主要富集Cd、In、Te3种稀散元素.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床In/Zn比值为0.86,老鸦巢铅锌金矿床In/Zn比值为5.10,而鸭公塘铅锌铁铜矿床In/Zn比值为611.20,且w(In)为33.83×10-6~365.62×10-6,因此,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床和老鸦巢铅锌金矿床矿石中的In是以类质同象赋存于闪锌矿和黄铜矿的晶格中,而鸭公塘铅锌铁铜矿床矿石中的In可能以硫铟铜矿的形式赋存.水口山矿田的Te主要有2种赋存形式:一种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硫化物(黄铁矿)中;另一种以矿石中形成其独立矿物辉碲铋矿(分子式为Bi2TeS2)和碲银矿(分子式为Ag2Te)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