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224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随着海洋自动观测系统的推广应用,温盐井也在海洋系统普及开来,对温盐井性能的研究,即所测得的水文数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有现实意义。对连云港海洋环境监测站温盐井内外表层海水温度的数据运用传统的统计对比分析,指出该温盐井测得的数据中有96.2%的水温数据符合海滨观测规范规定的三级标准是有效的。从而表明温盐井满足了测量表层海上温度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62.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四溴双酚A(TBBPA)对桡足类的影响,以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受试生物,探究了温度影响下TBBPA对日本虎斑猛水蚤摄食、滤水、产粪的影响以及在其体内的富集情况。结果显示,毒性暴露24h后,摄食率和滤水率随TBBPA浓度的升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随温度升高,摄食率和滤水率先升高后降低。产粪粒数在各浓度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温度升高,产粪粒数逐渐升高,18℃与其余两温度组差异显著(P<0.05)。TBBPA持续暴露两世代后,生物富集量随着TBBPA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p<0.05),且F1代比F0代富集量大;随温度升高,生物富集量先降低后升高,在20℃最小。生物富集因子(BAF)随着TBBPA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具有世代效应;随温度升高,生物富集因子先降低后升高。其中,BAF的范围在13.26×10~3~24.58×10~3,表明日本虎斑猛水蚤对TBBPA具有较强的生物富集性(BAF>5 000)。  相似文献   
463.
为探讨四溴双酚A(TBBPA)对海洋桡足类的毒性效应,本文运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及组织切片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从个体、组织和细胞三个层次研究了TBBPA对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TBBPA单世代暴露后,221.15、442.30μg·L~(-1) TBBPA组日本虎斑猛水蚤的首次抱卵时间显著延长、性别比显著升高;自首次抱卵时间开始10d内,各浓度组卵囊发育时间和抱卵次数均未受到显著影响,低浓度组雌体产卵量显著升高。此外,经TBBPA暴露后,各浓度组日本虎斑猛水蚤卵巢组织形态良好未发生明显病变。低浓度组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良好,而221.15、442.30μg·L~(-1) TBBPA组卵母细胞的部分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如内线粒体内嵴溶解,卵黄膜溶解、卵黄颗粒变形等现象,且随TBBPA浓度升高,超微结构受损程度呈递增趋势。研究表明:TBBPA不仅在个体水平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生殖造成影响,还在细胞水平显著改变日本虎斑猛水蚤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具有显著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464.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西藏人口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在乡镇尺度下厘清人口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与区域差异,对在生态脆弱区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基于2010年西藏自治区的乡镇尺度人口普查数据,提取人口密度和空间因子,利用空间统计方法分析了人口分布的疏密特征和集聚特征,对比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随机森林回归方法探索该地区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 西藏乡镇人口密度在空间上表现出极强的非均衡性,其总体趋势是东南高西北低,高密度区与大江大河及主要交通干线具有较强的空间耦合性;② 大致以波绒乡(聂拉木县)—岗尼乡(安多县)为西藏的人口分界线,人口集聚的“核心—边缘”特征明显;③ 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中,人造地表指数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程度最大,随后依次为夜间灯光指数和路网密度;④ 利用随机森林方法进行的人口密度预测比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精度高,可以用来对影响因子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排序在前六位的影响因子由高到低依次为夜间灯光指数、人造地表指数、路网密度、工业总产值、GDP和多年平均气温,它们与人口密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地形地貌要素中以海拔和坡度的贡献率最大且与人口密度均呈负相关关系;⑤ 西藏人口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河谷是西藏地区人口的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拉萨河谷、年楚河谷以及三江河谷;⑥ 通过随机森林回归分析,可以利用概念模型来表达人口分布影响因素,将主导因素概括为土地利用结构、道路通达度及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465.
466.
467.
昆仑造山带石炭纪岩相特征及构造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野外观察、分析测试,结合覆盖全区的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前人研究成果,选择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洋盆发育的典型时期石炭纪,对其地层、岩相特征、构造古地理以及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昆仑造山带石炭纪总体处于伸展裂陷的大地构造背景,昆北为活动边缘裂谷,大部分区域为滨浅海相沉积,局部为半深海及火山盆地相沉积;昆中大部分地区为洋岛或水下隆起,洋岛主要为剥蚀区,水下隆起部分主要为滨浅海相沉积,局部地区为碳酸盐岩台地;康西瓦-木孜塔格-阿尼玛卿一线为有限洋盆(昆南洋),昆南大部及昆中部分地区为深海一半深海相沉积,昆南部分地区为滨浅海相沉积;总体表现为两堑夹一垒、洋岛遍布、南深北浅的多岛小洋盆的构造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468.
含黄铁矿泥质岩石的频散特性使得地层的电阻率测井响应值在高频电阻率测井中会出现失真现象,导致储层的饱和度计算存在较大的难度。为了更好的消除岩石中黄铁矿和泥质的电阻率频散影响,同时弥补天然岩心中各种物质成分、含量,以及分布形式等因素无法人工控制的不足,本文设计并在高温高压下制作了12块含分散状黄铁矿颗粒和粘土颗粒的人造固结岩样,分析岩样在多种电流频率条件下,不同地层水矿化度以及饱和度的岩电实验数据,得出频率对含黄铁矿泥质砂岩导电规律的影响:分散状黄铁矿和粘土颗粒都具有频散特性;随着电流频率的增大,岩样复电阻率实部减小。基于有效介质对称导电理论,结合实验研究成果,考虑黄铁矿含量和泥质含量变化对岩石频散规律的影响,建立了黄铁矿泥质砂岩有效介质复电阻率实部频散模型。理论模拟表明当电流频率、黄铁矿及分散泥质含量变化时,模型预测的黄铁矿泥质砂岩频散规律与实验规律相一致。利用岩电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含黄铁矿泥质砂岩储层的频散特征。通过选取多种电测井中应用的电流频率,建立了黄铁矿电导率为0.062 S/m,泥质电导率为0.031 S/m的电阻率频率影响校正图版,给出了运用该图版进行高频电阻率测井响应校正的具体方法,为获取地层的真实电阻率值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69.
黄河三大水患成因与危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黄河水患灾害连年不断,所以,治理好黄河水患,利用好黄河水资源,建设好生态环境,任务十分艰巨。文章对黄河洪水、断流、水污染三大水患灾害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全面分析,为黄河治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0.
SSM/I微波辐射计数据陆面温度反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广东  王超  田国良 《遥感学报》2001,5(4):254-258
利用美国防卫气象卫星计划(OMSP)特别微波辐射/成像计(SSM/I)的多通道微波辐射亮温数据,开展中国陆地区域陆地表面温度反演研究,选择1997年7月20/24日的SSM/I数据,先对中国陆地区域的数据进行处理与成像,然后基于Holliger算法利用七个通道数据进行地表类型分类,最后利用SSM/I数据的统计算法进行中国区域内的陆面温度反演研究,并用NOAA-AVHRR反演的温度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SSM/I微波辐射计数据可以为大面积的陆面温度反演提供快速的研究方法,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一种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