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丘迎风坡风速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格状沙丘表面气流的观测结果表明,迎风坡风速的增加程度因坡成形态和原始气流的方向,强度而不同。迎风坡风速放大率介于1.06~1.91之间,且在格状沙丘主梁,主要与坡形系数和高度有关;在副梁随原始风入射角,坡形系数而变化,风速放大率对沙丘形态的影响主一要增加丘顶区域的输沙率和活动性,且因区域气流的方向和强度而不同,在横向气流条件下,其迎风坡随区域气流强度和增加而变缓,变长,在双向(斜  相似文献   
12.
哈斯  王贵勇 《中国沙漠》1996,16(3):216-221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横向沙丘因断面形态不同可分为凸形和凹形两种类型。横向沙丘丘顶至落沙坡为风沙堆积区, 沙粒沿滑落面作重力下滑时, 较粗颗粒先到坡脚, 背风坡的沉积物下粗上细。沙丘迎风坡则因断面形态不同而影响沙丘表面过程。其中, 凸形沙丘迎风坡为高饱和风沙流环境, 下部有大量蚀余粗颗粒, 上部发生加积, 故下粗上细; 而凹形沙丘的迎风坡则为低饱和风沙流环境, 表面普遍风蚀, 前积纹层出露表面, 沉积物下粗上细, 实际上是背风坡沉积物重力分异结果的重现。沙丘高度与平均粒径和分选参数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风成床面作为一种地形, 对风沙地貌表面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是风沙地貌尚须努力开拓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末次冰期以来中国季风区西北边缘沙漠演化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季风区西北边缘的沙漠是全球中纬度敏感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区内的毛乌素沙地、共和沙地和腾格里沙漠,通过对末次冰期以来地层年代学、沉积相和地层空间分布的研究,重点探讨了末次冰期和全新世时期两个特征时段的沙漠演化.其中末次冰期是沙漠的持续发展、扩张期,奠定了沙漠的空间格局;全新世早期沙漠总体趋于固定、缩小,中期沙漠大部处于固定、缩小状态,晚期沙漠有所扩大,但未达到末次冰期的最大规模.  相似文献   
14.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格状沙丘的形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世界沙漠中格状沙丘比较常见 ,但研究程度很低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格状沙丘由NE SW向主梁和与其近乎垂直的副梁构成 .对沙丘区域气流、表面气流、沉积物粒度特征和内部沉积构造等方面的研究表明 ,格状沙丘的主梁形成于主风———西北风的作用 ,而副梁则是在主梁基础上并由主风和次风———东北风的交替作用下形成的 ,其形态 动力学类型应属纵向沙丘置于横向沙丘之上的一种复杂型沙丘 .  相似文献   
15.
16.
沙丘背风侧气流及其沉积类型与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哈斯  王贵勇  董光荣 《沉积学报》2001,19(1):96-100,124
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对现代沙丘表面气流、沉积过程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由于区域气流、沙丘形态及其相互作用等的不同使沙丘背风坡气流发生变化,在此发现三种背风坡次生气流 :分离流、附体未偏向流和附体偏向流。前者以弱的反向流为特征多发生在横向气流条件下坡度较陡的背风坡;后二者具有相对高的风速,其中附体流多发生在坡度缓和的背风坡,其方向在横向气流条件下保持原来的方向,而在斜向气流作用下发生偏转且其强度为原始风入射角的余弦函数。根据背风坡气流方向及强度,作者阐述了不同区域气流环境中沙丘背风坡沉积过程、层理类型及特征,探讨了交错层产状与区域气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廖肖霞  李森  王贵勇  黎志伦 《中国沙漠》2009,29(6):1086-1092
 木堆地层剖面是海南岛东海岸沙丘与丘间地沉积过程的典型记录。在对该剖面地层高密度采样和光释光定年的基础上,对风成沙及相关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粒度参数和概率累积曲线及粒度敏感指标(SC/D值)的分析表明,风成沙、弱沙质古土壤、风水两相沉积物和泻湖相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各异,反映38 ka BP来海南岛东海岸沉积环境经历了阶段Ⅰ(38~22 ka BP)、阶段Ⅱ(22~17 ka BP)、阶段Ⅲ(17~10 ka BP)、阶段Ⅳ(10 ka BP至今)等4个演变阶段,气候环境经历了暖湿-暖干-暖湿-暖干-暖湿-干凉-温湿-波动-暖湿的演变,沉积环境也经历了泻湖沉积-沙丘与丘间地沉积-沙丘固定成壤-流沙沉积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王贵勇  董光荣 《中国沙漠》1995,15(2):124-130
戈壁是荒漠景观的基本类型之一。从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的角度出发,将戈壁定义为干旱大气与砾石堆积体和裸露基岩表面相互作用的界面,由这个面覆盖的区域称作戈壁。在干旱大气环境下,砾石堆积体或基岩表面经历了机械风化作用、盐分风化和盐分微地貌作用、风力作用及荒漠漆发育等外力作用,使其与其它地区的砾石堆积体或基岩表面出现本质的不同。戈壁面特有的地质、地貌特征指示了干旱气候的存在,其中记录的有效信息可为研究干旱区气候、环境变化及新构造运动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末次间冰期以来我国东部沙区的古季风变迁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根据130ka BP以来东部沙区的地质记录,将本区古季风划分为末次间冰期(130~70kaBP)夏季风为主时期、末次冰期(70~10kaBP)冬季风为主时期和冰后期(10kaBP至今)夏季风为主的不稳定时期3个演化时期,以及末次间冰期(120ka BP和100~95kaBP)冬季风增强期、末次冰期(59~21kaBP)夏季风增强期、冰后期早全新世(10~7.5kaBP)夏季风增强期、中全新世(7.5~4kaBP)夏季风鼎盛期和晚全新世(4kaBP至今)夏季风衰弱期等若干阶段。冬、夏季风的转换以突变为主。夏季风北界位置从末次间冰期的马鬃山-乌兰巴托退至末次冰期的黄土高原砂黄土带北界附近,复又进到全新世最佳期的山丹-雅布赖山一带,最后退到现代阴山北麓-呼伦贝尔一线,反映东亚季风环流的夏季风呈现波动减弱的趋势。影响季风变迁的因素复杂,特别是全新世期间的短周期波动应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